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霍峻使計詐夏侯淵回合肥,高翔駐守濡須戍,徐盛屯兵皖城,霍淵進取舒縣,三人成犄角之勢,解霍峻後方空虛之困。
八月,霍峻率兵六千渡江,克秣陵,圍孫瑜、孫韶於京口。
與此同時,皖水大捷的消息也被送至歙縣荊州軍大營,極大振奮了所有將士的士氣。
“主公、長公子,大喜啊!”
諸葛亮臉上充盈著笑容,手裡拿著書信快步走入營帳中,說道:“仲邈於龍逢大捷,全取廬江諸縣,今將率兵進脅秣陵、京口。”
營帳內,劉備、劉琦二人聞訊而起,劉備腳快一步,走到諸葛亮麵前,驚訝問道:“夏侯淵兵至廬江,與孫瑜合軍,水陸兵馬眾多。仲邈帳下多為新卒,且兵馬寡少,如何勝敵?”
諸葛亮將書信交給劉備,帶著敬佩的語氣,說道:“仲邈在龍逢背水一戰,以三千大破夏侯淵七千人馬,繳獲戰馬千餘匹,擒獲揚州彆駕蔣濟,斬殺騎將張喜;命甘寧統三千水卒於皖水破孫瑜四千水師,又暗遣陳越襲取皖口水寨,繳獲大船五十餘艘。”
“今仲邈已降服廬江諸縣,率大軍順江而下。若按時間計算,仲邈已克秣陵,圍孫瑜於京口。”
“背水一戰?”
劉琦麵容震驚,說道:“夏侯淵乃曹操帳下大將,仲邈居然背水勝敵,且又分取江東水師,世間怎有如此之事!”
劉琦不懂兵事,他隻知道霍峻兵馬不足萬人,士卒大部分是新兵,船又是小舟;夏侯淵、孫瑜兵馬眾多,多是精銳悍卒,占據長江與陸地優勢,幾乎無懈可擊,因而他很難理解霍峻怎樣才能打出這麼操作。
相較於劉琦,劉備深曉軍事,當他了解完戰事的前因後果,戰術後仰,震驚搖頭,說道:“仲邈險中求生,僅憑皖水之優,引敵入彀,破夏侯,敗孫瑜,實乃國士也!”
諸葛亮搖著羽扇,亦是感慨說道:“吳子大戰七十六,生無敗績。仲宣以吳子喻仲邈,世人以為過譽,以亮觀之,仲邈怎不能與吳子比肩。”
作為知兵事的劉備、諸葛亮他們比外行人更了解霍峻這場仗的含金量,霍峻與夏侯淵、孫瑜相比,唯一存在的優勢就是掌控了皖水。而霍峻就是憑借他所掌握的皖水優勢,完成背水列陣破夏侯,浮旗順江敗孫瑜的兩大壯舉。
諸葛亮收斂神情,說道:“主公,仲邈率兵渡至江南,進圍京口,孫權糧道必受影響,大軍無法久持,當用兵之時也。”
周瑜與諸葛亮鬥智多次,得山民相助,劉備從而走小道深入歙縣。進入歙縣後,雙方大軍對峙,劉備想利用騎卒的優勢,與江東軍決戰。然而周瑜擔憂荊州騎卒,又心念夏侯淵南下相助,試圖打破戰事的天平,因而堅守不出。
雙方就這樣對峙二個多月,無論劉備怎麼誘敵,江東軍都無出戰的念頭。今霍峻在龍逢大敗孫曹聯軍,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如江淮的糧草無法南下,孫權大軍缺糧,隻得求戰。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讓斥候緊盯著江東軍營動向,命人與江東軍士下戰書,邀孫權、周瑜二人決戰,以分出勝負。”
“諾!”
劉琦趁機插話,問道:“叔父,仲邈立下大功,今當何以封之?那歸降的揚州彆駕蔣濟又當如何委任,仲邈言其有文武之才,熟知江淮地勢。”
劉琦缺少鍛煉,如今一躍成為揚州刺史,又成為他人的領導者,很多事都不知道怎麼處理,他可谘詢的對象僅有劉備。畢竟劉備擔任過領導者,具有豐富的經驗。
麵對劉琦的谘詢,劉備基本是如實相告,少有隱瞞。畢竟他與劉琦的關係日漸深厚,劉琦侍他如叔父,他又怎能不以子侄相待。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仲邈大勝孫曹聯軍,於戰局有大功。今為中郎將已有不足,可封為裨將軍,奏表為侯,以賞其功。至於揚州彆駕蔣濟,可任參軍,暫歸仲邈節製,觀其戰後功績如何。”
“好!”劉琦說道:“琦上疏與父親,稟當前戰事,言明諸將戰功。”
說來也搞笑,牧守揚州的劉琦需要將部分的揚州官職任免上稟至荊州,讓荊州牧劉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