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同澤聽懂元仕進話裡麵的意思,他還真不介意祖父當時說的話,隻是他更加明白在讀書上麵,他實在是天分不高,家中也供不起他長時期的讀書。
元仕進以為此事就這樣的過去了,卻不料提醒了元同澤一些現實。
當年他爹顧慮過的事情,他也有差不多的顧慮,他可以供自個的孩子讀書,卻不願意以後因為供侄子們讀書,而使得自家孩子不得不縮短求學的年限。
元同澤想起過年前收到的家信,他最小的弟弟已經開始要相看親事了,他在京城的日子,也不能太久了。
元同澤終究和他爹娘當年的想法差不了多少,他供不起太多孩子讀書,因此暗自下了決定,等到小弟成親後,他們兄弟也應該要分家。
兄弟們各自顧著各家,他現在掙的銀子,分了出去,也能夠讓弟弟們過幾年平順的生活。
過年的日子,元同澤兄妹陪著元仕進夫妻在京城大街小巷裡穿行,元達笙陪著戚善在家裡麵照看兩個孩子,
元達笙和戚善說了元同澤對將來生活的安排,他完全聽明白了,侄子將來的生活裡麵,有爹娘有妻子有兒女,卻沒有把弟弟們的生活包括進來。
“我大哥當年自詡聰明果斷,認定我不會有大的出息。他聽信彆人的隻言片語後,象甩包袱一樣決定分了家,我爹娘跟著我一起過日子,其實心裡麵也是擔憂不已。”
元達笙現在願意和戚善提及當年的人和事情,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他其實心裡麵有慶幸的,他現在這樣的情況,元達和兄弟要纏上來,他其實也是相當的無奈。
元達和兄弟還是堅守了一般人的底線,元達笙願意友善對待侄子們,但是也不會太多。
他從來不曾想過要走捷徑,自然也是照顧不了太多的人。自家的生活,如果不是戚善聰明能乾,他大約也會和一些同僚做一樣的事情,在暗地裡接各學府的私活做。
元達笙其實想過那條路的,隻是他和戚善提及起來,戚善表示了反對,元達笙現在的年紀,先做好本職工作,有空閒的時候,他要爭取多學一些東西,在考級的時候,便不會太過落後。
元達笙進了翰林院後,他比任何時候都知道一個有底蘊的人家,對家中子弟的重要性,有的同僚說話的時候,總會提及一些字句的來曆。
他現在才知道他要想在翰林院立足,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而且翰林院有博學多才的同僚,隻要他誠心討教,他們也會指點一兩句話。
戚善以前一直覺得元達笙進了翰林院,證明他已經足夠博學多才,結果聽元達笙的解釋後,她才知道元達笙是比一般人聰明太多,但是家裡麵條件限製了他的眼界。
元仕進夫妻來了京城後,瞧見小兒子依舊夜夜苦讀書,才知道這世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情,種田是辛苦事情,但是為官也一樣的心累。
元達笙有時候借的書籍,他晚上抄錄,戚善白天幫著抄錄,元仕進夫妻這個時候更加慶幸當年的決定,如果要依了兩個兒媳婦的心思,現在元達笙和他們那有現在的好日子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