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韓信已經深深的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和自己日後的方向是什麼了,這幾個月的時間,正是他通往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嬴高在走之前,可是給韓信留下了考題的,並非是讓韓信有模有樣的處理處理日常的問題就完事了,這幾個月的時間,韓信要獨自處理好嬴高正在讓孫月等人進行著的對大秦百姓耕種方式改革的問題。
已經沒有了外敵可以擔心的大秦的,目前在嬴高看來正是發展內政的好時候,而發展內政最關鍵的一點,正是不光讓鹹陽城周邊的糧倉豐滿起來,而是讓不管什麼氣候條件下的地方的糧倉全部都豐滿起來。
按照大秦境內的情況,南邊因為氣候的原因糧食的產量那是遠遠多於北邊的,嬴高已經命人觀察了不少的時日,燕趙之地的百姓的是這幾年自己登基之後增長速度最慢的,究其緣由,可不就正是因為他們的糧食不夠吃嗎,這個時代有的地方會出現餓死人凍死人的事兒很正常,但是嬴高能多做的,是讓這樣的情況減少,減少,再減少。
由於這個時代的大秦百姓反反複複就種植那麼幾種作物,有禾(粟、小米)、麥(小麥)、黍(大黃米)、稻(水稻)、答(小豆)和菽(大豆)。
就目前孫月他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幾種農作物雖然在大秦的整個範圍之內都十分的常見,大秦的百姓也是在種植著這幾種作物。
但是通過一個種植周期之內他們到各個地方的觀察,發現了不少產量少的原因,首先是因為之前大秦的百姓都十分的貧窮,但凡是能弄到一些作物的種子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了,哪裡還會管是什麼種類的,不管是啥那都會一股腦的扔進自己的田地之中,然後等到秋天的時候看看結果怎麼樣。
這樣種出來的作物,產量肯定是有的,但是產量的大小那就不用盼著了,因為這些東西裡麵有一些壓根就不適合種植在它們原本應該種植的地方。
這一點是嬴高和孫月他們稍微透漏出來一些之後,孫月等五個司農監到各個郡縣中查探了一番而總結出來的。
如果有一定的灌溉條件,粟、麥的產量會大幅提高。水稻產量最高,但隻適合秦嶺以南的降水充沛的地區,例如巴蜀等地。降水越充沛,可以種植水稻等畝產更高的作物,單位畝產才能大幅提高。
在一個收獲周期之內,孫月等人就搞明白了上麵的那麼多問題,這倒是讓嬴高十分的欣慰,其實這些東西他自己就知道,但是他卻不能直接就告訴孫月等人,因為她們親自到下麵去看過之後,會將一些個觀點帶給當地的百姓。
這樣一來,一些個百姓就會第一時間通過自己的實踐獲知這個竅門,然後在之後的一個種植周期中去實現這個事兒,百姓們親身試驗之後的效果,肯定是比大秦下來的詔命好用多了,不少的百姓都是寧可相信自己的鄰居,也對大秦下來的詔命表示懷疑。
而嬴高離開的時候,可不正是孫月等人即將開始試驗分地域的種植不同的作物的時候嗎,所以這一個在嬴高看來十分大的事兒,就這麼落在了韓信的肩膀上
按照嬴高的要求,怎麼督促孫月他們的事兒就交給韓信了,等到他回來的時候,要看到的結果就是這一個種植周期裡麵大秦糧食的產量提高五成。
這個數字說出來,那還是讓韓信十分的震驚的,整個大秦的糧食產量提升五成,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大秦的稅收還是不變的話,百姓手裡麵留下的糧食那幾乎就是翻了一番。
出身黔首的韓信當然知道,要是真的達成了這件事的話,整個大秦的百姓被餓死的不知道會少多少。
於是在嬴高剛剛走了的時候,他趕緊就把孫月等幾個人召集到了朝堂上麵,開始了解她們接下來的計劃。
他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個事兒怎麼做,嬴高在走之前已經是為他們製定好了一番計劃,隻要孫月等人按照地域和當地水土條件的不同,把大秦準備好了的種子在播種之前分發給整個大秦的百姓,基本上就可以了,剩下的事兒就是等待收獲的時候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判斷失誤了。
這是君上給我留下的一份功績啊!
這是韓信了解完了這件事之後心裡麵的第一想法,這件事人家孫月等人都已經摩拳擦掌的馬上就要去底下的郡縣監督實施了,這個時候自然是不需要自己在插手做什麼事兒了,基本上隻要是時不時的多了解了解,打聽打聽的話,基本上就能得到這個事兒結果了,等到嬴高最終回來的時候,這個事兒的功績就屬於自己了。
所以韓信最終做了他唯一能做的一件事,給下到郡縣裡麵巡查的孫月等人每個人都配備了一千個自己的親兵,這麼一來,孫月等五個司農監的威風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到了各個郡縣中之後,肯定是不會有人再把她們不當回事兒了。
對於韓信的這種支持,孫月等人也自然是感恩戴德,畢竟她們乃是女子,雖然已經在大秦的朝堂上麵有著比較重要的官職了,但是有些老資格的官吏還是不怎麼拿她們當做一回事,這之前也的確是給她們造成了十分大的困擾。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