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夫椒山。
周瑜登山而望,那張俊朗的臉龐,朝望天水一色的湖水,江風凜冽,白袍飛卷,猶如佳人遺世而獨立。江左周郎之名,並非虛言!
若說霍峻英氣勃發,兼有儒將之風。那周瑜作為舒城周氏的子弟,純粹的名門士大夫出身,則是更為典雅、儒氣,但又從小好兵事,使得周瑜兼有幾分殺伐之氣。
若將二人外表進行比較,周瑜比那霍峻英俊些許,且兼有儒學之氣。但霍峻較周瑜身姿更為修長,體格壯碩,因長武事,陽剛英武之氣頗重。
“子敬啊!”
周瑜撫劍而立,指點江山說道:“春秋之時,吳越於笠澤大戰三次,吳王夫差雄才大略,二次得勝,幾儘滅越;越王勾踐隱忍吞聲,一戰取勝,傾滅吳國。”
說著,周瑜嘴角微微上揚,說道:“今敵我之勢亦如當初之吳越,劉備自恃兵強,深入笠澤。我軍以逸待勞,必能勝之。”
魯肅目光看向周瑜,說道:“霍峻千裡奔襲破京口,若待其平定江南諸縣,率水師入笠澤,與劉備合軍,不知公瑾憑何能勝?”
聽魯肅如此之言,周瑜收斂笑容,心中頗是忌憚霍峻。
京口城防,他親自檢查過。修築烽火台的主意,不僅是孫瑜的,也是他親手敲定。因而他對京口城的防守,十分具有信心,甚至他也換位思考過,若他是霍峻會如何率兵進攻京口城。
周瑜思索良久,最終認為沒有什麼計策,想破京口城,唯有強攻方可。然而在他眼中幾乎無懈可擊的京口城防禦,在霍峻手下居然挺不過一日。
若不看霍峻花裡胡哨的操作,僅看用兵時間。霍峻在皖城磨蹭一個多月,然後花了一天的功夫就拿下了京口城,如此用兵簡直恍如天人。
這種強敵,讓周瑜感到巨大的壓力。當然周瑜並非輕易認輸之人,繼而神情又是自信滿滿。
“霍峻、劉備合兵確實難勝,但今僅有劉備大軍,此時不擊,更待何時!”周瑜自信說道:“劉備深入吳會,屯兵邱城,錢塘孤懸。我軍收兵聚湖,以逸待勞。敵在明,我在暗,夜襲敵軍,以火燒之,必能得勝。”
周瑜目光落到魯肅身上,沉聲說道:“擊敗劉備,斷其歸路,霍峻入笠澤,無異於飛蛾撲火。”
目光遠望,周瑜氣沉丹田,扶劍而立,豪氣說道:“笠澤之上,將是劉備、霍峻兵敗之地,亦是某成名之時!”
魯肅感受到周瑜心中那股積蓄已久的情緒正在噴湧,那種渴望得勝的心情,以及那種壓在心間不滿的情緒,隨著周瑜的言語正在流露而出。
周瑜並非無能之輩,幾年以來的不利局麵,讓他頗感束縛。攻彭澤不利,轉攻黃祖得勝,周瑜扭轉局勢;又因丹陽兵變,黟山戰敗,局勢危急起來。
今為了得勝,他不惜說服孫權,放棄外部城池,誘敵深入,然後利用水軍,殲滅劉備。孫權被周瑜說服,采納了他的計策,而他也以功成報主。
霍峻能謀劃布局,而周瑜就不能謀劃布局嗎?
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如是而已!
魯肅怔怔地看著周瑜,良久之後回神,弓腰拱手說道:“肅恭候都督成功之音訊!”
舟舸千艘,甲兵萬人,這是孫權授予周瑜的人馬。且孫權表周瑜為都督,程普為副督,節製諸將。
笠澤,荊州軍大營。
天空月光皎潔,冷冷地照耀江水湖麵,猶如銀蛇。營內篝火明亮,橘黃色亮光驅散黑夜,亮如白晝,
大帳內,劉備與眾人正在議論霍峻傳來的戰報,又是在驚歎霍峻用兵的操作。
劉琦瞪目結舌,說道:“仲邈懷抱佳人一個多月,花了一天的時間從皖城奔赴千裡京口,其間攻取百裡烽火台,又拿下京口堅城,如此用兵聞所未聞。”
劉備搖了搖頭,這種用兵的方式,他亦是第一次聽說。如果說上一次霍峻利用皖水的退潮,分取夏侯淵、孫瑜二人;今時利用曹軍的運糧隊襲擊烽火台,且是在夏季江水上漲,乘船一日奔赴千裡奪城。
諸葛亮輕撫羽扇,感慨說道:“仲邈不動兵則已,一動兵必是驚人。兵進如迅雷,不以掩耳之勢,伏手儘起,儘克目標,令人防不勝防。就如此戰,我等僅知仲邈取妻驕敵之策,卻不曉其意何在!”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若言水戰之妙,仲邈首屈一指,非常人所能比也!”
