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喜劇市場(2/4)(2 / 2)

呂瀟然作為製片方發了篇長微博:

《泰囧》隻是一部喜劇,喜劇的目的就是讓人笑!

為什麼我會投資做《泰囧》?

因為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喜劇!

我的第一部電影叫《瘋狂的石頭》,一直以來,我們對喜劇都很關注,橙子的前幾部電影,《夜店》、《人在囧途》都是低成本喜劇…

我們始終堅信,無論市場怎麼變,高質量的喜劇肯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即便是被很多人稱作最成熟的北美市場,喜劇電影的票房也占到了四分之一…

很多人說《泰囧》配不上現在的票房,那是因為你們真的不了解電影市場!

首先,票房高的電影≠高藝術價值的電影;

高藝術價值的電影≠人們喜愛的電影。

有一個詞“曲高和寡”或許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泰囧》不是一部藝術價值非常高的電影,但它絕對是市場經濟中的好電影,因為我們判斷的標準是票房。

《泰囧》符合了目前市場的調性,它定位的是“類型片”,而且是“搞笑類型片”,它的市場人群在哪裡?

城市!白領!學生!

涵蓋了大部分的觀影群體——不是那幫專家、教授…

我們不以票房論電影質量的高低,但是,商業片的成功,一定是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很多電影都是希望電影演繹自己的個人情懷,但同時又希望大眾能夠與之達成默契,但很多時候恰恰相反,所以,我會說做藝術片就不要想票房了!

其次,在國內做喜劇其實是很難的!

國際通用賣座的喜劇三大規律:性、宗教、政治,我們都不能用!

香港電影前輩們鼓搗出了無厘頭,被稱為後現代喜劇,但是嫁接到我們身上,總覺得有隔閡…

《泰囧》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做一部合格的喜劇真的很難,煽情比喜劇更容易,因為人性中柔軟的地方很好找,找到它,撞擊它,眼淚出來了,創作者就成功了。

喜劇就完全不一樣了,想搞笑,意味著創作者必須承擔著所有的不公正。

歧視、灰色地帶、不理解、相互折磨、小人物的辛酸和狼狽等等負麵情緒…

很多創作者嘗試稍微再喜劇作品中加入適量的哲學思考或者道德反思或者人性光輝,但這玩意很難平衡…

平衡好了,人家說你有情懷,平衡不好,如果一句批評是一顆子彈,您且等著變成“篩子”吧!

但是,作為觀眾,我們天然有挑剔權。

好做不好做和做得好不好是兩碼事,在大部分觀眾看來,做不好你可以不做,把資源留給能做的人,彆在這占用公共資源。

我就是這樣想的,其實,橙子有不少喜劇題材的劇本都被我否了,因為過不去…

最後,我想補充一句,《泰囧》定檔12月6號,我確實做的不地道,我知道這電影票房肯定會很高——至少能拿10億票房…

想對馮曉剛導演說一句:《1942》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有情懷,有深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