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發展(2 / 2)

畢竟大宋對於高級武將的防範在那裡,位置高了反倒惹人注意,為數眾多的中下層軍官才是軍中主力。所以掌控住這些人,才是主要的。

不過相比起高級將領,中下層軍官的數目太多了些,保密工作當然是重中之重。派出去的都是經過專培訓的,入了軍中,再由他們發展結交,他肯定是不會直接管那麼多人,也管不過來。而且這些人也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事。畢竟現在看來,大宋還有王朝氣象,哪裡會想著要造反,也不過是擴張一下影響力罷了。哪裡都有自己的人,這才好做事麼。

打仗對於國家的負擔是非常大的,糧草物資的運送,拉一車過去得沒半車。這是運輸人吃馬嚼的損耗,還有負責後勤供應的文武官員上下其手的結果。路好走是架車拉,不好走那可就是要人背,運力並不大。前方打仗的有十萬,後邊送東西的搞不好就得十五萬,甚至二十萬。

而且那些糧草物資,都是國家的積累,換到現在的趙佶當國,那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但即使這樣,前線將士的日子也不好過,非常艱難。

大宋確實有錢,但是三冗的問題在那裡,往正經地方用的錢並不多。

現在外部用兵,內部就要加大力度搜刮,逼百姓沒活路。要說趙佶少花點兒,或者不花,修這麼多年園子停一停,其實也能緩解不少。但是趙佶一代聖主,富有四海,哪裡能窮到他這個皇帝頭上呢。所以,民不聊生。

本來王言以為,梁山的發展因他的存在會有些困難。但他終究沒有在這個時代生活過,即便到了陽穀縣就能有活乾,但是他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活不下去的太多了。他就是組織人手,一船一船的往北送,都送不過來。所以梁山的發展,似乎也沒差到哪裡去,每天都有拖家帶口的上山去。

說來這也有他的關係,現在對西夏的用兵力度是比曆史強的,所以搜刮的力度當然更甚。要說還是領導的問題,趙佶好大喜功,覺得他給的主意不錯,未必不能成,但卻不想要二十年,他想壓縮時間,儘早完成如此偉業。畢竟一旦滅西夏、遼國、金國,南方的大理也不是什麼問題,如此開疆拓土之功,那真的可以千古一帝了,怎按耐的住。

不過縱使梁山再發展,不改變路線,不經營地盤,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他們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發展著,經曆著一個個事件,救柴進,破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曾頭市晁蓋中箭等等。

雖然沒有了盧俊義、武鬆、魯智深、楊誌、扈三娘、董平,但是對於那些事件並沒有什麼影響。二龍山原本就有主,後來也有人上去。晁蓋是必死的,他們也不必非找盧俊義不可。事實上便是不找,那曾頭市也能破,哪裡有吳用說的什麼非盧俊義不可。至於後續的其他事件,自然也無問題,宋江當然排第一。大聚義之時,總也夠了一百零八號的。畢竟那麼多人,並非隻原本那些人有名號,不是缺了盧俊義等人就不行。

他們壯大著,終究如宋江的願,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入了朝堂的眼,也離死亡更近。

王言當然沒管他們折騰,畢竟本來梁山人馬就要去征遼,現在因為對外政策的改變不與遼國興兵,但是田虎、王慶、方臘那還是該繼續征的,所謂以賊製賊,他們本就沒活下去幾個。更何況梁山人馬的折騰對他有利,何必對他們出手呢。

雖然山東被梁山禍害夠嗆,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在暗中出手,引著梁山滅了不少之前不好動的富戶,在各地的影響力更進好幾步。而且他也弄了不少人過海到魯智深那裡,壯大勢力。

在遼金兩國死磕的時候,他跟兩邊做生意。當然,在趙佶眼中,他是跟包括魯智深在內的三方做生意。他在遼東的勢力地圖也一點點的擴大,兵員數量也在一點點的增多。及至宣和元年末,也就是1119年,他來到這裡的第八個年頭,已經打下了遼國的東京府,西至錦州,北至銀州鐵嶺,東至長白山一帶,差不多是半個遼省的地盤。

這就純是撿便宜撿回來的,因為正如一開始所料那般,對隻有一個島的魯智深,他們誰都沒有在意。遼國試探一次,被打垮了。金國也試探一次,被乾回去了。之後雙方就都沒有理會,跟著魯智深做起了生意,甚至他們都接受了魯智深的錢,因為有信譽,都認,他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就這麼一點點的,魯智深帶著人慢慢的磨了出去。

直到金國集結大軍攻打東京府,而後被突然出現的魯智深在背後偷襲,同時借助東京府的內應開了城門。一戰打疼了金國,又拿下了遼國的東京府,而後迅速派兵四麵出擊,這才有了這個局麵。

而後魯智深發表聲明,他們三家該打繼續打,但是不耽誤做生意,他們的錢仍然有效,算是避免了被群毆。

再之後那就簡單了,就像王言說的,誰弱就幫誰。所以更多時候,是他們跟遼國一起對抗金國的鐵騎。沒辦法,金國士兵的戰鬥力確實是強。遼國是單純的打不過,魯智深這邊則是沒有騎兵,隻能打阻擊,不能打遊擊。

三方就這麼在王言的掌控下,你來我往的互相磨。

若有可能,王言當然也想直接滅了遼、金兩國,而後趕緊著造反也好早點兒上位,開始按照他的想法改革。但是硬實力不允許,金、遼兩國並不白給,想要滅了這兩國,還是要徐徐圖之。

也是這樣安逸的環境,給了大宋君臣滅亡西夏的信心,一頓猛乾。終於,西夏不敵乞和,麵對西夏的乞和請求,非常強硬的要馬場還有其他諸多條件。

大宋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要馬場,畜養優質戰馬,訓練騎兵部隊。滅亡西夏,如果可能當然不會手軟。隻是他們以為應該不難,但是打了四年多,西夏還有戰力,大宋君臣也不想耗了,畢竟那是無數的錢糧。若能通過談判,得到想要得到的,收兵修養才是正道。畢竟如果他們有了戰馬,練好了騎兵部隊,到時候想要打西夏,難度還要更小一些。

西夏當然也知道,若叫大宋得了戰馬,他們早晚要完。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傷筋動骨挺不住了,遼國又沒有餘力插手,不答應大宋的要求,可能現在就完,這當然並不是一個很難的抉擇。

所以,大宋有了戰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