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李光地等等大臣都認為,曆朝曆代都無法解開皇位繼承製度的死結。而現在的大清,是處於一個過渡時期,從關外的八大貝勒共同治國理政,向中原的皇帝集權過渡。
這個堪稱“混亂”的時期,再加上預立儲君的事兒,對於滿蒙王公的任何一個人,包括皇帝、滿洲貴族和儲君本人,都一時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情況。
比如,實行儲君製度,按照中原政權的規矩,那就應當堅持儲君不禦政。宋朝和明朝為此還設置了,“皇帝和太子所謂兩龍不能見麵,見麵則相克的製度”。
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皇太子禦政,必然引發皇太子與皇帝的權力衝突;一旦皇太子禦政,必然從中植成黨羽,與皇權相爭。
可是權利動人心。
索額圖等等人則認為,大清很多地方參照前朝舊例,前朝諸皇子“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清朝諸皇子則“內襄政本、外領師乾”,他認為太子參政很應該,可是其他的皇子們不應該,認為其他皇子們參與政務才是矛盾的根源。
皇上不適應之下,極力寵溺皇太子,極力拉開太子和皇子的區彆;滿洲貴族不適應之下,極力反抗;儲君本人麵對這些情況,漸漸深陷其中,認為反對他的人都不對……
當然,皇上也漸漸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根源,可是皇上也陷入旋渦之中。
皇上一方麵要拉攏漢家文人士族,改變大清之前的皇位繼承製度建立儲君;另一方麵又遵循滿洲傳統,讓皇太子參與政事。雖然皇上的本意是鍛煉皇太子,盼子成龍,可是皇太子權勢的增長侵犯和威脅了皇權。
太子~黨的出現,無形中朝廷裡似乎要出現兩個中心,屬於皇上本人的至高無上的皇權受到侵犯。為此皇上大玩平衡之術,前朝裡,索額圖和明珠平衡,滿臣和漢臣平衡,後宮裡後妃們寵和重平衡……
明眼人都知道這不是長久之法,可暫時隻好如此維持。
至少可以維持到太子和皇子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不是?等到皇上年邁,自然就有結果了。
不相信,往前數一數魏晉漢唐宋元明,在皇上駕崩的時候,誰最後繼承皇位,變數實在太多了。
可是,蒼天好像不給他們“僥幸一樣”,蒼天送給皇上一個“熊兒子”,送給大清另外一個嫡子。
脆弱的“平衡”提前宣告失敗,還引發強烈的反彈。幾方角逐之下,皇上做了選擇,送走“熊兒子”,又引發一個反彈。
朝堂上變為索額圖、明珠、法喀三足鼎立,後宮裡也變成三足鼎立……鈕鈷祿家和皇後娘娘聯合滿蒙王公,光明正大地要“他們”的小阿哥回來。
…………
小阿哥回來,咳咳,回來的陣勢非常“嚇人”。可其實,這些老臣們一開始真沒怎麼在意。
畢竟隻是一個小孩子,年齡還比大阿哥、太子小了四五歲不止。
而且,小阿哥不習慣俗家生活,回宮了還天天穿著僧衣,禮儀規矩也渾然不在意,還貪玩愛睡覺,不喜歡學習……說實話,他們還挺開心的,沒少暗搓搓地樂嗬,對著法喀露幾個“意味深長”的笑兒。
小阿哥這般不通世情,不懂規矩,對比之下,大阿哥和太子,那不就是禮儀周到,勤奮好學?他們都以為這般下去,皇上必然會慢慢疏遠小阿哥。
可是——
也不知怎麼的,小阿哥就有了自己實打實的功勞,有了“理所當然參政”的權利,還被光明正大地封為瑞親王,還有了兵權,好吧,一開始,他們也沒在意這個兵權,水師嘛,打完小琉球那就差不多一個擺設了,沒人在意。
驍騎營,更沒人在意。
但是小阿哥有本事。
一次整頓,將驍騎營變成所以軍營都離不開的技藝大營。
一次南下,就那麼,輕而易舉的,打下來整個南海。有了天大的軍功不說,還在南海開始轟轟烈烈的擴軍,大力修建造船作坊,火器作坊……
天了嚕,這是要鬨哪樣?
伴隨著姚啟聖、施琅等等人發來的信件,皇上一行人繼續北上的隊伍又陷入奇怪的氛圍,這次是保康的各種好主意也打破不了的那一種。
無他,甭管文官們怎麼耍嘴皮子,甭管朝廷上的人怎麼爭鬥,他們都知道一個事實,誰手裡有軍權,誰就是“大佬”。
小阿哥手裡的軍權這麼大,在南海的威望高過任何地方官,偏偏這還隻是一個開始,等水師建設起來,乘風破浪,親娘啊,這是要鬨哪樣啊啊啊!!
