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少彧眼中,透露著一絲貪婪,那是作為君主,麵對周匝鄰地的一種占有欲。
他毫不掩飾,道:“是啊……蠻人雖然生育能力弱,人口頗為稀少。但以他闔族之數,對吾而言,就是最好的補充。”
“以蠻地為立足之點,向四方進取開拓,吾荀少彧……不弱於人!”
諸諭行、上陽朝動容,道:“主君誌向高遠,吾等定竭儘所能,不負主君大願。”
荀少彧感動,道:“有二位輔佐於吾,吾之大業必成,吾之大功必就!”
自從荀少彧,離開燁庭的那一刻起,他就暗自埋下了一顆‘不甘人下’的野心。
更何況,如今他大勢初成,羽翼已豐,正是開拓進取,爭不世之功的時機。
“終有一日,吾會堂堂正正,兵臨燁庭。讓燁庭上下諸人,真正見見吾荀少彧的真顏色。”
十幾載的伏低做小,早就讓荀少彧心中,養了一口戾氣。
固然,他心智遠超同齡之人,但多年的鬱鬱、驚懼,也讓他的心思,受到了極大的雕磨。所謂冷戾、無情、寡恩、薄義,這一些品性,俱是在燁庭中的十載,逐漸打磨出來的。
諸諭行開口:“主君,若想治蠻,先需要收其心,唯得蠻人之心,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臣下,有三策獻主君,可得蠻人之勢,可並蠻地千裡。”
荀少彧豁然一驚,道:“當真?”
諸諭行沉聲道:“自是當真,主君當麵,臣下何敢妄言?”
一旁的上陽朝,也靜心傾聽。
荀少彧迫不及待,道:“仔細講講,”
“喏!”
諸諭行施禮,道:“吾這三策,雖說是三策,實則隻有一策而已,但以三策劃分,也俱有他意。”
“嗯……”
荀少彧、上陽朝緩緩頷首,心思都放諸其上。
“治蠻者,一曰:攻心。”
“其意,去蠻種三五之心,分化蠻種之念,自承人族一脈,認可吾湯邑之治。”
荀少彧呢喃:“攻心為上!”
諸諭行,道:“二曰:反側,”
“同化蠻種觀念,驅除兩者隔閡,消除彼此仇視,使其儘為吾所用。”
“三曰:寬勢,”
“蠻種、邑民一視同仁,視蠻種為湯邑之民,一碗水端平,讓兩方無有高低上下之感。”
倘若這三策,能真正施行在實處,荀少彧等於憑空,得了一處兵源,而且俱是精悍勇猛之士。
上陽朝囈語,道:“攻心,反側,寬勢!”
隨即,上陽朝正容,向諸諭行一拜,道:“諸諭中車三策,字字珠璣,堪為治蠻之本,上陽朝佩服……佩服……”
“諸諭,”
荀少彧看了一眼,淡然處之的諸諭行,道:“你的三策,不似剛想出的,想必是早有所憂,早有所慮啊!”
諸諭行沉聲,道:“說不上甚麼早有所慮,隻是臣下本分,憂主君所憂,慮主君所慮。”
荀少彧扶手,歎道:“好啊……你這三策,若是用在實處,吾等功業何愁?”
蠻人天生悍勇,若是編煉兵家大軍,直接就是血煞級數的強兵,甚至就是道兵級數,都未必不能一入。
到時,荀少彧手上,有著如此一支大軍,無論是呂國爭勢,還是向外拓張,都是極為重要的一著。
不為其他,就是蠻人勇力,就值得荀少彧用心拉攏。
以往是沒有機會,才會大加屠戮。現在有了機會,但荀少彧已經滿手蠻人血腥,兩方隔閡已生,想要儘收蠻人之心,著實需要下一番苦功。
“這事要辦到實處,你們看可有督辦人選,舉賢不避親嘛!你們不妨都說一說,讓吾斟酌一二。”
荀少彧的話語,讓諸諭行、上陽朝麵容一定,知道荀少彧該是極為屬意治蠻三策。
而不出意外,這治蠻三策,就是湯邑未來數載,都會持著的基本之策。
畢竟荀少彧掌握湯邑內外大權,對他稍有掣肘的,也隻有中府三車,其他僚屬都是‘應聲蟲’一類。
今日雖然隻是閒談意向,但在場的就有左、中二車,幾乎就是三人促談,板上釘釘,大局大勢在此。
上陽朝率先,開口:“主君,常雲右車領軍在外,不日將還。以右車才具,必有一番高論。不若待右車歸來,吾等再細論治蠻策?”
荀少彧思量了一下,道:“也該如此,右車常年經略邊陲,對蠻人習俗、文化理解,遠甚湯邑諸僚。這治蠻之策,也唯有右車諫言,吾才能真正放心無憂。”
倏然,他瞥見北苑木壁上,懸掛著的一副蔡地堪輿圖,其中的蠻地是一大片空白,一直蔓延卷帛儘頭。
荀少彧抿了抿嘴,若有所思,道:“知己知彼,方占得先機,得百戰之功。”
“以往,吾等都是被動防守,就是攻襲,也以突襲為主,一有風吹草動,動輒遠遁百裡。”
“但是,吾等雖然浴血黃沙,大小戰役數十、上百。但咱們對於蠻地的了解,隻是知道大致地域,就連所見何山何水,都一概不知。”
“這,卻是軍中大忌!”
荀少彧指著堪輿圖,道:“如今,吾占據蠻地,然而蠻地何其廣闊,這一坐坐山巒,一條條河道,吾等知其所通,知其所用?”
“這些,咱們都不知道……”
諸諭行、上陽朝若有所悟,看了一眼蔡地堪輿圖:“確實,有些不合時宜了。”
“既然如此,吾要勘測蠻地脈路,重新繪製堪輿地圖,以此牢固湯邑掌握。那麼,吾為何不從這一次製圖而始,以此為調劑切入,鋪開治蠻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