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石鏡驟動(1 / 1)

元始諸天 棄還真 2886 字 10個月前

了通大和尚,神足通玄妙之極。 佛經有雲,心念行至,十方眾生,所行之處,而不失於定,是為神足。 陰世與陽世,就如世間的陰陽兩麵。 陽世之外,投影在陰世,也會讓陰世,生出相應之物。 這一處廢墟,就在此列之內。 隻是幾頭厲鬼,將這處投影之地。用法力抬升了半格,化作了一片靈境,方有了些真實的意味。 一些地祗,如山神、土地神、城隍神,所謂的神域,大多隻是這般靈境而已。 這坍塌崩毀,來的極快。 重重塌陷之下,大有崩滅四麵八方,回歸虛無陰濁之象。 了通大和尚見此,淡定如常,隻是微微向前邁出一小步。 這一步的邁出,讓這方百裡方圓的陰世,同時動蕩起來。 仿佛是承受不住,這位大和尚,抬腳跺足之間的重量般。 陰世周匝景象,似碎玻璃一般,無數碎片橫飛。 周匝景象,亦似乎逆行倒流般。 諸般之象,在大和尚眼前,一一劃過。 然而,見此之象,大和尚腳步不停,對眼前變故,視若無睹。 隻在須臾之間,周匝又再度,方才恢複了寂靜。 ………… 幾根熏的漆黑的梁柱,歪斜在地。 了通大和尚,轉動佛珠,默然打量著眼前的童稚。 這一死人地,已然不複往日的榮光。 就連周匝寥寥幾戶,都已經另尋他處,將這周圍,空置起來。 大和尚麵無表情,隻盤動佛珠的速度,驟然快了許多。 “南無,阿彌陀佛” 他輕輕念動佛號,眸光似水波一般,蕩起絲絲漣漪。 這一聲佛號,本就沒有帶上絲毫的法力氣息。 但是這大和尚,有數十載修行。一身佛法,高妙非常,不說是登峰造極,亦近乎此界之巔。 佛法之高,精通內、外獅子吼,可一吼鎮殺內外陰魔。 無論佛法、武學,都堪稱是大慈安寺,執牛耳者。 正是因為佛法高深,妙諦自生,了通大和尚,平時一言一行,也在不自覺中,帶上幾分禪意。 荀少彧此時,身軀亦驟然僵硬。 在這一刻,神秘石鏡仿佛徹底‘蘇醒’一般,萬萬道霞光,在先天祖竅之內盤桓。 七十二重寶光,自石鏡之內浮出,宛如日月中央,群星璀璨。 當然,這一異象,隻是在先天祖竅之內演繹,並非是在外界顯化。 要不然,荀少彧也不會,完好的站在這裡了。 了通大和尚不會去搶奪,王七二手上的舍利子。 可不是這位大和尚,真是慈悲為懷,不起貪嗔癡。 同時,這大慈安寺,亦不真的隻是一群,隻會吃齋吃素的老實和尚,不會去乾強取豪奪之事。 這中間,隻是存在著‘值得’,與‘不值得’的問題。 這,需要以錦平府,大慈安寺闔寺上下百餘載聲譽,稱量這個中的‘價值’與‘分量’。 一枚佛寶舍利,在大和尚眼裡,還不‘值得’他去用大慈安寺的百年聲譽,作為交換。 而若是,這一方神妙石鏡,顯露了蹤跡! 以這大和尚的眼力、見識,可不會就像現在這般,那麼泰然安素了。 隻是先天祖竅,處於精神魂魄之中,似虛似假似幻,介乎真實與虛假之間。 似無邊廣大,才能容得,這石鏡諸般異象,不讓異象外露,這才沒讓大和尚,發覺端倪。 “小施主,”了通不緊不慢的拄著藤杖,緩步而來。 看似不過兩三丈距離,但在大和尚腳下,卻仿佛一步略過。 這大和尚,風采奪人,百衲法衣在獵獵鼓動。 微胖的身形,卻不顯半分臃腫,反而有著些許的慈悲廣大之意。 荀少彧心中,警音大作。 這是一尊大高手! 他勉強維持著,天真爛漫,道:“大師,” 了通大和尚,深深的打量了一眼,眼前的總角童子,眸光似動。 這大和尚,一舉一動渾然天成,袒胸露乳,和煦道:“小施主,可是上河村人?” 了通法眼燭照,周匝十丈,都逃不過法眼如炬。 天眼通,臻達大成,可看天地氣數變遷。 大和尚自信,這世間的魑魅魍魎,都逃不過,他的一雙法眼。 