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聞師老矣(1 / 2)

元始諸天 棄還真 7465 字 10個月前

————

“聞淵明!!”

淩煙閣中眾人矚目下,孟子非徐徐說出這一禁忌般的名字之後,周匝的氣氛近乎於凝固了一般。

幾名重臣麵麵相覷,隨即看向荀少彧莫測的神情,紛紛垂頭不敢出言,以免不慎惹禍上身。

須知,聞淵明的身份在此時可是敏感之極,攝政君荀少彧對於老太師的不滿,一直以來從未遮掩,滿朝文武又幾人不知。

孟子非在此時舉薦其人,無論考量上如何,僅僅從其膽量方麵,就足以讓重臣們自感佩服了。

“聞淵明啊!”荀少彧麵上果然露出一抹不滿,指尖倏然敲了一下長案,心頭一股怒氣剛要發作。

但看著殿中筆直處理器的孟子非,見著其一臉沉肅神情,心頭這一股怒氣不知為何竟消散去了大半。

隨即,荀少彧若有若無的搖了搖頭,對於孟子非的舉薦不置可否,向幾位重臣詢問道:“不知諸位,還有何人選未提,咱們不妨庭前奏對,大家一起參詳一二?”

“這……”

攝政君態度模棱兩可,讓幾位重臣著實難以揣度,這幾人麵露難色,彼此目光交彙,全然是一籌莫展。

看著群臣竟因為畏懼,而無一敢直言諍諫的,荀少彧內心深處且喜且首發

‘喜’的是他權威初立,已然具備了眾臣俯首的權威,呂國上下無有不服之聲。

‘憂’則有威權太甚,竟致使重臣顧及他的態度,而不敢直言吐露。所謂逆耳忠言,正因為是逆耳,才能從中看到大臣們的忠心。

一味隨聲附和隻會壞事,這對於有誌天下的荀少彧,不吝於最為沉重的打擊。

當然,對於一國君侯而言,一人威望讓群臣仰起鼻息,沒有什麼不好。但凡事過猶不及,若是因為臣子畏懼君王,而將一**國大事視若枉聞,隻會上誤諸侯社稷,下誤百姓黎民。

荀少彧沉默了片刻,緩然開口,道:“爾等暢所欲言就是,不用有何顧及!”

隻是,就算荀少彧如此,但重臣們俱都神色沉穩,一個個都一言不發,持著勿版站在殿中。

須知,這其中的乾係甚大,聞淵明曆經四朝,在呂國國人中威望極高,攝政君一直都很忌憚聞淵明的勢力。

若非聞淵明背後的道門上清宮,著實是一不容忽視的龐然大物,讓人不得不忌憚幾分。怕是此刻聞淵明早就死的,連骨頭渣都剩不得多少了。

如今聞淵明能脫身而出,也是由於荀少彧困頓於呂國事務繁擾,以及尚未平定公子則、公子央二人內亂,一時間抽不出身處置,讓聞淵明得了一時的清閒。

但,這不代表荀少彧就毫無芥蒂,不會有秋後算賬之念。

固然,以司寇孟子非的心性,其舉薦或許無有私念。隻是讓聞淵明再度掌握兵權,對荀少彧這位攝政君而言,無疑是一場賭博。

畢竟,這位老太師與荀少彧的關係,可是一直都緊張之極,二人相處的極不愉快,曾經一度的劍拔弩張。若非最後還是荀少彧技高一籌,將聞淵明生生的壓製下去,二人並非沒有兵戎相見的可能。

然而,朝野眾臣們一直清醒的知道,聞淵明這一位老太師底蘊之深,著實不是一易予之輩。對於這般人物,一時的成敗而已,隻要不將他真正的除掉,就永遠是一根埋入肉中的倒刺,不拔出去就永遠埋入肉中。便是強行拔了出去,也必然會帶上一點血絲,留下難以抹除的傷疤。

對於這等人物的任用處置,永遠都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荀少彧自攝政以來,就刻意削減聞淵明的影響力。而聞淵明也十分知情識趣,將兵權拱手交托出去,但聞淵明在朝野上下的潛在勢力,依舊是極為的龐大。

要是讓聞淵明憑空得了助力,誰知道能否讓其趁機乘風九萬裡?

“攝政君,滿朝之中除聞太師以外,沒有真正的適合者!”孟子非突兀的開口,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頂著荀少彧目光中迸發的壓力,孟子非沉聲道:“公子則有公愚昭坐鎮軍中,公子央有鄭國兩大耆老護持左右,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如此一來,吾呂國如今除了聞太師、大宗傅二人以外,何人還能擔當重任,平定這一場內亂?”

這一番話可謂是戳中要害,讓荀少彧神容驟然一動。

經過了共氏一族的禍亂,武聖人一級的荀氏耆老,隻剩下荀太常一人。其餘的幾尊武道聖人級數的耆老,都隨著南陽燁庭而折損殆儘。

現如今的呂國,隻有荀少彧、聞淵明、荀太常、公愚昭四大武聖人。

然而公愚昭一力支持公子則繼位,可謂公子則的鐵杆支持者。與此同時,聞淵明、荀太常二人本身不在巔峰狀態,武聖人之戰所受的傷勢,讓二人的戰力幾乎跌落到大宗師級數,當中需要耗費不少的精力修養。

此刻的呂國,隻有荀少彧一人保持巔峰戰力。但今時不同往日,荀少彧關係一國安危,亦不能似以往一般,親自率領大軍出征。

在這時候,聞淵明、荀太常兩尊武聖人於呂國,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甚至能起到牽製三大武聖人的作用。

在場的重臣們都是智慧通達之人,隻是孟子非稍稍一點撥,心裡就明了七八分。

荀少彧淡淡一笑,道:“太師……為呂國如斯操勞,吾不忍之!”

待看著殿中群臣神色驟然一變,荀少彧徐徐起身,道:“但,司寇諫言有理,吾有所得。”

他俯瞰著殿中眾臣,默默看著重臣們臉上浮現的驚訝神色,嘴角悄然浮現一抹得意。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