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昌遠被唐董趕出唐家的時候,蘇老太爺和蘇高義兩人也一前一後回到蘇家。
一進家門,他們聽說蘇昌遠一回家就跑去了唐家,說是要去接唐熙父子幾人回蘇家,不約而同地都皺起了眉頭。
因著他們父子最近關係僵,他們聽了下人的話後沒有理會對方,各自往各自的院子走。
等蘇老太爺回到了他和蘇老夫人的院子,他才沒忍住同蘇老夫人念叨了一句:“昌遠這孩子,出去讀了這麼久的書怎麼還這麼不穩重,一回來就往外跑。”
“這事哪能怪到遠兒頭上,分明是唐家的那個拎不清。”聽到蘇老太爺說蘇昌遠不好,蘇老夫人立馬維護起孫子,她口中的唐家那個是指的唐熙。
“我看遠兒這樣做挺合適的,你也不想想,咱們沒有分家,蘇高平沒了,讓唐家那個帶著蘇家的孩子跑去住在彆人屋簷下,傳出去咱們是什麼了,讓遠兒去把他們接回來正好。”
“左右就是給他們一個小院子,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飯菜吃就行了,說出去誰還能說我們蘇家一句不成?”
其實蘇老夫人原本也沒有多讚同蘇昌遠跑去唐家接人,但是她的寶貝孫子已經那樣做了,她就不能拆台。
再說了,蘇昌遠那樣做還不是為了老頭子平時最看重的蘇家臉麵,幾句話下來,蘇老夫人反而成了蘇家目前唯一支持蘇昌遠去把唐熙等人接回來的人。
蘇老太爺不過是說了一句,蘇老夫人不停歇地回了他好幾句,蘇老太爺不耐煩聽她說這些:“這種後宅的事你們女人拿主意就行了,讓遠兒瞎摻和什麼,真是不知所謂。”
“你這個老頭子怎麼越來越不講道理了,不讓遠兒去,那讓誰去?這種事總要男人出麵才行,遠兒不去要不你去唐家?”
蘇老太爺被蘇老夫人一嗆,臉色立馬就不好了,他從前年輕時脾氣算不得多好,蘇老夫人沒有忤逆他一句話。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蘇老太爺的脾氣收斂了不少,蘇老夫人漸漸沒有了年輕時的小心,偶爾會同蘇老太爺多說兩句,當然大部分時候她還是順著蘇老太爺的。
蘇老太爺沒想到,這次說起孫子蘇昌遠,蘇老夫人居然會這樣一句又一句地嗆自己,這讓他很不高興。
發現蘇老太爺板著臉生氣了,蘇老夫人的話頭一斷,舔了舔嘴唇有些緊張,這麼多年養成的習慣對她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但是蘇老夫人在後宅是說一不二的地位,管教了兒媳和兒夫郎這麼多年,讓她還像年輕的時候一樣對著蘇老太爺低頭認錯,她又有些不樂意。
兩人在屋裡僵持著,蘇老太爺見蘇老夫人意識到自己錯了卻不認錯,冷哼一聲,甩袖摔門而出。
蘇老夫人一個人在屋裡神色莫名,外麵伺候的丫鬟婆子知道他們兩位在屋裡吵嘴,都隻敢在門外候著,在蘇老夫人發話之前不敢隨便進去。
其實,這些年蘇老夫人對上蘇老太爺時越來越硬氣,根本原因不是蘇老太爺的脾氣看上去變好了,而是因為她的兒子掌了蘇家的權。
蘇老夫人從小接受的教養是以夫為天,她當然不敢忤逆自己的相公,但是麵對她辛辛苦苦懷胎十月養大的兒子,自然就不必對待相公時那樣恭敬。
於是,當蘇老太爺把手上管著的事逐漸交給兒子們後,家裡兩個兒子說話聲漸漸起來,這讓蘇老夫人對蘇老太爺的恭敬開始減少。
這樣的減少是一點一點變化的,天天在一起相處的人不容易發現其中的不同,但是日積月累下來,變化其實不小。
這麼多年蘇家表麵一直和和睦睦的沒有鬨過矛盾,突然一下爆發了出來,蘇老夫人也為她自己剛才的態度感到驚訝。
蘇老夫人同蘇老太爺相處這麼多年,能夠把持住蘇家她不是個笨的,在同蘇老太爺不歡而散後,她冷靜下來很快就想到了這背後的原因。
和簡氏依舊恭恭敬敬地對待蘇老夫人不同,蘇高義作為男人要麵子,生意上的事不會事無巨細地請示蘇老太爺,甚至之前有時候蘇老太爺問起鋪子的事,蘇高義還會覺得不耐煩不說清楚。
回憶之前那個月,蘇老太爺突然開始折騰著要把管鋪子的權利從蘇高義手上收回。
蘇老夫人的臉色幾經變化,到今天她才突然理解了蘇老太爺一把年紀了非要重新掌權的深意。
她看向大兒子院落的方向,想著自己從十幾歲就嫁進蘇家操勞著蘇家的事,想著再過不了多久就能考中秀才的孫子蘇昌遠,想著看著就聰慧可人的重孫,她合上眼壓下紛雜的情緒,理了理衣服喊人進屋伺候。
很快,蘇家的這頓中秋節家宴就開席了。
因為剛才吵了一架,蘇老太爺和蘇老夫人兩人都麵色不是很好,坐在主位上互相不搭理對方,導致好好的家宴氣氛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