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093 章(1 / 2)

第九十三章

晉南王順著尤衡的目光望向尤玉璣,微微皺眉。至少在這一刻,他是不喜尤玉璣的性子,若非草原女子,而是他們陳國的閨秀,或者是宿國的女兒,必然不會這樣鬨騰。不是說她的母親出生宿國名門?她怎麼就不能多繼承幾分宿國水鄉女子的柔軟?

有些話,晉南王不大方便說,他看了王妃一眼。

王妃無奈地在心裡輕歎了一聲,望向尤玉璣和氣開口:“玉璣,母親知道你心裡委屈。安之的確糊塗,可這段時日母親對你可曾有過半分苛待?”

“自然沒有。”尤玉璣道。

苛待?當然沒有。也正是因為王妃不是那種折騰人的惡婆婆,尤玉璣才會動了惻隱之心,不忍方清怡設計陷害王妃。雖然目前為止在尤玉璣看來,方清怡隻是給陳安之的酒裡做了手腳,可她隱隱覺得方清怡的目標很可能是王妃這一胎。

“你也知道,母親當年曾強勢地讓自己的妹妹與夫家和離。彼時因為她的夫家將要落罪,和離是不得已的脫身之法。我的娘家是元德侯府,即使是這樣的高門亦攔不住那些流言。”王妃想起妹妹這些年的酸楚,輕歎了一聲,“玉璣,你還年輕,不懂流言是刀,可以殺人。”

尤玉璣平靜地望著王妃,眉眼間沒有任何情緒的波動,顯然並沒有被王妃說動。

王妃歎息:“孩子,過幾日我們打算把安之送去軍中,讓他在軍中曆練一年。他會長大懂事的。”

尤玉璣開口:“王妃,當時我與世子簽下和離書,您讓我再考慮考慮。”

王妃點頭。

“我從未動搖過。”尤玉璣溫柔的語氣說著堅定的話,“這世間所有的人和事,皆可分為在意與不在意。流言是不是刀,若我不在意,它便不能傷我半分。”

王妃蹙了眉。

尤玉璣將當日兩人簽下的和離書放在桌上,沉靜道:“王妃,玉璣不是一個衝動莽撞之人。當日寫下和離書便是去意堅決。之所以答應王妃回去考慮考慮,是推脫之詞,隻是在等西太後回京。”

王妃眉深更緊。

今天,正是西太後從彆宮回京的日子。

晉南王聽了半晌,臉色越來越凝重,不由開口:“若是尋常婚配,本王絕不多言兒女之事。隻是這樁婚事可是當年西太後親口定下。父皇向來重孝道,和離之事恐怕會惹怒龍顏。”

他微眯了眼,盯著尤玉璣,言語間帶著警告:“你擔得起嗎?”

尤玉璣神色從容,反問:“王爺亦在擔心被陛下責怪吧?”

這樁婚事複雜,走到和離這一步,若惹得陛下降罪,罰的也不會是尤家一家。

“若得到諒解自然是好事,若陛下不悅……”尤玉璣唇角的那抹淺笑慢慢散去,“我的父親戰亡於疆場。按照本朝律錄,三品以上武將若戰死疆場,妻與子非叛國免死刑。何況,陛下是惜才之人,尤其是降國臣子。”

那場賜婚,本是為了諸降國融合。可高嫁到王府的降國人,隻有尤玉璣一個。正是因為她父親的戰死,這場高嫁便是賞賜。

晉南王笑了,他笑道:“怎麼,你們尤家認為這場婚事解除,帶給我晉南王府的害處會更大?彆忘了晉南王府姓陳!”

尤玉璣幾乎沒有停頓,接上話:“開了春,是陛下的六十整壽。”

有些話,尤玉璣不能說得太明白,不能多一個私論朝政的罪名。

——陛下不會願意挑選一個不善待降國的新帝。

晉南王聽懂了。他哈哈大笑,反問:“這話有意思。本王亦是讚同。可陛下賜婚的降國武將遺女,被逼得和離,於本王又能有什麼好名聲?”

從一開始,晉南王心裡就明白,他必不可能將尤玉璣放走,一定要將人錦衣玉食地養在府中。陳安之可以胡作非為,大不了按個年少不知事的紈絝罪名。可是他晉南王府不能苛待尤玉璣。

晉南王府與陳安之密切相關,卻又並非完全等同。

對於晉南王府來說,將尤玉璣養在府中,不同意和離是益處最大的做法。

麵對晉南王的逼問,尤玉璣沒有立刻回答,反而是說:“西太後是位和善的老人家。”

晉南王愣了一下,才說:“那是自然。”

陛下幼年並非得寵的皇子,他的生母也就是如今的東太後身份低不得寵,連帶著他也被欺負,幸好西太後心善向先帝求情將他養在身邊好好照拂。陛下未登基之前,一直被西太後照料。是以,陛下登基之後,才立了兩位太後。

“先前我與王妃說我在等西太後回京。正是因為當日賜婚雖是陛下的意思,賜婚的人卻是西太後。西太後和善慈愛,先向西太後稟明原委,總好過直接稟陛下。”

晉南王皺眉,不讚同尤玉璣所說:“你還是不顧兩家榮辱,執意要和離。這樣的行徑豈不是自私了些?”

在晉南王看來,將尤玉璣留下來才是最好的結果。縱使陛下不怪罪,也畢竟是多一事。

“我等西太後回京,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晉南王府。”尤玉璣道。

晉南王輕笑了一聲,覺得尤玉璣這話很有趣。端起桌上的茶盞,捏著茶蓋輕輕撥動著茶水上飄著的兩片茶葉。

尤玉璣的聲音仍舊溫柔,隻是這份溫柔裡多了一分決然:“古來姻緣走到儘頭有三法。若晉南王府不願和氣地和離,自然也不願意休棄。那隻有第三法。”

晉南王撥弄茶葉的動作一頓,王妃的眸中浮現一抹訝然,就連一直低著頭沒什麼精神的陳安之都猛地抬起頭來,不敢置信地望向尤玉璣。

尤衡一直側身而坐,聽著身邊的妹子說話。他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心裡卻忍不住有點心酸。

尤玉璣語氣溫和地繼續說:“我本不願與晉南王府結仇,玉璣與世子不太合適,一彆兩寬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尤玉璣也不願去指責陳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