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賈提出來的建議再加上嬴高最終的點睛之筆,讓這個計劃得到了眾人的一致稱讚,特彆是對於孔雀王朝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的韓信,他對於種姓的了解可要比其他的人深刻多了。
要是按照嬴高和陸賈這樣的說法去做的話,最終那些個生得皮膚相當黝黑的孔雀王朝之人說不定最終還真就會在感激涕零之下將自己完全當成是大秦人。
最終,在嬴高的授意之下,陸賈三天之後就會將孔雀王朝到西域的移民計劃給嬴高呈上來,按照嬴高的要求,蒙毅和蕭何的以及陸賈都在大秦的朝堂或者是各個郡縣的官吏中舉薦了一些品行純良能力出眾的人,但是這些人卻並非是要到孔雀王朝上麵去管理一城一地,而是要到西域去做官吏。
蕭何和蒙毅都知道,雖然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動,但是那是因為他們聽說孔雀王朝風景秀美,氣候大多數的地方也還算是不錯的,要是這個地方變成了的比匈奴可能還要惡劣幾分的西域的話,這些人多半就不會心甘情願的前往了。
而讓嬴高稍微有些吃驚的一件事就是,當他提出來這西域的郡守職位需要讓陸賈來擔任的時候,卻被陸賈斷然拒絕了,而且按照陸賈的說法,西域自己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要是嬴高真的采取了自己的策略的話,西域的發展自己能出力的地方也已經不多了,自己下一步的重心將要切換到孔雀王朝去了。
陸賈當著嬴高幾個親信的麵已經是表明了,自己通過這一次的西域之行發現自己對於幫助大秦探索那些個未知的新鮮事物還是十分在行的,但是要是非得讓他在一個地方長久的擔任地方官的職位,那實在並非是他的所願,而且西域郡守這個位置按照陸賈的猜測應該還算是個吸引人的位置,斷然不至於他不去了嬴高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在這件事上麵,嬴高倒是果然沒有強迫陸賈,他知道了陸賈的想法之後,當眾答應了陸賈,等到西域移民這件事結束之後,陸賈就可以到孔雀王朝上去探索,並且嬴高會分配給陸賈一個一百人規模的大秦禁衛隊伍,專門用來保護他的安全。
隨著這一次議事的結束,大秦對於西域和孔雀王朝的行動,算是真正的開始了,不得不說,從攻占到改造,在嬴高這裡全部都是一氣嗬成的,並沒有浪費什麼時間。
而與此同時,在和大秦相隔不遠的匈奴王庭,項羽也正在搞著匈奴從來沒有過事情。
自從項羽前往孔雀王朝的時候開始,匈奴之中不少大部族的族長就已經是十分的膽戰心驚了,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總是覺得大秦皇帝的話並不是十分值得相信的。
於是乎幾乎每個月他們都會到匈奴王庭之中探視一番,看看項羽是不是已經從孔雀王朝回來了。
因為孔雀王朝到匈奴之間的道路上並沒有像大秦那樣設置一個陸賈這樣的人調停,所以想要從孔雀王朝時時發回消息到匈奴的王庭顯然是十分困難的一個事兒,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項羽索性就沒有往回發消息,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項羽才會在捉住了舍利輸迦之後第一時間向韓信提出了回到匈奴的想法。
在這期間,有兩次嬴高在接收到了韓信的消息之後也派人抄寫了之後送到了匈奴王庭,但是虞子期和季布等人勉強能夠相信從大秦出來的信件,卻不代表著那些個匈奴的各個部族的首領也能夠相信。
和項羽心中估計出來的情況一樣,當項羽回到了匈奴王庭的時候,虞子期和季布兩人幾乎已經快要頂不住了,不少匈奴的首領都已經集結了兵馬,他們正準備發兵到上郡去,然後攻破上郡質問一下大秦為何他們的單於去了所謂的孔雀王朝已經是一年了,卻還是一丁點的消息都沒有發送回來。
要不是虞子期一直通過自己和各個匈奴部族的首領之間還算不錯的關係居中調節,他們恐怕早就去了,這要是去了的話,能不能打得過人家駐守在上郡的蒙恬暫且不說,匈奴和大秦之間的盟約可就算是讓匈奴單方麵的給撕毀了,這要是項羽回來,非得氣死不可。
當那些吵吵著要去上郡的匈奴部族首領看到項羽竟然帶著一小隊人馬孤身從大秦的方向回來了的時候,全部都露出了十分激動的神情,但是這更加印證了他們之前的想法,那就是項羽多半是被那大秦的皇帝給坑了。
但是回到匈奴王庭見到了這樣的情況的項羽,連歇息都沒有,直接就將所有在場的匈奴各個部族的首領和相對重要一些的人物全部都召集到了自己的大帳之中。
匈奴人都是直腸子,他們之前之所以到匈奴王庭之中吵鬨,無非就是因為項羽的一去不回,按照他們的邏輯,到底大秦這樣的地方那已經是夠遠的了,不論敵人是如何的強大也用不了那麼長的時間,所以才判斷出來項羽肯定應該是出事兒了這麼一個結局。
如今項羽忽然之間回來了,而且是從大秦的方向回來了,毫發無損的回來了,自然是讓那些匈奴部族的首領一個個的懸著的心都放到了肚子裡了。
而項羽自己也知道,這件事以及自己即將要做的事兒,必須得給這些匈奴的各個部族的首領一個解釋了,不然的話縱然是自己心裡麵有千萬種想法,也肯定是難以實現的。
當各個部族的首領他其他的重要人物到了匈奴王庭的大帳中之後,就看到一張碩大的地圖正鋪設在大帳中間的地麵上,幾乎占了大半的大帳。
這張地圖正是嬴高答應了項羽給他的那一張,項羽在上麵補充了孔雀王朝之後,嬴高連夜派人又重新勾畫出來了一個,在項羽臨行的時候送給了他,項羽見嬴高果然是真心送給自己的,索性也就收下了,沒曾想一到了匈奴王庭還就給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