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九章 典韋來投(2 / 2)

如此一點點的,減少遼東的征兵比例,增加幽州以及草原鮮卑人的兵員,既能恢複遼東生力,同時還能借著軍隊這個強大的熔爐,糅合地域、種族之間的差異,加速融合的過程。

在軍隊裡呆過的鮮卑人,回去之後絕對是大將軍的擁護者,這樣的人多了,再加上互相之間的通婚,有那麼三代人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前線換防的空檔,給袁紹八個膽子,現在這時候也絕對不敢往這邊打。事實上雙方的邊界十分安寧,軍隊都在那邊屯田種地呢,隻不過是袁紹按照這邊設的關卡,相對應的也跟著設了一個,懟著臉防守。

百姓絕對是一個不放,事實上袁紹那邊的百姓都南遷了十多裡,就是不讓他們知道王言這邊的實際情況。平日裡隻有商隊往來,這是之前就約定的條約。王言靠著行商繁榮貿易,袁紹自己也要靠著行商賺錢。鐵不說,鹽也是稀罕物。如今整個大漢,就隻有王言這邊生產細鹽。

另外一方麵,其他家族的商隊也要北上行商,遼東好東西多,藥材、皮貨、玻璃、細鹽、文房四寶、琉璃造物等等,這都是硬通貨,需求量相當大。另外還有重要的文化、思想交流的文昌報,那上麵每日都是刀光劍影,自創刊開始,罵戰就沒停過,大漢文化人都等著看呢。

袁紹也不敢犯眾怒封鎖這些商隊,再說他也需要貿易東西,所以雖然雙方相據,劍拔弩張,整體來說還是很穩定的。

甚至察覺到這邊的兵力調動,袁紹還來信問了一下,這是左思右想,不明白王言要乾什麼,所以很直接的來封信。言語中當然相當客氣,好像之前王言把信轉送韓馥的事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主要就是袁紹現在害怕,他們都很清楚,王言不打他們不是打不過,是暫時糧秣不足,支撐不了,這才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所以現在知道兵力調動,當然緊張。

袁紹實在問,王言實在答,言說他任命了雁門太守。

這麼一說,袁紹就明白了,心下放鬆,卻也緊張,那就跟王言沒關係了,他還是一心的準備著秋收,糧食才是大事。

說到底,限製他征伐天下的,不是緊缺文臣武將,而是糧食。即便大家糧食都足夠,他仍舊可以領兵繞地球打一圈。

如同先前的遼東一般,這一年幽州百姓的收成,除了交上去的那個一,剩下的人家是絕對不會賣糧食的。就是靠著之前公共建設的那麼一點兒錢,購買基本的生活所需,除此外,絕對不會多消費。一樣的淳樸,就是攢。

這是缺乏安全感,餓怕了窮怕了的表現,彆說這輩子,往上倒騰四百年他們也沒感受過這樣的日子。種地十稅一,沒有彆的稅項,想都不敢想。

王言是很理解的,畢竟在遼東有過先例,到明年他們就該開始少量的往外放糧食了,到了後年,家裡的糧垛就開始一年一騰換。

真正的說起來,現在他治下的百姓仍舊沒有吃飽飯,隻能說保證不餓。這是遼東百姓的待遇,那邊還是有輔食的,油鹽不差,多少都能補充一些,但是仍舊不敢放開了吃喝。能收上來糧食,正是因為他們擺脫了饑餓,不再是以前的那副樣子,也知道自己根據自家的情況,來調換平衡一些東西。

事實上到了一九九三年,全麵取締了糧票以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才算是真正的擺脫了饑餓,但還沒徹底,因為有很多地方是幾百年的貧困地區,物資供應也並不是均衡的。

當然兩千年以後的擺脫,和現在的擺脫,肯定是兩碼事兒,就是不餓,還遠遠談不上吃飽。

所以想要再一次大規模的興兵,少說得三年。

正在王大將軍忙活著秋收統計,忙活著兵力調動的時候,這一日,有軍士來報。言說有勇士,隨著商隊來投靠。

王言挑了挑眉:“可問其姓名?”

“姓典名韋字順易,陳留己吾人。原在張邈麾下,今隨商隊來投。”

聽見這個名字,王言多少有幾分意外,這時候典韋應該是張邈手下,還沒到投奔曹操的時候,現在反倒來了他這裡,而且還有了個‘順易’的字。

“帶其來見。”王言擺了擺手,讓手下人去通報。

現在諸侯群起,各地都不太平,已經很久沒人來投靠。主要也是現在的士子是有數的,有意願的全都來的差不多,不想來的便也不會再來。

過了一會兒,軍士帶著典韋入內,才一進來,典韋便單膝跪地:“陳留典韋,拜見大將軍。”

隻見其豹頭環眼,滿臉的胡子,身量將近兩米,膀大腰圓,挺著個肚子,正經的武將身材,絕對的能打之人。

典韋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夠用的,跟許褚打的有來有回,而許褚又是跟各種名將都交過手,側麵證明了典韋的戰鬥力。更有兩千年後流傳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雖然這個說法不準確,但是典韋肯定不差就對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