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胤禩從小養在惠妃宮裡,和惠妃、胤褆處的時間很多。但是,胤褆還是沒法兒喜歡這個便宜弟弟。
小小年紀算計的太多,從骨子裡就透著涼薄,胤褆一根直腸子,和胤禩天生處不來。
當然,這也不怪胤禩。
旁的皇子有生母護著,驕縱橫行的,自然不用去想怎麼討好主位娘娘,好多撥些生活用度。
良貴人出身賤籍,哪怕美貌不凡,在後宮之中也沒多大用處。
康熙生怕被言官說他好美色,所以寧願多寵愛長相清秀但家世好的嬪妃,也不願意多踏入豔麗絕色的良貴人屋裡幾次。
況且,宮裡容貌姣好、家世不凡如宜妃的嬪妃,不在少數。
良貴人的尷尬身份,注定了胤禩不算計,便隻能和生母一起過上捉襟見肘般的日子。
明明是天潢貴胄,誰願意活著可憐。
胤禩要爭,是活下去的本能,是愛新覺羅家特有的野心作祟。
但是,胤褆不樂意去給他當梯子,讓他踩著自己往上爬。
所以,明知胤礽小心眼發作、報複胤禩,胤褆還是隨了胤礽的心,讓惠妃和胤禩隔開,彆再搭理良貴人。
胤礽和胤褆之間的交易,以胤禩現在的能耐,還查不出來。
康熙對兒子們之間的小打小鬨,隻當看不見。
朝政之事夠他忙的,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去管兒子。
左右有太子在,太子仁心,不會虧待兄弟的。
至於遠近親疏,連康熙自己都是個偏心的人,可沒有臉去要求胤礽對兄弟們一碗水端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