第二三九章四果羅漢(1 / 2)

元始諸天 棄還真 9001 字 10個月前

雲霧嫋嫋,蒼鬆翠柏!

觀潮台上,石桌古舊,文火灼灼,酒香絮繞。

“開始了……”

神念一動之間,蘇皓月清冷的眸光,微微開闔閃爍。

荀少彧手指試了一下酒溫,笑道“師姐,這雲龍山似乎愈發熱鬨了。”

所謂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一眾祖師的關係,都是極為緊密的。其中個彆洞天福地,更是出自同一源流,可謂同氣連枝。

爛柯山福地祖師王質,其山中遇仙,遇的就是青霞景華洞天祖師。得青霞祖師指點,王質祖師方證就仙道。

隻是王質祖師圖謀天仙道業,所以才出走青霞景華洞天,徑直開辟了爛柯山福地。

雖然,王質祖師另立門戶,但爛柯山與青霞景華洞天的關係,仍是極為親密,兩方門人更以師兄弟謙稱。

他倚靠石壁,輕輕舉杯,看向茫茫雲霧,其間似有雲龍翻騰,悵然道“看來,這雲龍山中藏匿的機緣,讓不少修行人,都動了嗔念,以至於大打出手,連修道人的氣量,也把持不住。”

說來也是可笑,為了一個不知真假,也並非明確的機緣,就讓高高在上的修行人,為之搏命廝殺,為之勾心鬥角,全無修道人半分瀟灑自在。

將個數十載吞吐苦功,全然棄之不顧,隻為了一時勝負得失。

就這幾日間,或明或暗的,也有不少修行人起了紛爭。隻是動靜沒有太大,驚動了眾人而已。

蘇皓月秀眉微皺,清泉一般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清澈明晰,道“這雲龍山當真詭秘,隻是地仙人物不出,修為最高者不過人仙絕頂,各大洞天福地的地仙不出,這就有些意思了。”

荀少彧幽幽說著“可是,在雲龍山,石佛寺的態度,可是至關重要啊!”

“這等大寺古廟,若無一尊證就阿那含果的羅漢,著實說不過去。”

佛門修行之道法,一入禪定即為羅漢果。

即為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此謂四果羅漢禪境。

而一旦證就阿羅漢過,即是大阿羅漢金身,可謂佛門頂尖大人物,與佛門至高禪定,正等正覺大乘菩薩金身,隻有毫厘之差。

一尊阿那含果羅漢,可與仙道地仙位業相若。

此時的雲龍山,固然修行人眾多,但一個地仙人物都沒有,如何敢輕易紮刺。

“如此多的修行人,就是一個大丹爐,若是一個走火,那可是要崩爐毀藥的。”

荀少彧眸中深邃一片,望著山中一角,笑意深沉莫名。

此世尚未有‘火藥’出世,故而荀少彧言語中,才以丹爐來喻指這一股沸騰之勢。

“石佛寺能壓得一時,卻不能壓得一世,數百修行人牽扯之廣,就是佛門二十四諸天之一的功德天,也不會等閒視之的,皓月師姐以為然否?”

幾百、上千修行人,都是天下各門各脈的弟子門人,個中關聯糾葛繁多,就連幾大洞天也有弟子在其中。

石佛寺背景、勢力雖強,單獨應對幾家道脈,簡直輕而易舉。但數十、上百道脈、福地、洞天,內中牽扯的體量,就不是一個石佛寺,能平衡下去的了。

蘇皓月心思一動,道“但,石佛寺畢竟是地主,如何會不知雲龍山中的關鍵?”

修行人心思玲瓏剔透,此中的得失關鍵,如何會看不清楚。

隻是趨吉避害而已,不願直麵一座佛門大寺的怒火。

“想必,一定有許多修行人,對石佛寺中隱藏著的隱秘,頗為感興趣吧!”

“想必,此時已經有人要忍不住,要先出一著了……”

荀少彧眸中清冽,手指若有若無,點在法劍劍柄上。

蘇皓月淡淡一笑,道“也不知,是何等人物布局,這手筆可不一般,真想見識一番。”

二人相視一笑,頗為有一種好友未滿、知己未到的感覺。

出身名門的他們,隻要按部就班修行,何必為一二機緣,奔波追逐?

若非感到雲龍山的手筆,著實非比尋常,他們二人又如何會甘心入局。

若真有驚喜,他們自不會吝於收入囊中;若是無有驚喜,也能當是漲一漲閱曆見識了。

…………

石佛寺中,古刹寶塔林立,一棟棟舍利佛塔,豎立於佛寺下中。上有七寶禪光映照,下有七寶菩提搖拽,正是佛門清淨聖土。

這座雲龍山,雖非洞天福地之流,卻也是天下有數的名山大川。石佛寺能在這等名山開寺建廟的,都是根底極硬的人物。

夜色漸濃,一名名僧人做完晚課,已在僧房歇息入睡。隻有少數幾名武僧人,手持僧棒鐵棍,來回巡視著寺中內外。

這寺中千間佛堂,其間燈火寥寥,但闔寺上下亦非是全然入睡。

“大師伯,”

一清瘦黃袍僧人一臉沉色,向著七寶塔林中央,盤坐的一尊老僧,躬身施禮,態度極為恭謹,就似朝拜一尊佛陀。

這老僧捏動念珠,乾癟老邁的麵龐,似乎就是披著一張老樹枯皮,老邁腐朽的身軀,一直顫顫巍巍的,一如尋常老人般,一陣風都能吹倒。

但是,在這老僧瘦弱的身軀,卻仿佛蘊含無邊力量,神光內斂此間,每轉動一下念珠,都帶著非凡於世的堅定信念。

“心明啊,你的心……亂了,”

老僧淡淡開口,音調不疾不緩,似有禪唱悠悠。內中蘊含著的佛法禪意,令心明和尚紛亂的心神,陡然一清,心魔、內魔紛紛鎮入心底。

“大……大師伯……”

心明和尚一想著,先前胸中灼起的怒意,登時冷汗津津,片刻浸透了他一身的僧袍。

“清醒了?”

老僧低聲長吟,徐徐撥弄著念珠。

心明和尚雙掌合十,五體投地,叩首“多謝大師伯,當頭棒喝,否則弟子犯下嗔戒,行差踏錯而不自知。”

佛門最重心念修行,一念有壞,一心有誤。

一顆佛心可貪、可嗔、可癡、可恨,但決然不能化為內魔。否則一身佛果不保,累世修行儘喪。

心明猶豫了一下,道“可是,雲龍山為吾佛門聖土,豈能任由他們染血殺生,踐踏吾佛寶刹。”

“你還是沒悟透,所以才有執念。”

老僧人淡淡歎息,道“出家人四大皆空,觀地火風,皆為空空。貪、嗔、癡、恨,四毒害人,你若參不透個因果,這一世……阿羅漢果無望,隻得在三果之境兀自蹉跎。”

枯瘦老僧的瞳孔清澈,映襯著心明的身影,道“你已輪轉十世,所謂十世大園滿,你若在這一世,仍不得參悟證就,你將永無徹證阿羅漢果之機。”

“大師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