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尾聲(最後一章)(1 / 2)

,最快更新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節!

年過三十三,呂瀟然明白很多事。

第一,他隻是個導演,拍電影就行,有需要的時候,說兩句冠冕堂皇的話;

第二,電影隻是電影,生活應該排在第一位!

李鞍有句話說的很對:你做了人家的父親和丈夫,並不代表說,你就會自然的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通過努力賺來他們的尊敬!這個,也是一個讓我不懈怠的理由!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難多了。

電影的創作,因為作者眼光或者生活,亦或者生活經曆的狹窄,隻抓住生活中的一麵,深化描寫,所以在覆蓋麵上就窄於生活。

生活不一樣,生活太重了,每一項都很重要——又不能什麼都要!

就比方說呂瀟然,孩子出生後,在家庭裡,他的地位驟然降低…

這是事實。

……

12月7號,阿謀導演的《影》上映。

阿謀導演接受媒體采訪:

聊了很多——阿謀真的是話癆!

“很多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我相信也有很多導演有一個水墨夢,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有時候常常會想,我什麼時候拍一部電影能像水墨畫?這是我很多年有潛在的,時不時會冒出來的想法,這次恰巧在《影》上實現了。”

“中國古代題材都拍爛了,就沒有拍過替身,中國史書記載中關於替身的也非常少。黑澤明拍過一個著名的《影子武士》,我不相信中國悠久的曆史中沒有過替身。”

“為什麼史中沒有記載?他們的下場怎麼樣?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從哪裡來?挺好玩的,所以對這個故事感興趣。”

“我對這個人物的塑造很有興趣,在帝王將相的故事中,很難得有一個角度和視覺是平民的。”

“用心打造每一個細節,把它在物質上體現出來,也才是一種傳統的傳承,反倒不是什麼新技術!”

“故事走向,你死我活,刀光劍影。有這樣的力度才會有這樣的震撼,才可以力透紙背,才可以去凸顯人性的另一麵。但是,這些都是表麵,核心還是人性、還是情感。”

“我自己看很像是一個莎士比亞大悲劇的結構,裡麵的主題也是討論人性、人性的掙紮、生存。我也是借這樣一個結構,傳遞中國文化的一種美學的概念,從美學的角度,對人性做一個開掘。”

“用的都是傳統的中國美學概念,它的黑白、水墨風,它的陰陽,它的八卦,太極,以柔克剛,隱忍。裡麵美學的那種所謂對影成三人,人心如影。是中國文化符號的一個集中表現,也符合這個故事的要求。”

“演員選擇…是呂瀟然推薦的,他說鄧朝可以,我們試了一下戲,確實不錯!”

很罕見的,呂瀟然也來了…

倒不是說呂瀟然不支持張一謀,主要這一個多月,他幾乎與世隔絕了,微博上一點消息也沒有…

……

阿郎攔住呂瀟然簡單采訪了幾句,要他談談電對影市場的看法。

關於《影》,呂瀟然之前已經回答了。

——非常好,阿謀導演依舊是當代大陸導演中最值得尊敬的那位。莎氏悲劇式的故事+大世界觀下的小格局,表演形式也更偏向話劇。水墨畫的美學體係非常統一,形式感也與影片的氣質沒有違和。

現在談的是電影市場:

“先說大環境:全球總共不到二十萬塊幕,中國六萬多。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有這麼大的市場麼?有這麼多看電影的人麼?”

“我覺得沒有,當影院的增漲到了一定程度後,儲量觀眾就隻有這麼多,願意買票的就那麼多!”

“圈內大佬的名言說辣雞觀眾太多,眼紅自己的錢都被彆人掙了。現在辣雞觀眾少了,大家都沒錢掙,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現在的票價漲到了接近40塊,電影票本身是商品,票價越來越貴,觀眾眼光越來越挑剔。票房再高,無法掩蓋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的事實!”

“當然,也有好事,國內的版權意識越來越強,盜版越來越少。對整個電影產業是有利的!”

“你也不讚成抬高票價?”

“這不是我說了算的,影院要漲價,一幫人說什麼電影是輕奢品,大眾要接受高票價…挺無語的!從電影事業的一開始,看電影就是一種最廉價的大眾娛樂,話題性、儀式感,其根基就是大眾的廣泛參與。沒有海量的觀眾,電影就是無根之木!我是不讚成抬高票價的!”

插一句,從18年年初開始,電影票價漲到了35塊以上,更有甚至高達50塊!

以前看一部電影,最多199,即便是爛片,吹吹冷風也好的,現在不行了,35塊以上,可以買一包不錯的香煙了!

觀影人才次票房寶貴,是國外很多從業人員的共識,這也是很多國家,比如韓國,隻統計觀影人次的原因。

影院這麼玩,你會發現電影不是剛需品…

“關於未來幾年,你有新的計劃嗎?”

“…應該接著拍電影吧,當然會更加側重在其他領域…”

“其他領域?”

“生活啊,電影是電影,生活是生活…”

“那你這次會歇多久呢?”

“…也沒多久,手頭還有一部《新世界》定檔明年清明檔,還要做一部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