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蘇家門口這一幕叫外麵的人看到了,都不禁想著傳言還真不是空穴來風,蘇家確實對他們三老爺不咋樣。
其實在蘇高平他們出來之前,還有些人猜測蘇高平他們會留在蘇家,畢竟在這之前,蘇家上躥下跳了好一陣,鬨著要把蘇高平接回去。
結果,人家上門去了,蘇家根本沒有留人的意思,看那門房的態度,蘇家好像並不歡迎他們家三老爺?
門房對蘇高平和唐熙的態度其實算不上不尊重,但是倘若對比一下他在對待蘇老太爺和蘇高義他們時點頭哈腰的樣子,那確實差了不少。
下麵的人都是看上麵的人臉色行事,蘇老太爺他們不怎麼待見蘇高平,下麵的人自然不會對不受重視的三老爺有多諂媚。
下人的態度反應了主子的態度,蘇高平他們離開蘇家後,蘇家再一次被不少人暗地裡說三道四。
這時候,距離蘇高平遇到山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三個月。
蘇老太爺突然想到家裡的幾個鋪子早就該盤賬了,他把幾個管事召集起來,查看各個鋪子的賬冊,想看看這幾個月的收益如何。
管事們一個個麵麵相覷,捧著這幾個月的賬冊臉色都不大好。
這幾個月蘇家的布匹流水,不論是同前兩年這個時間比,還是同上一次盤賬的時候比,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蘇老太爺聽著三個管事說他們的情況,臉色越來越差,陰沉得都快滴下水了。
等到三家鋪子的賬冊合在一起,蘇老太爺才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一這-幾個月的淨利居然隻有以往的四分之一。
蘇老太爺以前再不管鋪子的事,盤賬的時候也會大致看一眼幾個鋪子的淨利,對每季度的進賬心中有數,怎麼會差彆這麼大?
於是,他又仔細看了一遍三個鋪子的賬冊流水,算了算收支,就算生意壞了不少,不至於減少到這種程度,頂多少三分之一。
很快,蘇老太爺想到了曾經他沒有看在眼裡的、被蘇高平管著的粗布鋪子
粗布鋪子往些時候的賬冊還堆在蘇家的賬房中,蘇老太爺讓人找了出來,他一看就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沒想到,家裡四個鋪子,最掙錢的居然是蘇高平管著的粗布鋪子。
蘇高平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單看一匹布掙不了幾個錢,數量多了起來掙的就多了。
蘇老太爺的臉色變得比剛才更難看了,他想到自己在得知蘇高平死了之後草草地處置了那間粗布鋪子,他到底是為什麼鬼迷心竅,看都不看看賬冊就做了那樣的決定?
這時候,原本應該和他一起聽管事們彙報的蘇高義,正被蘇老太爺找了個借口留在了鋪子裡。
即便蘇高義不在,他也大概知道這些鋪子的情況,畢竟他管了這些鋪子這麼多年,對鋪子的掌控還是有一些的。
蘇高義認為這幾個月鋪子的生意會突然變差這麼多,很大程度得怪他爹管著鋪子後,沒有及時安排人去采買冬衣的料子,出去的人晚了,買回來的料子沒有往年那麼好。
他想著,倘若他爹把鋪子生意變差的事怪到他頭上,他就拿出這一點來反駁,明明他管得好好的,他爹一來就變了。
可是,這時候蘇老太爺關注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被關的那個粗布鋪子。
像蘇老太爺這樣的人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借口,他很快就把自己草草處理粗布鋪子的原因歸到了蘇高義和蘇老夫人身上。
這幾個月來,他們母子兩人一前一後都讓蘇老太爺十分不痛快。
想明白了的蘇老太爺,拿著這次盤賬的結果,黑著臉回去找蘇老夫人算賬
蘇家的收入大部分靠著這幾個鋪子,少部分來自置辦的田產。
田產得一年才能有一次收成,佃農們種了蘇家的地,將收上來的糧食上交五成,蘇家上上下下二三十號人,佃農們上交的糧食,滿足蘇家人吃之外,還能再賣給糧鋪,以維持其他日常開銷。
因此,鋪子的收益降低,不至於影響蘇家人的吃穿。
但是蘇老夫人或者簡氏看中了什麼首飾頭麵,家裡要添置某個大件的擺件,維持蘇家人出門的排場什麼的,都要銀子,這些銀子來源於鋪子的收益。
蘇老夫人聽說鋪子的淨利少了這麼多,她立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當蘇老太爺將問題怪到她頭上時,她就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