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發球機器(1 / 2)

美網夜場由來已久,過去三十年的夜場比賽中,男單女單有六個頭號種子先後在法拉盛球場亮相自己的美網首秀,而這六個頭號種子無一例外都失利,儘管後來他們或多或少都是拿到了大滿貫冠軍。

然而百分之百的首秀失敗讓美網組委會一時間也有些忌憚,再加上伴隨著網球賽事的逐漸成熟,運動員們想要同時滿足世界第一排名和首次參加美網這兩個條件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多年的求而不得後,在夜場賽事進入第31個年頭時,美網組委會終於又是遇上了頭號種子在美網的首秀,絲毫沒有遲疑的,組委會將蔡晴的比賽安排在夜場進行。

頭號種子出不出局無所謂的,出局了,那夜場賽事首秀墳墓的名號隻會越來越響亮,好奇的球迷會越發關注美網賽事,反正種子選手那麼多,奪冠熱門也並非蔡晴,蔡晴出局與否對於美網並不是那麼重要。

如果蔡晴能夠晉級,那麼在夜場賽事首秀墳墓的名號就可以成為曆史了,這必然成為今年賽事的一大賣點。

商業運營放在第一位,美網向來會製造賽事期間的新聞。

蔡晴在美網首秀中強勢獲勝也讓美網賽場為之震驚,街頭小報上一句“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瞬間引爆紐約城。

這個東方麵孔的姑娘在美國的電視台中多番出現,報紙和網絡上都在不厭其煩的盤點著蔡晴所取得的成績。

當國內的球迷還期待著蔡晴像之前那樣殺入美網決賽時,前來紐約趕赴盛宴的網球迷們已經在想方設法搞一張門票,他們很想要去看看這個中國人的水平。

美網組委會在這次的賽事營銷中取得了成功——第一輪的門票上座率就是居高不下,即便是蔡晴的次輪比賽安排在了阿姆斯特朗球場,上座率也是超出了去年的同輪次的水準。

蔡晴在美網次輪比賽的對手就有點點棘手了,她遇到了美國本土選手泰勒·梅恩。

泰勒·梅恩是老將一名,比蔡晴大了七歲,也是美網賽場上的常客。不過她單打的巔峰期是在世紀之交那會兒,這些年來在巡回賽上的成績頗有些王二小過年的意思。

沒能成為種子選手,泰勒·梅恩卻又是誰都不能忽略的一個選手,儘管這位美國網球名將生涯中拿到的巡回賽冠軍寥寥無幾,甚至於連最高排名都沒能殺入top10。

然而,狀態起來了,泰勒·梅恩可是誰都敢贏的存在。

她能夠在澳網前的熱身賽中將同胞傑奎琳·戴維斯打得傷退甚至無緣澳網賽事,也能在下一輪比賽中輸給從預選賽中晉級的世界排名100名開外的選手。

“她狀態不一定,好的時候誰都打不過她,差的時候她誰都打不過。”杜彥斌的總結陳詞很是微妙,隻不過改變了一個字眼的順序,就是天翻地覆的區彆。

蔡晴這點倒是清楚的很,一場論而言沒什麼意思,美網首輪並不能說明什麼,畢竟真要這麼說的話,那奪冠的可是六十多人,而並非隻有一個冠軍。

泰勒·梅恩究竟如何,還是得賽場上見真章。

在阿瑟·阿什球場取代成為中心球場前,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場之前作為美網的前中心球場見證了諸多奇跡的誕生。這是一個好的前任,即便是在法拉盛公園中的地位不再,卻也是儘職儘責的完成自己的曆史責任。

看台上最多能容納一萬名觀眾,不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場在今天還是受到了球迷們的追捧,儘管入口總是那麼的擁擠,儘管座椅的空間太過於狹小,儘管場內的視野很是糟糕,儘管這裡的衛生間數量少得可憐。

可是觀眾們還是沿著搖搖晃晃的木板路,來到了網球中心東門——阿姆斯特朗球場,來看這場比賽。

蔡晴對泰勒·梅恩的了解僅限於比賽資料,她們還沒有交過手,美國人的比賽習慣都源於紙麵上的資料。

蔡晴率先發球,美網球場的性質決定了這裡比賽的節奏。

出了名的快場,在四大滿貫賽事中也是速度最快的。

同時,對運動員身體傷害也是最為嚴重的。

水泥和瀝青是硬地球場的主要材料,上麵鋪著藍、綠色的塑膠麵層,地麵平整、硬度高,這讓球的反彈迅速,球速自然而然的增快。同樣的道理,水泥地麵給運動員造成的反彈力也大,這讓很多運動員飽受傷病折磨。

然而硬地賽事是巡回賽的主流,畢竟場地造價最低。作為職業選手你根本無法拒絕參賽,儘管在這裡傷病爆發嚴重。

已經適應自己職業網球選手的角色,蔡晴積極地尋求體能鍛煉以及賽後的理療就是為了規避傷病。

她和大部分選手一樣,知道這其中利弊,然而沒得選。

蔡晴的發球速度很快,甚至於沒有任何試探的意思。

美網向來是發球大炮喜歡的大滿貫賽場,高速的發球能讓運動員占據絕對的優勢。

蔡晴的第一拍發球速度直接提升了上來,當然速度並不是最為關鍵的,關鍵至於她的發球落點。

一個漂亮的發球線追身球。

泰勒·梅恩幾乎沒有反應過來。

美網水泥場地緣故,球的彈跳很是規則,會很是明顯的向前衝,儘管在飛行過程中,球速回降低下來,可是打到身上到底有多疼,職業網球選手都能給出相對一致的回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