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捅出陣年舊事,堂屋裡瞬間安靜了下來,連小皮孩康哥兒都安安靜靜地坐在宋三才旁邊,當年那些往事他自是不知道的,但也能感覺到氣氛不對。
良久,洪氏長籲了一口氣,喃喃說道:“老二家的,當時的事情是意外。”
常氏冷冷一笑:“是,肯定是意外,那事要是認真的,我兒怕是已經跟他祖奶奶他妹一起歸西了。”
“你……”
任誰都聽得出來這是一句嘲諷,洪氏差點兒就要氣翻了,可又拿不出話來堵她,隻能不停地拍胸口窩子。
“娘,你緊著身子。”
周氏眼疾手快,趕緊過去為洪氏順氣。
洪氏被氣得不輕,心知要讓著點常氏,此時也看她不過眼了,想起宋添,眼中更有濃濃的嫌棄。
這時,宋三才開口道:“娘,二嫂,過去的事情咱彆再提了,隻會徒增煩惱。阿繡來到咱們家,銀錢花都花了,咱們也彆再計較那些。一家人和和睦睦,不要說兩家話。”
宋三才二十五六的年紀,一身粗布灰衣,長相隨了洪氏,身量不見得多高大,五官還算俊朗。
他說話時總是笑嗬嗬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幾年貨郞職業使然,說起話來眼中總閃著精光。
宋三才勸和,也算是給了眾人一個台階下。
抱著小女兒的王氏見此也笑道:“是啊,進鎮上學館多大的事,二哥在鎮上也沒回,這事我們談下來也不合適,不如再等等,等二哥從鎮上歸來,有什麼事咱們再說。”
這話題僵都僵了,再談下去根本沒有意義。
屋裡的人俱都沉默,宋老爺子摸了煙葉子出來,在油燈上點了火,吧噠吧噠開始抽。
青煙繚繞,沉悶的氣息在屋中彌漫。
這種感覺讓王氏心裡沒底,她扯著嘴角笑了笑,正準備說點什麼,卻被旁邊的丈夫拉了衣袖。
沒過一會,沉默良久的宋老爺子總算開口了。
“虹哥兒的事,是要等老二回來才好商量。不過,康哥兒也六歲了,等春種過後就跟三個哥哥一起去私塾啟蒙看看。”
宋家本來就有三個娃在私塾裡讀書,沒人幫乾農活不說,那束脩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可是大房二房的小子都送進學堂了,沒理由將三房的落下啊!
要說宋家對科舉入仕如此看中也有是有原因的,宋家祖上出過進士,而今宋家大祠堂的牌扁還是當初那位官居四品的知府大人所書。
宋家在古溪村族人並不少,村中至少一半人姓宋,左鄰右舍難免沾親帶故。
自從宋家出了那位進士先祖,後輩少不得仰慕跟風,以科考為己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光宗耀祖,結果便是越考越窮。
古溪村的宋氏本就是先祖隔著三代四代的旁枝,當年那知府老爺除了來這邊贈過一副牌扁,之後基本都算斷了聯係,但這邊的人卻受到了鼓舞,各家各戶爭破了頭也要去讀那兩本書。
再後來也不知道是不是
這一脈宋家人沒有讀書天賦,除了祖爺爺輩有一人中了秀才,也就是宋二才過了縣考,成為童生。
時過境遷,族中很多人都已經放棄了,安心務農在村中混個溫飽好好過日子,隻有宋會堂還在堅持,隻因當初中秀才的就是他爺爺,他感覺自家一脈有運勢,魚躍龍門的心並沒有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