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江上對(2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5602 字 10個月前

劉備再次拱手,誠懇說道:“先生之名士人皆知,水鏡先生之語,元直之盛讚,豈能有虛。昔備不得先生住所,難以拜尋。今備與先生檀溪相逢,實乃天意。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蔡瑁頭上的發髻被那支冷箭射落,頭發披散而下。蔡瑁下意識往頭上摸了摸,驚魂未定往身後望去,唯有遠去的眾騎。

諸葛亮將頭上的鬥笠摘下,笑道:“隆中野人,閒散名號,不足道哉!”

說著,趙雲歎了口氣,拍了拍魏延的肩膀,說道:“算了,蔡瑁率先動兵戈,已與我等翻臉,你那一箭算是替主公報今日之仇。文長今後處事,當以大局為上,不可輕易動怒。”

聞言,氣得蔡瑁揮鞭鞭撻騎士,怒聲說道:“趙雲以兩百騎入陣,威震彭澤,你比之如何。”

“江淮以北,乃中原沃土,土地平坦,利於騎卒奔馳,又兼大峴山之險,穆陵關之固,非用武之地。故亮以為疆分南北,淮水為大江之屏障,守江必守淮。然若北伐,北方兵馬馳援可至,故東南不足以成大事。”

《漢紀·諸葛丞相世家》:……亮躬耕隴畝,漁獵襄水,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世人莫之許也。帝遭蔡瑁謀害,避難檀溪,得亮相救,帝遂詣亮,三拜,得江上對。

“以南伐北自古未有,以亮觀之僅有三路可選。東出江淮,中出宛洛,西出巴蜀。”

進而,諸葛亮指向巴蜀,說道:“巴蜀者,地處西南,有山川之固,物產豐茂,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其北連隴右,控扼涼州;上通關中,可威天下。”

頓了頓,諸葛亮問道:“使君兵入江東,如魚入四海,今怎被蔡瑁所追,狼狽至此。”

欲知諸葛計策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諾!”

諸葛亮站在霍峻二分天下的基礎上,為劉備勾畫著他苦思已久的北伐大策。自古以來以南伐北者,從未有之。他嘔心瀝血,苦思冥想,終於讓他看到以南北伐取勝的希望所在,即在西北之所。

劉備哈哈大笑,驚起江畔上的鷗鷺,說道:“南北之策乃仲邈所獻,備不敢專取。先生所言又可是驚駭之論,開備北圖中原之念。”

劉備見諸葛亮如此推脫,心中略有不悅,但見他似乎知曉霍峻所為,心有所動,再次拱手說道:“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說著,蔡瑁冷笑說道:“此箭之仇,某必報之。”

“哈哈!”諸葛亮大笑說道:“此有何難?亮略施小計,便可助將軍脫困。”

糾結半響,劉備如實相告,說道:“備助長公子奪嗣,蔡瑁助公子琮成事。今長公子將為揚州刺史,蔡瑁心生迫害之心,欲謀害於備,故有剛剛之事。”

看著眼前身長八尺,麵如冠玉,身披蓑衣的諸葛亮,飄飄然有出世賢人之感。

諸葛亮輕抿茶水,說道:“將軍二分天下之策實屬氣魄,若是能成,與曹操南北對峙,漢室可興,然將軍可有深思何以南伐北乎!”

“混蛋!”蔡瑁咒罵一聲。

頓了頓,劉備搖頭歎息,說道:“但備今受困襄陽,欲展宏圖,難之又難也!”

曹操根基在中原,他手握東漢皇位,自然就繼承東漢王朝最薄弱的環節,即在關中、涼州上。東漢看似亡在外戚、宦官、黃巾上,實際上西北長達百年的羌亂,無時無刻不在耗儘東漢財政。

入座筏上,劉備拱手說道:“先生必有高處,否則他人怎會以臥龍稱之,懇請先生賜教。”

而那名放冷箭的騎卒,低著頭正在被趙雲責罵。

“隨手之勞而已,將軍不必掛在心間。”諸葛亮笑道:

劉備長歎了口氣,欲說些什麼,又擔心諸葛亮的身份,不好相告。而那諸葛亮則是不慌不忙,走入坐在筏上,泡起了茶水。

“以荊州北伐,上取宛洛,與關隴咫尺,不盈千裡,北去河洛。西可與巴蜀之眾,掃蕩秦洛;東可以呼應江淮,進逼許昌。此乃以南伐北,核心之地。”

趙雲尋覓劉備的蹤跡,斥責說道:“文長,你怎能不顧大局,若是射術不精,射死蔡瑁,將陷主公於何地?”

說著,諸葛亮拱了拱手,笑道:“此乃亮基於南北之策,獻於將軍之大業謀劃。將軍以為何如?”

“曹操雖得大河南北,然西北驕縱,並未臣服。且羌戎之民,常有反叛,心難歸附。將軍可先取江東,北擴江淮,西爭荊州,進取巴蜀。遣上將入關中,與曹操爭西北之土,收西北兵馬,組建騎卒。”,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