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虛宮之中,荀少彧默然端坐法台,懷中三寶玉如意,眸光神采明滅不定,其中蘊含著大千開辟,四象分化之理。
“走了!”荀少彧平靜的望著蓮花峰方向,等了良久之後,也不見鬨出什麼動靜,心裡頭的一塊大石終是落地。
自雲霄仙子晉升‘萬劫不磨’,還是走‘以力證道’之路,證就的先天大羅‘萬劫不磨’,荀少彧就知道雲霄必成大患。
能在麒麟崖下一千五百元會,猶自不肯低頭,其心性又該是何等的堅韌,三霄之中雲霄成就最高,不是沒理由。
荀少彧正是知道這位雲霄仙子有多棘手,他才在揭下元始符詔後,看都不看上一眼就轉身離去,不去沾惹是非。
“隻是,雲霄剛出崖底,又初入‘萬劫不磨’,以祂滿腔的怨氣,不可能不鬨出點動靜,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動靜。”
荀少彧若有所思的道:“怕是,由無當聖母這位截教女仙之首,親自出麵勸解,才能讓雲霄暫息怒火,以圖將來。”
其實,荀少彧還是很期待雲霄仙子,在玉虛宮大鬨一場,最好是聯手無當聖母一起,再上演一出‘闡截之爭’。
這樣荀少彧就有足夠的理由,請動元始符詔顯化大道神韻,以元始大天尊‘半彼岸’之力,那二位掀不起風浪。
而無當聖母與雲霄仙子明智的選擇退讓,卻讓荀少彧失去了動手的‘借口’,隻得坐視這二位脫身,日後成為大害。
“這是所謀甚大啊!”
諸般念頭在荀少彧的腦海中一晃而過,元始大天尊與靈寶大天尊的博弈,還不是荀少彧這個層次所能看得懂的。
但,闡教與截教這些年歲的恩怨是非,卻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秘密,明眼之人都能看得到,闡截之間不斷的摩擦。
若非截教隻有一位道母坐鎮,勢力著實單薄之極,對闡教造不成威脅,闡教十二金仙絕難安坐玉清聖境清微天。
一旦雲霄仙子脫身麒麟崖底,對闡教威脅就太大了,上古九曲黃河大陣一戰,一直都是闡教揮之不去的陰霾。
如今,雲霄仙子再加上無當聖母,以這二位的能為,絕對的一加一大於二,有了雲霄仙子的截教,就等於有了一把‘刀’。
“不過,也不急,雲霄仙子回歸截教,對吾闡教威脅不小,可是對其他勢力而言,這位雲霄仙子也是個眼中釘。”
“燃燈道人的二十四諸天,東君的釘頭七箭書,這位雲霄仙子晉升先天大羅道母,想必會讓很多人飲食難安了。”
荀少彧心思轉動之間,就有著無數念頭翻騰,轉而間就不知飄到了何處,空曠的玉虛宮大殿中,萬千金盞燈火通明。
“闡教與截教的因果,不可能就這麼算了,終究會有一場清算,這就要看是吾等手段夠硬,還是截教奇術廣大。”
今日放走了這雲霄仙子,讓荀少彧明顯嗅到一絲危機,說荀少彧是杞人憂天也罷,說荀少彧是居安思危也罷。
隻是,眼看著自家舊敵漸漸強大,荀少彧若是能視若無睹,也就不可能站在今時的位置上了,這不是荀少彧之為。
“唉……站在高處,自是登高而望遠,先天大羅者高踞宇宙無窮高處,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算計,都有無窮博弈。”
“整個宇宙都是一盤大棋,誰都不願當棋子,誰又都不是棋盤上不可或缺的‘主角,這……就感覺有些意思了。”
荀少彧此時有著明顯的覺悟,這就是先天大羅無處不在之奧妙,每一位先天大羅不朽都有著億萬不同的麵孔。
看似這一位先天大羅不朽之輩心性剛正,實際上大羅者千身千麵,誰也不知一位先天大羅不朽真正隱藏的根底。
就如同無當聖母一般,看似是截教擎天柱石一般的人物,可是這位無當聖母同時也是一方大教教主,號稱無生老母。
以無生老母之身開辟真空家鄉,作為羅教的淨土福地,又有白蓮老母之名,無論在哪一方世界都是大名鼎鼎。
而且,這位還將驪山作為道場,化作一位驪山老仙,投影烙印萬界諸天,被驪山求仙問道之人稱作‘黎山老母’。
由於其度化女仙極多,且這些女仙成就個個不凡,一度被視作媧皇在人間,解化的大道化身,備受人道的尊崇。
當然,這一位驪山老母自不是媧皇解化,但也與媧皇乾係極重,為媧皇造人時的第一原人,本相為猿人之形。
這便是先天大羅,誰都不知先天大羅者究竟有幾重身份,就連廣成子這位闡教大師兄,都有幾尊菩薩身、天魔相。
荀少彧此時此刻在關注雲霄與無當聖母,焉知在宇宙的某一處不知名角落,就沒有一雙眼睛默默的注視著他。
…………
太虛宇宙時光大河滔滔前行,每一滴宙光都是無數歲月凝聚,每一滴宙光都是一段段時光,在宇宙間的實質化。
兩位偉力難以想象的神人,相對盤膝坐於時光大河的‘岸’上,片片赤紅色明光閃爍不定,點綴著這方宇宙虛空。
燭龍大神麵上悠然自得,手中持著一柄翠綠色的竹竿,竹竿一頭被祂端著,另一頭竹竿上拴著一根晶瑩透亮的魚線。
這一根魚線晶瑩透亮中帶著一點水澤之氣,仿佛是由無數的時光凝聚而成,滔滔江河之力在魚線上起伏變化。
魚線靜靜地垂在時光大河的‘水’麵上,波光粼粼的宙光之水,映照著萬界諸天的人生百世,眾生龍象牛馬之態。
“你可不是個心慈手軟的性子,以雲霄小童初出麒麟崖的那一股怨氣,遲早都會給你的闡教,帶來不少的麻煩。”
“那,為什麼要放過那雲霄小童?”燭龍大神瞥了一眼時光大河上,那一個剛剛破碎的時光氣泡,嘴角一撇的問道。
先前那一枚破碎的時光氣泡,內中有著無數影像顛倒,都是大昆侖山上發生的一幕的重演,兩位大神對此洞若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