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父罵罵咧咧的走了,孫母追了出去,孫三花有些不放心的跟了過去,戚熒姐妹不放心孫三花,也跟著追到院子門口。
她們見到孫三花停在院子門外道路上,她們便沒有出院子門,反而是往院子裡退了兩步。
孫三花聽孫父一路罵,孫母時不時勸兩句,反而讓孫父越發的生氣,而且已經借題發揮,開始罵戚其良兄弟了。
孫三花緩緩的轉身了,她做得再好,在她爹娘的眼裡麵,都是不好,她的兒女再好,在她爹娘的眼裡麵,都是不如意,她何必再對爹娘抱有希望。
戚家人瞧見很快進來的孫三花,大家都有些詫異,孫三花對娘家人的感情特彆重,娘家人哪怕次次讓她失望傷心,她總能很快的恢複過來,對娘家人的期望始終如一。
大年初三,布濟川來戚家拜年,他午餐後,由戚其良送上了牛車,戚熒站在院子門口目送他離開,那眼神已經生了情意。
戚熒現在已經不和戚善說心事了,她覺得妹妹是不會懂得她的心裡麵想法,而且她知道戚善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想法子多存銅子。
戚熒問她,存這麼多的銅子,可是她的心裡麵有想要的東西?
結果戚善仔細的想了想,回答:“姐姐,我自個手裡麵有銀子,以後,我想買什麼,都不用伸手問人要。”
戚熒當時非常詫異,她長這麼大,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情,而戚善的年紀又不大,家裡麵從來沒有虧待過她們姐妹,她怎麼會想這麼多的事情?
戚熒定親後,在布濟川私下裡送她一支木釵,她回禮了一張帕子後,心裡隱約明白了一些事。
大伯母最喜歡和她們姐妹說,既然有心學好打理一個家的錢財,就要細致到一個銅子。
春天來了,山上綠了,戚芭和戚善姐妹忙碌起來了,她們做完家裡麵的事情後,又會往山上或者河邊去。
這些日子,戚其閣幫她們姐妹賣了兩趟貨,戚芭和戚善執意要分一份錢給戚其閣。
戚其閣瞧得出來兩個妹妹認真神情,他把這一份銅板收了下來,轉頭交給妻子文氏:“這是芭妹和善善執意要分我的銅子,你分成兩份幫她們收起來吧。”
文氏笑著接了過來,說:“你不想要她們分的一份銅子,你直接拒了,我們這樣給她們存下來,給長輩們誤會了,會不會覺得我們當大哥大嫂的小氣?”
戚其閣瞧著文氏笑了起來:“長輩們怎麼會誤會?他們早和我說了,應該收一份她們給的車費。但是我們當大哥大嫂的人,隻要弟妹們有出息,我們是願意多做一些事情。”
春天裡,戚芭和戚善山下山上跑,今年戚家有讀書郎參加童生試,隻是運氣差了些許,戚家的人,因此不太關心後麵的秀才考試。
元家村,元仕進夫妻知道小兒子要參加秀才考試,隻是元達笙不願意張揚,元仕進夫妻因此也不言不語,哪怕元達和兄弟尋問,他們夫妻也說問過元達笙考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