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進丞相兵百萬(1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3969 字 10個月前

建安十三年,春。

曹操得勝白狼山後,就地駐兵至冬季,受降漢胡二十餘萬。且塞外烏桓部落歸順,曹操將各郡烏桓共萬餘落徙居中原,精壯隨軍作戰。及至公孫康送上二袁人頭,並保證不向江左售賣馬匹,曹操方誌滿躊躇地率大軍南歸。

臨碣石,作《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至鄴城,鑿玄武池操習水師;又回許昌,得見天子朝臣。

司空府花園內,冬季已過,春季已至,綠意初顯,鳥語輕鶯。

曹操舉著酒樽,與對榻之人共飲,笑道:“孤得以北滅袁氏,西殺高乾,出塞千裡平胡虜,皆文若居許昌籌劃之功。”

此前曹操打下並州,高乾投效南匈奴,南匈奴不納。高乾無奈之下,隻得南投荊州,在渡過黃河後,高乾被上洛都尉捕斬。

隻見對榻那人四旬有餘,雙眉細而挺直,五官威儀,眼眸柔和,胡須濃密微長,打理有方,頗是秀美,舉手投足間帶有儒雅隨和之氣。

“明公得以掃滅河北,多賴朝臣儘忠竭力,彧不敢貪功。”荀彧謙虛地說道。

“嗬嗬!”

曹操放下酒樽,笑道:“文若仍是如此謙讓,群下皆有受恩賞賜,唯你拒領封賞。”

在官渡之戰後,曹操為荀彧前後增加食邑達二千戶。還欲授以三公之位,荀彧讓荀攸替他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天子、明公待彧恩厚,某食邑已有二千戶,子弟亦是富貴,再受食邑、封賞,於國有害。”荀彧說道。

頓了頓,荀彧試探問道:“趙司徒(趙溫)上疏天子,請廢三公,置丞相之位,司空以為如何?”

曹操眸子打量著荀彧的神情,說道:“河北大害已除,中國初安,但巴蜀劉璋、張魯,西北馬騰、韓遂,吳楚劉表、劉備等偏僻群寇不順。唯有興舊漢丞相之位,徹掌軍政之權,方可匡扶漢室,複興季漢(東漢)。”

荀彧微微皺眉,說道:“明公,益州劉璋已遣彆駕從事張肅入許昌,覲見天子,奉上巴蜀特貢,並雜禦物。且又有攜精銳叟兵三百人,入許昌隨公征戰。”

劉璋亦是會來事之人,待曹操初安河北之時,遣使入許昌,尊奉天子。在曹操威震海內之際,送上厚禮,向曹操表示自己的心意。且這禮物一次比一次貴重,與曹操上漲的聲望完全一致。

“至於西北涼州,群寇從生,馬騰、韓遂曾多助我軍征戰。今公威撫河北,天下靖肅,稍加安撫,馬、韓二人必仿竇融之事,入朝歸國,恩享富貴。”

“巴蜀、西北不足為憂,今唯吳楚不順。公舉兵征南,又何需尊進丞相之職?”荀彧勸道。

曹操心中了然,知道荀彧不太認可自己廢三公,置丞相位。

沉吟少許,曹操苦口婆心,說道:“文若,宦官亂政數十年,朝堂敗壞,風氣日喪。又逢董卓亂政,戰亂難平。孤欲設丞相,非是其他,乃是欲求效前漢之事,複還天下太平,又得大治天下。”

劉秀在建立東漢後,吸取西漢的教訓,廢除丞相製度,權分三公,又以尚書台為內朝,與外朝保持平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