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地處黟山山脈中,境內河溪縱橫,丘陵遍布,論地形而言,七分屬山,三分屬水田。
漢末下大亂,不僅中原大亂,連黟山之中也受到波及,歙縣地方土族勢力互相混戰,不從官吏,據山自保。
毛甘率萬戶屯居烏聊山,率帳下男女依山傍水修築城牆自保。擁有了城池,毛甘勢力漸盛,成為歙縣最具有威望的宗帥。連同擁有萬戶的金奇也以毛甘為首,雙方結社共保,以禦外擔
簡雍受劉備之命出使歙縣,目標便在毛甘、金奇二人身上。
抵達歙縣後,簡雍奉上名刺交予毛甘手下,毛甘得知簡雍之意後,又請金奇前來,一同接見簡雍。
簡雍略比劉備年幼,亦是四旬有餘。他在從劉備涿郡起兵時,便跟隨左右,屬於心腹中的心腹。
毛甘坐在堂上,手裡翻閱著簡雍的書信,問道:“甘素聞左將軍之名,頗是敬仰,然不知左將軍遣簡先生出訪所為何事?”
簡雍坐在下榻,道:“兩位將軍可知我家主公征戰丹陽,將要與孫權在這領兵廝殺否?”
毛甘能率族人築城自保,怎會是沒有見識之人,聽簡雍所言,自以為了然,問道:“左將軍莫非欲請我二人相助否?”
簡雍神色自若,笑道:“非是如此,而是左將軍聞二人聚眾自保,今憂二君安全,故遣雍言之。”
“主公!”諸葛亮擔心劉備念及舊情,道:“軍令如山,不可輕改。今若赦免一人,則百人效之。屆時山民畏懼我軍,從而談及安撫山越之語……”
諸葛亮微微皺眉,拱手道:“主公,張將軍帳下有一屯長擅自踩踏山民稻田,軍法官欲按軍令斬之,卻被張將軍所阻擋。”
“主公英明!”
諸葛亮正欲回話之際,侍從上前向諸葛亮稟告軍中突發的事務。
劉備在中原能結交那麼多諸侯、豪傑,簡雍出力不少。今若勸二人為劉備效力,恐怕不易,但是給孫權上眼藥,讓他們保存中立,有何困難。宴會上,簡雍再與他們聊聊劉備為人,又會刷波好感度。
劉備眺望猶如長蛇的行軍隊伍,感歎道:“丹陽兵精,山越悍勇,若以丹陽為基,收山越之眾勢在必校深耕多年,備若有二萬丹陽精兵,當可橫掃江東,覆滅孫權不在話下。”
待簡雍走後,劉備看向諸葛亮,讚揚問道:“今憲和出使成功,解孫權誘毛甘、金奇出兵之計,又為我軍交好山越宗帥,孔明實有大功。”
如周瑜所言,在拉攏山越宗帥上,因孫策的威望尚在,又是在江東的主場上,他們拉攏山越宗帥比劉備來更具有優勢。
“好!”
“那會是何人?”孫權問道。
毛甘哈哈大笑,道:“多謝簡先生相告,為報恩情,甘設宴款待先生。”
孫權在營中踱步,道:“可是霍峻否?”
“今左將軍與孫權大戰,孫權畏於形勢,不敢征討諸位。然又欲破左將軍之軍,故雍以為孫權必會奉上重禮以悅二位將軍,令二人共擊左將軍兵馬;然左將軍敗退之後,孫權當會借兵威之勢,命將校兼並二位手下部眾,望毛君能識孫權險惡之心。”
劉備卻是勉強歡笑,行走間長籲短歎,對魏達的身死心疼不已。
“諾!”
劉備話音剛落,出使成功的簡雍風塵仆仆而來,拱手道:“啟稟主公,雍不負主公之托,毛甘、金奇二人中立行事,不遣兵相助孫權。”
周瑜得知使者講述的前因後果,驚訝道:“麾下,劉備軍中當有智者,知難得山越宗帥信任,勸以中立行事,觀兩軍勝負。”
頓了頓,諸葛亮解釋道:“張將軍認為那名屯長跟隨主公十年,非有意踩踏稻田,不可輕斬之,不如留其性命,讓其戴罪立功。”
“諾!”
劉備出言打斷,道:“兵法之重,備豈能不知,僅是為魏達而惋惜。”
諸葛亮認識到這點,反其道而行,不和周瑜比拚拉攏山越宗帥,而是選擇給孫權上眼藥,搶先讓簡雍出使山越宗帥。告訴山越宗帥,孫權這個人壞得很,現在因為形勢問題,孫權不僅不會征討你們,甚至會奉上禮物結交二位。
“屯長名為魏達!”
劉備微微頷首,吩咐道:“讓劉傅領三百老弱屯紮此處,設立哨卡,警惕敵寇。”
思量半響,周瑜道:“歙縣多為山丘,步卒奮力之地。劉備以騎卒見長,困於山丘之間,兩軍若戰,難以發力。今當迅速進軍,搶先占領險要,與劉備對峙,尋機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