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勾連串通(完)(1 / 2)

玄天後 因顧惜朝 2769 字 9個月前

天正皇帝臨終前,張廷玉與鄂爾泰等同被顧命,命他日“配享太廟”。這是很大的榮耀,一般來說都是身後事才會商議這個事兒,天正皇帝的性子愛憎分明,對著張廷玉十分喜歡,在張廷玉的生前就安排好了一切。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廷玉看得出來,永盛皇帝少年天子不太喜歡自己。儒家經典《禮記·曲禮上》早有明文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仕”。永盛十三年,已經76歲高齡的張廷玉以年老請辭。曆經種種波折,皇帝批準了。依照張廷玉的資曆與功績,他的退休怎麼也是風風光光,不想卻生出無限是非,隻留下一條命回家養老,而一切的禍根都源於“配享太廟”這個無上榮耀。

此時張廷玉,對富貴權位已經看得淡了。他所看重的是身後的殊榮,是曆史的地位,對於配享太廟的資格自然格外在意。年邁的張廷玉也開始糊塗起來,他特意上了一個奏折,:“恐身後不得蒙榮,外間亦有此議論,免冠叩首,請上一辭以為券”。意思請永盛皇帝寫個“保證書”,保證他死後能順利的入太廟——這很明顯是對皇帝的不信任。

天子十分不悅,但是念及三朝老臣,皇帝還是寫了,給足了張廷玉麵子。按道理張廷玉應該入宮謝恩,但終究是老糊塗了。在皇帝做出了這麼多讓步與許諾之後,他竟然隻是讓兒子代替自己前去謝恩。皇帝大怒,趁機發作:“張廷玉之罪,不在於不親自謝恩,而在於請朕承諾。之所以讓朕承諾,乃是不信朕。”“朕待群臣,事事推心置腹,而伊轉不能信,忍為要挾之求。觀其如此居心,豈有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耶!”

永盛皇帝認為張廷玉對先帝的確儘職儘忠,但對他卻是兩麵三刀,根本沒有君臣之情,榮譽拿到手就走人,準備對張廷玉進行懲罰。皇帝的諭旨送到了軍機處,準備第二天頒發。當值軍機章京汪由墩是張廷玉的門生,就把這事提前告訴了張府,讓老張提前有個準備。誰知張廷玉又犯糊塗了,連夜進宮請罪。這下可算是炸了鍋!

按常理,皇帝的諭旨第二天上午才能發到張家,皇帝的諭旨還沒發,你就得到消息跑來謝罪,這分明是告訴皇帝,你身邊有我的人!永盛皇帝盛怒,本想將張廷玉一辦到底,但是張廷玉已成為先帝功臣的象征,削去他配享太廟的資格會讓漢人大臣寒心。故而在懲治張廷玉時,永盛皇帝不得不有所收斂,下旨奪去了張廷玉爵位。

張廷玉從未受過如此打擊,永盛十五年,張廷玉再次申請返鄉。不過,此時永盛皇帝長子永璜剛剛去世不久,張廷玉的“不合時宜”再次惹怒了皇帝,大罵張廷玉:“張廷玉曾侍朕講讀,又曾做過定親王(永璜)的師傅,如此漠然無情,還有人心嗎?”將張廷玉說得一文不值:“你當官這麼多年毫無建樹,不過就是一個古董陳設而已。”隨後,張廷玉“配享太廟”資格被罷去。

皇帝對張廷玉是起了殺心的,張廷玉回到桐城老家,皇帝借禦史彈劾之機,派人去抄家,皇帝特彆交代:凡先帝賞賜或書信文章一律收繳。很多高管退休後總喜歡寫點回憶錄啥的,乾隆也是發了狠心,如張廷玉有一處違礙之語,必製其死地。可是永盛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三十年“宰相”家裡餘銀不足千兩,先帝禦賜之物原樣保存,文章書籍沒有一處違礙之語。

一直等到張廷玉離世,永盛皇帝似乎察覺到自己對張廷玉處理得太過分了,又再次批準了張廷玉配享太廟。不過嘴巴上卻不肯認錯:“讓他配享太廟,這是先皇之命,朕何忍違。”但是張廷玉生前卻不知道自己能再次配享太廟,帶著無限遺憾離世了。

張廷玉的例子充分說明了一點,就算是臣子自己個有什麼進步的想法,那也絕對絕對不能夠自己個說出來,阿裡袞如果現在上折子說放棄軍機大臣,想著到地方去任督撫,絕對會落一個張廷玉的下場,皇帝必然龍顏大怒,差事兒也是你自己個想選什麼就選什麼的嗎?你若是軍機大臣當不了,那麼總督也必然是當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