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白嶽山(今齊雲山)。
歙縣位於黟山之中,群山環繞,東西入縣大道僅有一條,且是道路崎嶇難行。劉備從西麵入黟山,山間道路比孫權入山道路來得遠,又因初入黟山,不識地勢,行軍緩慢。
孫權采納周瑜的建議,率兵抵達歙縣,搶占劉備入歙縣的險要道路,在白嶽山修築營壘,卡住劉備進入歙縣的通道。
無奈之下,劉備隻能沿著依托山道兩側的地形,修築營壘,與江東軍展開對峙。江東軍占據地利,多次襲擊荊州軍營壘,然而劉備布置得當,江東軍皆是無功而返。見占不到便宜,江東軍放棄襲擾,兩軍進入長達一個月的對壘當中。
白嶽山勁風呼嘯,將漫山遍野的樹木吹得沙沙作響,發出潮水湧動般的聲音。幽深且又曲折的山道間,五千荊州兵蜿蜒而行,旌旗儘伏,鼓號靜默。
劉備奮力登上土坡,眺望山形地勢,未見儘頭,又是歎了口氣。對於黟山的險惡,他心中有做過準備,然而當領兵深入作戰之時,才知道翻山越嶺的不易。
“孔明!”
劉備拄著木棍,喊道:“還有多久可出山嶺?”
諸葛亮也不複儀表非凡之貌,熱汗滿頭,手中的羽扇搖著不停,說道:“啟稟主公,根據山民此前所言,應該還有一個時辰的腳程。”
說著,諸葛亮揚了揚扇子,招呼帶路的山民,用山越語喊道:“阿酉,還有多久?”
入了黟山,劉備親斬老卒,以正軍紀,全軍肅然,不敢驚擾山民。又在諸葛亮的拉攏下,山民漸漸親和荊州軍,出現少有的軍民和睦。
大軍被堵在白嶽山外,不得進入歙縣之時,山民的重要性體現出來。在諸葛亮為破解難據,在他長達半個月的走訪下,山民終於提供了一條隱蔽的小道。大軍通過這條山道,可以直插江東軍側後方,深入歙縣。
劉備派人探查後,留下劉磐、文聘把守營壘,他率精銳五千人攀爬山道,準備繞過江東軍把守的齊雲山營壘,進入平坦的歙縣腹地。
阿酉身著藍色民服,左臂紋著奇特的符號,微喘粗氣,用山越語說道:“先生,還有半個時辰,出了前麵的山坳,便進入歙縣當中,繞到白嶽山後。”
“怎麼樣?”
諸葛亮叉著腰,喘氣說道:“主公,還有半個時辰!”
“走!”
有熟悉道路的山民帶路,先鋒在頭開辟行軍道路,大軍爬涉群山,除了耗費體力,偶爾需要停下整隊外,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困難。
不知走了多久,劉備與軍士穿過一片叢林後,站在不知名的半山坡上,俯視大地,覺得眼前豁然開朗,隻見一條大河從北向南蜿蜒流淌而去,在河流的兩側土地平坦,全無一路上的山川溝壑之貌。
歙縣雖處於群山之中,但又並非全是溝壑,可近似看成盆地。在山中行軍困難,然進入盆地,卻是一覽無餘,溪河縱橫,擁有衝刷出的平坦沃土。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