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蒙恬所知道的是此時他率領的騎兵要是對上之前大秦統一六國的時候的騎兵的話,肯定是能夠以一敵五的,這就是戰法和鎧甲兵器的更新所帶給這些大秦騎兵的好處。
蒙恬當然了解塞琉的騎兵,知道他們是非常強悍的騎兵,作戰的經驗也是相當的豐富,但是同時他也知道·塞琉的騎兵是沒有什麼陣法而言的。
而且真正提出來把陣法這個事兒應用在大秦的騎兵中的,還是嬴高。
就在他們攻打孔雀王朝之前的一段時間,嬴高曾經對韓信和蒙恬等將領提議,相比於之前騎兵的單獨在馬上作戰,是不是將他們其中的五個或者十個或者幾十個作為一個作戰單元,相互之間做一些個配合,然後每一個作戰單元之間再搞出一些配合,這樣一旦麵對單獨隻顧著衝殺的敵人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夠起到以一敵二,甚至是以一敵五,以一敵十的作用。
嬴高雖然沒有具體說每個作戰單元之間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配合,但是就單單是這個提議就讓韓信和蒙恬們如同醍醐灌頂一般,他們當然幾乎每一天都在想著如何提升大秦騎兵的戰鬥力,但是卻從來都沒有人想到過嬴高的辦法。
嬴高的提議的確是將之前簡單的戰鬥複雜化了,可能訓練起來十分的困難,想要在戰鬥中應用的融會貫通會更加的困難,但是一旦成功了的話,效果肯定是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於是乎在攻打孔雀王朝之前,所有大秦有可能統率騎兵的將領都是在研究嬴高所說的陣法。
五人結陣,十人結陣,五十人結陣,衝鋒時候的陣法,防禦時候的陣法,陣地戰時候的陣法,這其中衍生出來的東西可就實在是太多了,幾個月的時間都已經過去了之後,他們也才研究出來了兩三種陣法而且讓大秦的騎兵開始訓練了。
當時的陣法的確是有點稚嫩,但是在攻打下了孔雀王朝之後,不論是韓信還是蒙恬,都開始潛心的研究陣法的問題,並且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麵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一次進攻塞琉的戰爭,也正是韓信和蒙恬想要將騎兵的陣法好好應用一次的時候。而這樣爭鋒相對的戰鬥,正是對陣法最好的檢驗。
安條克三世親自帶著他的大軍,當他知道敵人的數目和他一樣,並且也是由對方的主帥帶領著的時候,他的心裡麵充滿了鬥誌,認為隻要是自己的騎兵在這一次的戰鬥中損失比對方小,哪管隻是旗鼓相當,都相當於是給了大秦的軍隊狠狠的一擊,讓他們知道了塞琉並不是那麼好攻打的。
雙方都有著各自的想法,但是這一切,當然要等到兩撥大軍真正的交鋒在一起之後才能見到結果。
這一次,因為大秦的騎兵來的突然,安條克三世出擊的也是非常的堅決,而且雙方也都有心真刀真槍的乾上這麼一場,所以交鋒無可避免。
隻一瞬間,兩撥足足二十萬的騎兵就衝殺到了一處。
這樣的情況在這個時代一旦形成,那就除非是雙方或者其中的一方有了十分重大的傷亡,不然的話是絕對不會輕易的停下來的。
塞琉的騎兵的確都是訓練有素的,他們在見到了眼前的大秦騎兵之後,心裡麵都是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將他們麵前的敵人儘快的斬殺了,之前的戰鬥經驗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怕死隻能讓他們死的更加的快,隻有把敵人殺的沒有了自己還活著,才是保命的最佳手段。
但是一交手,塞琉的騎兵就發現了自己的敵人跟之前麵對過的十分的不同。
當塞琉人的鋒芒正盛的時候,大秦的騎兵幾人形成一個小的集團,都在用自己手裡麵的防禦類兵器格擋著敵人的進攻。
在馬上,身形是十分的難以控製的,大秦的騎兵竟然能夠控製戰馬讓幾個人形成一個小的團隊,這顯然是經過了十分刻苦的錘煉才能夠達到的。
塞琉人惡狠狠的第一輪攻勢就這樣被大秦的防禦陣法所化解了,看到自己的訓練得到了效果,韓信和蒙恬都是鬆了口氣,就這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防禦陣法,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練成的,之所以是兩個人各自帶著五萬人馬出來,而不是更多,其中的原因就是這十萬人的陣法掌握的十分的嫻熟,而另外的一些就不行,這足以見得陣法的訓練到底有多麼的困難。
“大秦的騎兵這是什麼路數,就不進攻了嗎?”
安條克三世也是看到了這其中的情況,對於大秦的陣法,他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十分的驚訝的,因為以往這樣的戰鬥,那基本上都是你一刀下去,我一槍下去,一方瘋狂的砍殺,另一方一上來就在防守的情況還是十分的少見的,因為在戰爭中誰都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一味的防守就算是你守的再好,最終也會有被敵人乾掉的時候。
事實證明,安條克三世對大秦騎兵的擔心是多餘的。
接住了塞琉人的第一波攻勢之後,大秦的騎兵還是這幾個人緊緊的靠在一起,但是手法可就變了,頭前的兩個人依然是在防禦,但是後麵的幾個人卻改變了自己的策略,他們開始抽出自己懸掛在馬上的長槍,從同伴的盾牌空隙中看準時機伸出去,每一槍幾乎都會是一條敵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