這就是霍峻的用兵習慣,他不喜歡與敵人長期對峙。而是喜歡尋覓戰機,忽至戰場,兵進如風,從而擊敗對手。
至於為什麼不喜歡與敵人長期對峙,主要在於兩軍久持,進攻方久攻不下,則容易造成兵鋒折損,銳氣受挫。且長期消耗物資,又會勞財傷民,畢竟戰爭的曠日持久,不可能對參戰國有利。
就如司馬懿與諸葛亮數次對壘,司馬懿見打不過諸葛亮,選擇據守不戰,硬生生得將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若從戰爭角度來看,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即便穿女裝,也要畏敵避戰不出。若換到曹魏的角度,無疑司馬懿是勝利者,敵軍統帥因他而死。司馬懿不戰而勝。
張飛嘖著嘴,對霍峻這種用兵的操作,亦是敬服不已。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劉琦揚著戰報,苦笑說道:“能阻仲邈用兵,唯琦與叔父,幸得孔明規勸,否則仲邈之策難成。”
顯然經曆此一戰,劉琦對霍峻能力的認知更上一層。他已深刻明白,能阻擋住神一般的隊友,唯有自己這個不知兵的領導。
劉琦感慨了半響,興奮說道:“叔父,今仲邈攻略京口,待其入笠澤,兩軍合一,水陸並進,何愁孫權不滅!”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今江東大軍隱而不發,必是藏於笠澤之中。待仲邈率水師兵至,其取夫椒山,我軍則向南繞行笠澤,渡過鬆江,取吳縣。屆時笠澤儘入我手,孫權將無處可逃。”
說著,劉備看向諸葛亮問道:“孔明,以為何如?”
諸葛亮沉吟良久,說道:“仲邈攻克京口的消息,我軍能知。孫權、周瑜二軍,又如何不知?”
“兩軍合一則難勝之,周瑜為求得勝,恐會北擊仲邈,或進取我軍。故亮以為我軍當提防一二,以免讓敵人有機可乘。”
“好!”
劉備吩咐說道:“今夜起加派隊巡邏士卒,營寨外哨卡不得鬆懈。明日命士卒上山伐木,加固營壘工事。”
“諾!”
軍議結束後,眾人散去歸營休憩。
幾朵雲彩遮掩住了月亮,夜色愈發漆黑。唯有笠澤旁的荊州軍營寨燈火通明,巡邏士卒披甲穿梭不息,昆蟲脆鳴不停。
“將軍有令,你等守備仔細些。”
“不許偷睡,否則以軍法處置。”
負責巡察的軍候劉傅,來到營寨外的哨卡,不斷的叮囑說道。
“諾!”
將士不敢放鬆,齊聲應道。
話音未落之際,站在哨卡高處的士卒忽然發現什麼,指向湖畔上的明亮點,大聲喊道:“似乎有敵軍在湖上。”
“什麼!”
巡邏守夜的劉傅,三步並作兩步登上高點,隻見湖畔上的火光似乎越來越多,且遠方還有戰鼓聲傳來。
“敵襲!”
腦袋一個激靈,劉傅大喊道:“鳴號!”
“來人,快通知將軍。”
“諾!”
劉磐得到消息後,迅速命人通知中軍的劉備、劉琦二人。
“主公!”
太史亨闖入大帳,用手推著剛入夢不久的劉備,喚道:“有緊急軍報!”
劉備被太史亨的聲音吵醒,眯著眼,睡意朦朧問道:“元複,有何要事?”
太史亨遞上一碗涼水,說道:“國安將軍,言在湖畔上有江東軍上岸,且湖麵鼓聲大作。”
“什麼?”
劉備腦子已是清醒,急忙穿上鞋子,在太史亨的幫助下,披上甲胄,匆匆忙忙地出了營帳。而此時得到消息的諸葛亮也正在披著外袍,匆匆忙忙離帳。
“孔明!”
“主公!”
少頃,劉磐派出第二名侍從也到了,說道:“劉豫州,我軍方向有大股江東兵馬出沒,鼓聲響徹不停,有襲擊我軍之意。我家將軍已命士卒起身,整軍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