幸好皇上對此早有準備,皇上麵對一大半文武大臣死了親爹的臉,直接將他之前的計劃拋出來。
“火器在作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朕欲全力籌備一個‘火器營’,大阿哥保清進去。”
“太子年齡漸長,學有所成。於毓慶宮建設詹事府,禮部開始準備太子的出閣講學典禮——修繕文華殿,諸王大臣於皇太子前行兩跪六叩的大禮,選定達哈塔、湯斌、耿介三人作為皇太子的講師……”
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一邊黑著臉大喊“皇上英明”,一邊內心裡咆哮:“皇上你是要鬨哪樣!皇上你是要鬨哪樣!”
皇上:“……”
皇上也想咆哮。你們誰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啊?你們光叭叭叭朕這個不周全,那個不正確,你們倒是說一個方法出來啊!
心裡頭也知道這般下去,不光太子和他的矛盾越發嚴重,孩子們之間的融洽也很可能不複存在,可皇上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
氣急敗壞的皇上找到他汗阿瑪。
“自古以來,情之最親者,莫如父子。每一個孩子,我都疼愛,對太子尤甚。太子天花過後,偶染小病,我便急得坐臥不寧、寢食難安。
我每次外出,都不忘日日問候太子日常起居,擔心他留在宮中想念汗阿瑪。有時太子對及時回信的事不太重視,我便十分焦急……我顧念太子失母,對他煦嫗愛惜,太子自幼讀書、聰慧好學、滿朝文武讚譽其孝順恭謙,禮儀周全……”
師祖耐心聽著,聽完後,麵對皇帝那個不甘心的模樣,隻說:“關外八大貝勒共同治國理政,是錯?中原皇帝集權,預立儲君,一定是對?”
“阿彌陀佛。”
皇上:“……”
皇上不光沒得到他汗阿瑪的安慰,還被他汗阿瑪拋來兩個問題,人直接就傻了。
立愛子,立長子,立嫡子,立幼子……這一直是中原政權無法解開的繼承矛盾,從夏商周到現在,一直都是。
八大貝勒共同治國理政,共同選舉繼承人,這一直是關外滿洲傳統,從努爾哈赤做大汗,到皇太極,到先皇,都是。就是皇帝當年做太子,也是先皇先有了決定,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全體通過,才正式冊封。
皇上愣愣地看著他的汗阿瑪,眼睛睜大,嘴巴張大,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能說,他不光是拉攏漢家文人士族,他還是顧慮愛新覺羅家男子的壽命長短,顧慮自己當年突然做太子,突然做皇帝的辛苦,才這般著急要豎立皇太子的太子權威嗎?
他能說,他也是思慮長遠,不想皇家有之前朝代的皇子們為了爭皇位引發的爭鬥,不想再有當年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爭位的事情,才打定主意冊封太子的嗎?
此時此刻,麵對眼前的困局,皇上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師祖看他一眼,心裡一歎。
師祖知道皇帝為難,皇帝又要抓住皇權,又要做慈父,還要做有太子做繼承人的明君,又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又愛名聲……
師祖隻提一句。
“前幾天,貧僧和保康看《蒙古黃金史》,保康突然很驚訝地說,當年成吉思汗當年出征在外的時候,是公主監國。”
皇上:“……”
晴天霹靂!!
皇上都能想到他熊兒子的原話。
“師祖,成吉思汗當年出征在外的時候,是公主監國!師祖你看這一段,‘一般事情由木華黎具體負責,凡遇到大的事情都得向阿剌海彆乞請示,然後才能辦理’。師祖,《元史》上還說:公主明睿有智略,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皇上就感覺他的耳朵邊轟轟作響,腦袋裡也轟轟作響,皇上隻想抱住他汗阿瑪的大腿大哭一場。
“……玄燁是夢想公主們出嫁後都親政一方,統領一方,玄燁真沒想過她們監國。”
皇上呆呆的,皇上表示他是真的冤枉,他是真的委屈。
師祖表示理解。
“公主們學習,一開始是保康的主意。保康在五台山長大,沒有多少‘男女有彆’的意識。保康喜歡五台山上的女子們和兒郎們一樣能乾,像星辰一般搖曳多姿、絢麗奪目。他對京城的規矩很不適應。”
不適應,有的人改變自己去迎合,有的人改變其他人適應自己。保康從自己身邊開始改變,提議姐姐妹妹們都一起學習,和哥哥弟弟們一樣的學習。
皇上表示他沒有怪責熊兒子,他理解熊兒子,他樂意寵著熊兒子;皇上重重點頭,他汗阿瑪能理解這一點沒責怪他,把他感動的眼淚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