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三章 初到(1 / 2)

蒙自,位於滇省東南部的一個小縣城,靠近中越邊境。

這裡曆史深厚,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是滇省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也是滇省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對外開放的肇始地,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雲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外國銀行等諸多“第一”先後在這裡誕生,擁有“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過橋米線”的三張文化名片。

這當然是後來有關蒙自的介紹,現在這時候,還沒有文化名片的概念。

蒙自地貌由盆地、山地、岩溶組成,人口自然集中在更加舒適的盆地。這邊海拔500米以下的河穀地區,年均氣溫21c,大於10c的持續天數在340天以上,終年無霜。

這個氣候還是很舒適的,不過該熱的時候也熱,該濕冷的時候,也會感覺不舒服。而且這邊的自然災害頻發,諸如霜凍、倒春寒、春旱、雨季汛期的洪澇和插花性夏旱,秋季低溫和陰雨,以及局部地區的冰雹和大風等等,幾乎無年無災。

所謂有得必有失,一年享受了許多安逸,總要使人難受幾天。這解釋當然是不成的,不過總要有個說法,讓遭受的災害帶來的損失,有個去處。

這是王言自己的想法,不能代表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心聲。他公平的對待四季,公平的對待雨雪風霜等天氣。

但現在,他很有幾分不喜歡雨。

能讓人不喜歡什麼,那必然是這個‘什麼’多少帶來幾分傷害,或者不便。王言也是這樣,所以現在不喜歡雨,便在於他是被澆的那一個。

他一身六五式軍裝,還帶著紅星的帽子,鮮明的軍綠已經為雨澆的顏色不一,有的仍舊鮮明,有的卻暗淡下去。

儘管在他的百多米外就是文工團的單位,王言也還是跑到了就近的供銷社的屋簷之下躲雨。

那邊的文工團,有著高大的大門,雙側掛著白底黑字的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牌子。門庭之上,是教員同誌手書的為人民服務,紅底黃字。兩名戰士持槍,相對著肅立站崗。

門內二十米的正中位置,為花草環繞著的就是一麵獨立的高牆畫壁,上麵是一幅同樣身著六五式軍裝的教員同誌負手而立望江山,背景是飄揚的赤紅旗幟,點綴著東方紅日,京城的天安門等等。

後來的一些人們將這歸結為時代特色,批判個人崇拜。

這裡有許多躲雨的人,王言靠在牆邊,笑嗬嗬的看著站在他前麵不遠處的一男一女。

那個男同誌穿著跟他一般,不過身上挎著軍綠的單肩包,還有一個軍用的水壺,手中提著不少的東西。那個女同誌穿著軍用的厚雨披,梳著兩個大麻花辮子,同樣的提著東西。

劉峰放下手中的東西,帶著何小萍向前走了兩步,觀瞧著文工團的大門。

他說:“你媽媽交代我了,等領了軍裝一定要照張相寄回去,讓街坊鄰居都知道你當兵了。”

何小萍連連點頭,笑得開心極了。她四處的看著,這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她從沒有走過這麼遠的路,即將成為文工團一員,讓她的興奮無法消退。

劉峰四下看了一圈,就看到靠在牆邊笑吟吟的王言,愣了一下,隨即給王言擺了擺手,靠何小萍近了些,小聲點說道:“辦入伍政審的時候,派出所的民警跟我說,你的親生父親還在勞改,但是你跟他劃清了界限,改姓了你繼父的姓,所以出身這一欄,我就給你填革乾了。進了團不要跟彆人說這件事,我也不會說。”

何小萍當然知道其中的差彆,高興的點頭,高興的給劉峰敬禮。

“來,給你介紹一下我們的戰友。”

一如原本的那般,劉峰糾正了一下何小萍如何正確敬禮之後,便帶著何小萍到了王言這邊,“王言,這是咱們團新來的何小萍同誌,跳舞特彆好,是咱們分隊長特意點名要過來的。

何小萍同誌,這是王言同誌,是咱們團樂團的,嗩呐、二胡、小號、長笛、小提琴等等,他全都會,還會看病呢,比咱們團衛生員都厲害。”

“你好,何小萍同誌。”

“你好,王言同誌。”感受到了王言笑臉之中的和善,何小萍給王言敬禮,笑的很燦爛。

“剛才劉峰都白教了,手不能崩的那麼僵硬,齊眉就行。像這樣。”

說著話,王言筆直站立,敬了個禮。

“這樣?”何小萍又學了一下。

“是那個意思了,對著鏡子照照就好了。”王言含笑點頭。

劉峰問道:“你怎麼在外麵呢?”

“今天排練沒有嗩呐,趁著空閒出來逛一逛。誰知道馬上就要回去了,趕上這麼大一場雨。這是從哪回來的?”

“京城,順路又給團裡的同誌們從家裡帶了些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