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身後之事(2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6945 字 2024-04-16

“陛下!”

諸葛亮猶豫少許,拱手說道:“恕亮鬥膽犯上,為陛下細言少將軍之事。”

“以君與朕之情,但說無妨!”

“少將軍常自以為陛下之子,待將臣多有不遜。今兵敗上洛事小,剛猛桀驁事大。陛下欲令少將軍輔政,以全兄弟之親。然陛下在世,少將軍尚不遵詔令。易世之後,太子何以製之?”

諸葛亮點出了劉備想法的缺陷,劉備想把劉封當曹真用,但劉封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注定無法成為曹真。

劉封依仗自己是劉備的兒子,欺淩軍中諸將。今劉備在世尚能管劉封,但劉備去世之後,劉封豈能乖乖聽劉禪的號令。若在野心家的搗鼓下,劉封說不準會發動兵變。

聽著諸葛亮這般分析,劉備沉默下來。

半響之後,劉備苦澀說道:“孔明,封兒是為朕子,虎毒亦無食子之念,何況朕乎?”

“易世之後,太子繼位,劉封剛猛桀驁,怕是無人能製!”諸葛亮擔憂說道。

“寄奴不能製封兒,君與仲邈不能製?”劉備反問道。

剛說完,劉備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臣子懲治宗親怕不是容易遭致外界非議。諸葛亮尚好,但霍峻的身份極為尷尬。

且不管是誰解決劉封,作為君主的劉禪都會背上弑兄的名聲,這將不利於劉禪治理南漢。今下諸葛亮為了避免劉封影響到劉禪,他必須建議劉備解決劉封這個潛在威脅。

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陛下不為太子而思,亦要為漢室大業而計。少將軍性情剛烈,留之恐生後患,望陛下明斷。”

“為漢業大事計嗎?”

劉備念叨了下,心中依舊是不忍,神情猶豫不決。

見劉備這般,諸葛亮不好再多勸什麼,臣子勸君主殺兒子,這樣的事怕是天下少有。

實際上,若非為漢室考慮,以及為劉禪而憂思,諸葛亮真不想乾這樣的事。或者說劉封低調行事,效仿曹真那樣,學會避嫌,性情好些,諸葛亮也不會勸劉備這麼乾。

當然如果劉備正值壯年,而非壯士暮年之齡,諸葛亮也不會建議劉備動手解決劉封。

劉備長歎一聲,說道:“半月之後,朕欲攜皇後東巡江淮。太子留都監國,大小之事皆由孔明自決!”

“諾!”

諸葛亮瞬間明白劉備之意,為了不讓自己傷感難過,劉備準備躲到江淮,京師之事讓諸葛亮自己看著辦,其中就包括劉封的處置。

當然劉備也給自己留了半個月的緩衝時間,讓他仔細深思劉封是否該亡。

交代完,劉備就要從榻上起身。

“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報!”諸葛亮喊住劉備,說道。

“何事?”

諸葛亮起身拱手,說道:“自糜都督治南中以來,糜氏家資驟富,門仆萬餘人,財貨億計。今糜南中回京述職,出入車駕仆人千餘人,前呼而後擁,聲勢浩大。”

“然不僅於此,除糜南中外,諸卿元從各有仆從、賓客數百上千計,隱匿人口,以從軍征戰為由,拒不從役,不繳賦稅,惡事頻發。京兆尹以厲法治之,亦是難治。”

“且亮聽聞,如陸巴梁常征討巴夷,募有五千戶,以為賓客部曲,為其效力陣前,賦稅自取不納。以上之事,亮以為有傷國體,陛下宜當深思。”

從劉備割據丹陽起算,到南漢正式建國,僅十幾年的時間。劉備為了迅速穩定地方,以及擴充兵力與北魏對峙,允許將領保留私兵。故而南漢大軍的組成由中軍+地方州郡兵+將領部曲兵馬。

保留私兵尚能接受,其重要在於諸將隱匿人口,以部曲服兵役為由,實際上拒絕繳納賦稅,以及服徭役。長期北伐下來,百姓為了躲避頻繁的徭役,以及沉重的賦稅,逐漸成為諸將大族下的部曲、門客。

拿糜氏來說,其仆人有萬餘人,這些仆人大部分從南中來,這些仆人沒有戶籍,是為南漢國中的黑戶,他們可以不用繳納賦稅,以及服兵役。

或是將領通過私兵服兵役的操作,虛報兵馬數目,讓那些不服兵役的部曲則上繳田租賦稅給自己。

戶調稅收能保證南漢收上稅,但麵對崛起的南漢軍功集團,想收稅則就困難許多了。

劉備皺眉而思,問道:“孔明之意是?”

諸葛亮如實說道:“亮與元直、子初、長緒多有研討,以為當行斷法,核檢國中諸州各戶人口,廣搜隱匿人口,令其出納賦稅。”

“如糜氏門客萬餘人,僅繳名下田畝租稅,及所報千餘戶算賦,餘者多以兵馬計之。故當嚴查豪強、大族所隱匿奴仆,令其出納賦稅,以實國庫。”

核查豪族名下的奴仆,諸葛亮早有此念。戰亂之餘,不論是北方大族,還是南方大族,亦或是劉備手下的將領,他們或多或少會隱匿百姓或是奴仆。

早些年,礙於南漢初安,怕引起地方上的騷亂,諸葛亮不敢向這些人下手。今南漢北伐屢有成效,國家趨於穩定,為了更好的北伐,諸葛亮與後世的桓溫、劉裕作出同樣的選擇,準備向南方大族下手。

劉備踱步良久,說道:“孔明欲令豪強、大族上報隱匿人丁並非不可,僅是不少大族之人是為我大漢支柱。且功勳諸將早年隨朕奔波,今初得富貴,便刻薄待之,則有傷君臣情義。”

“大政欲行不易,不如暫擇一地推行此法,以觀成效,且察眾人意見。若行之有效,諸將亦無大異,孔明再行推至吳楚各州郡,未嘗不可!”

頓了頓,劉備問道:“蜀中諸郡何如?”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可從陛下之語,讓潘刺史暫在蜀中推行此法。”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