作為佛門高僧,他心通有成,就是癡兒呆傻,也能分的清善惡清濁。 更何況,能成為高僧的,哪一位不是智絕通達之輩。 想要騙到這些高僧大德,真是 “大師傅,小子,上河方氏,” “村東,方氏子?”荀少彧沉下心思。 方氏在上河,可是有數的大族,族人數十,近十餘戶。 在上河,能與方氏媲美的,也就隻有寥寥幾家小門小戶而已。 要不然,方老六也做不得,數十載的上河坐地虎。 了通大和尚,默然點頭,釋然道:“原來如此,方氏子爾,” 此時的大和尚,正值法力大損之際。 天意反噬之下,一顆琉璃佛心,也不免生出貪嗔癡三毒。 有這三毒擾亂,一身神通,十去七八,自然就沒這心思,用他心通勘察一垂髫小兒的心思。 “方氏子啊,”了通大和尚,沉吟片刻,頷首點頭。 這和尚出身的錦平,遠在上河村數百裡之外。 對於這靖遠,並不是多麼不熟悉。 當然,作為一寺頂梁柱。 若非,實在是有要事,這大和尚,也不會輕易離開大慈安寺的。 大和尚百衲法衣,輕輕一抖:“貧僧乃大慈安寺僧人,應王裡正之請,為此地陰靈,做上一場禱告法事,” 他饒有意味的環視周匝,脖頸上一百零八枚佛珠,環繞佛光金輝。 “如今法事已畢,貧僧正要離去,能得遇小施主,亦是緣分,” “不過,小施主,此地陰氣濁重,惡孽深沉,非小施主,可久留啊,”這和尚,轉動著胸前念珠,緩然道。 了通大和尚法力衰弱,天意反噬,一身佛門神通,也衰弱許多。 一時間,禪心蒙塵,倒是不會過多懷疑,一介小童兒。 荀少彧聞言,心神愈發繃緊,不敢放鬆一絲,道:“大師良言,小子謹記,” 聞言,了通頷首低眉,仔細打量著荀少彧。 這般年紀,就能有這種氣度,不由讓僧人多了一絲留意。 這一留意,了通目光,微微一滯。 在許久之後,和尚神色中,似乎悄然浮現在出些許驚色。 相書有言,天庭圓而藏性,地閣方而藏命! 道門長於相術,可觀眉宇,斷前程。 殊不知,在佛門之內,也一樣有著相術相法傳承於世。 可能,這佛門觀相之術,不及道家之淵博、淵深。 但,也不可小覷了這一門術法之道仙,這畢竟亦是一脈之正法。 一般,在寺院各殿之內的知客僧,就是專門專研,這一門門相術之道的僧人。 一法通,萬法通,了通和尚可能對於相術,並不精通。 然而,大和尚法力高強,區區一門相術,還難不倒他。 相術之意,在心中轉過幾遍,大和尚就有了不淺的見解造詣。 隻是荀少彧急於脫身,沒有發現大和尚愈發凝重的神色。 但在這和尚麵前,荀少彧亦幾乎是如坐針氈。 這是弱小生靈,麵對強橫存在的一種本能反應。 無法遏製,亦無法避免! 倏然,大和尚開口道:“小施主,且慢,” 法眼一開,諸般氣數,在他眼中無有缺漏。 隻是法力神通衰弱,讓了通和尚的神通,也隨著削弱幾分。 但窺見的一鱗半爪,也讓大和尚頗為動容。 似乎一絲青意,在他眼前晃過,一度讓和尚,以為似虛似幻,看不真切。 大和尚平撫心思,緩緩道:“小施主不必匆忙,此地陰氣雖重。然貧僧,自可護佑小施主周全,” “毋需如此,急切爾!” 這一絲青意,登時就讓大和尚,對荀少彧另眼看待。 青氣焉,公侯之象! 一州之地,一個時代數十載風雨。 能同時誕生出,十數位青氣秉命之輩,都是莫大幸事。 每一位,都有著莫大氣數,不容任何人忽視怠慢。 荀少彧身懷青氣,就足以讓了通大和尚,這位眼高於頂者,青睞有加。 殊不知,荀少彧這青氣秉命,可不是先天成就的。 而是用一卷道門至寶,五嶽真形圖的崩滅,帶了一絲本源,造就了荀少彧,這鬱鬱蔥蔥之氣象。 然而,了通卻是不知,這其中的首尾。 所以,大和尚,才有了驚喜之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