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
自周瑜破柴桑後,孫權徹底放棄圍攻彭澤城,將大軍轉移到柴桑。趁著劉備南下進攻孫賁之際,孫權率大軍揮兵南下攻克海昏,欲破海昌之時,卻受阻於糜芳駐守椒丘城。
椒丘城位於贛水以南,屬於南昌城的前哨據點,道路要衝之所。昔豫章太守華歆為抵禦孫策,特築此城。後虞翻勸降華歆成功,椒丘城就此浪費了。然在糜芳手中,卻成為抵禦孫權大軍之用。
劉備、劉琦率大軍南下,在南昌留守潘浚、糜芳二人,潘浚治政、糜芳督軍,並駐兵千人。自周瑜覆滅江夏水師的消息傳到南昌,二人便行動起來。糜芳率千人步卒趕赴椒丘城,修築工事。潘浚勸城中豪強、士族出數百壯丁,在孫權包圍前,送入趕赴椒丘城。
孫權率大軍圍困椒丘城,遣使勸降糜芳,卻被糜芳一刀砍了,言其誓死不降。孫權無奈又隻得打造攻城器械,準備圍攻城池。在潘浚、糜芳二饒配合下,椒丘城守了半個月。
半個月後,擊敗孫賁回援的雙劉大軍,出現在贛水以南。孫權、周瑜探得消息,放棄圍攻椒丘城,率軍撤到贛水以北。
椒丘城之圍被解後,劉備在城中見到糜芳。
“子方辛苦了!”
劉備看著神情憔悴的糜芳,不由握住他的手,關切道。
糜芳見到劉備頗是激動,道:“不辛苦,主公漂泊至今,能有如此基業,實屬不易。留芳駐守南昌,實乃器重,芳又安能不效之以死力乎!”
劉備拍了拍糜芳的肩膀,感慨道:“有子方忠心如此,備之後方又豈能不穩。”
糜芳緩了緩感情,道:“孫權、周瑜舍棄彭澤城,轉攻柴桑,連克海昏、永修、上繚等城。其兵勢洶湧,椒丘城危險,幸得主公兵至解圍。”
“敵寇兵馬多少?”劉備問道:“仲邈所部情況如何?”
糜芳沉吟少許,道:“啟稟主公,敵寇兵馬約計一萬五千餘眾上下,戰艦水寨屯兵海昌城外。”
“仲邈得知孫權、周瑜繞取柴桑,遣趙將軍屯兵鄡陽城,在城外修築水上柵欄,防止敵寇進犯。果如仲邈所料,孫權遣周泰取鄡陽城。其聞趙子龍兵至,遂不敢進犯,回師海昌。”糜芳敬佩道。
鄡陽城在彭蠡澤西岸,與海昏隔著彭蠡澤對望,屬於彭澤城的大後方。
按照周瑜的計策,江東軍拿下柴桑後,分兵襲取彭蠡澤東西兩岸縣鄉,讓在西岸的彭澤城成為孤城。
周瑜認為強攻拿不下彭澤,大軍又可以利用大江運輸物資,倒不如換一種方式圍困彭澤城。即拿下周圍的縣鄉,斷了彭澤城的外援,利用水師隔絕交通。在缺糧少兵之下,彭澤城又堅持了多久呢。
可惜周瑜的計策好雖好,但在實施過程中,遇上了困難。曆史上反叛二人組,糜芳、潘浚二人齊心協力把守南昌,將江東大軍堵在椒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