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馳名雙標(2 / 2)

新書 七月新番 8758 字 9個月前

最後,兩位老儒總結全文,表示從前,五帝繼承三皇,三王追隨五帝,皆遵循古道。秦朝違背了這個理想,才會二世而亡,新室則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所以值得稱美。

“天子之新政,不僅上承天意,也繼承了聖人之道,雖有跳梁小醜阻礙大勢,但終究是要實現三代之治的。”

他們現在絕對不會想到,新朝竟一世而亡,較之秦之劇而更劇,哪裡美了?

第五倫還在那感慨,卻不料下一句竟是要眾人將這文章抄下來,回家好好誦讀。

抄完之後已到下午,第五倫偷瞄景丹,景孫卿臉色也有些怪,隻對第五倫搖搖頭,看來他的感觸差不多。這些話也就騙那些讀書讀傻的人,對從基層一路趕上來的景丹而言,就是個笑話。

等總算結束這堂政治課後,第五倫摸著發酸的手腕,出來忍不住問王隆:“這文章文采飛揚,文山可知是誰人所作?”

在第五倫看來,文筆確實華麗鋪陳,但通篇都是阿諛奉承的嘴臉,全然不顧事實,作者一定是王莽的禦用文人吧。

王隆倒是不覺有異,自然而然地笑道:“伯魚難道不知?十年前作這《劇秦美新說》的,正是揚雄啊!”

……

今日郎署之行,倒也不是全無收獲,第五倫領到了自己的官袍和印綬,代表中級官吏的銅印黃綬掛在全黑的皂袍上,倒是很有精神。

從今天起,他就是三百石郎官,又稱之為“下士”。

新朝官吏等級分明,效仿周時製度,從最高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加上附城為諸侯。中二千石曰卿,二千石曰上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千石曰下大夫,六百石曰元士,五百石曰命士,四百石曰中士,三百石曰下士,秩百石曰庶士。

算下來,一共15級,第五倫才是2級小官,在這座官階金字塔處於底層。

而揚雄,曾經爬到過比二千石的中散大夫,還作為王莽的禦用文人,為他取代漢朝唱了不少讚歌。

隻是,這十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個本該在新朝混得不錯的文人丟了飯碗,如今孑然一身,家徒四壁呢?

帶著疑問,第五倫不由看向他家堂宇,揚雄又來了,正一邊蹭著酒和飯食,一邊與慕名而來的王隆聊辭賦。

王隆剛來拜訪,奉上自己的前作《秋菊賦》,表示要向揚雄學習,也寫一些體國經野,義尚光大的鴻裁雅文出來,流傳後世。

揚雄卻神情複雜地看著這後生,搖頭拒絕:“辭賦者,童子雕蟲篆刻也,壯者不為,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寫賦了。”

這時仆從第四喜端著飯食上來,嫌棄揚雄不請自來,遂無情戳穿了他:“揚翁,這不對罷,我怎麼經常見有好事者載著酒肴來向你請教遊學時,你從未拒絕呢?”

這話讓揚雄老臉一紅,他這幾年處境艱難,而除了一身學問又身無長物,隻能靠“賣知識”來混點酒錢,吃人嘴短嘛。

但那些所謂的遊學弟子,不過是衝著他文名而來,利用完就斷了交情。唯獨來自巨鹿的太學生侯芭比較實誠,一直對揚雄以師待之,每隔幾天就背著糧食,來替他清掃院落。

王隆對辭賦太過著迷,怎肯放過這“司馬相如後第一人”,錢他家有的是,遂表示,願意帶著束脩和美酒再來拜訪,希望揚雄能收他做弟子。

聽到“酒”字,揚雄忍不住舔了舔嘴唇,神情變得十分猶豫。

他雖然老來貧賤,卻也不是沒有機會掙錢。當年撰寫《法言》時,蜀中有富人願出十萬錢,就希望在書中留下名字。揚雄斷然拒絕,說富人無義,正如圈中的鹿,欄中的牛,怎麼能隨意記載呢?

可此一時彼一時,肚子裡的酒蟲不饒他啊,揚雄最後隻能長歎息道:“既然君子心意至誠,我便隨便指點一二罷。”

“我其實沒什麼天份。”

算得上漢朝數一數二的辭賦家揚雄謙遜地說道:“但隻認準一點,基礎要打牢才行。好好記住這句話,能讀千首賦,則善為之矣!”

王隆拚命點頭,聽得很認真。

揚雄笑道:“我這些年收集了古今幾乎所有辭賦,從屈子到本朝宣帝時的蜀人王褒,應有儘有。文山,你且去將它們全誦讀十遍,抄錄三遍,再來見我!”

王隆沒察覺不對,隻以為掌握了秘籍,歡天喜地地跟著侯芭去揚雄家了。

第五倫和景丹在旁聽著,差點沒笑出聲來,果真是隨便指點啊,看來,揚雄起碼有五六天清淨了。

揚雄也不回家,還賴在這,眼睛不時看向第五倫,欲言又止。景丹了然,立刻起身回屋,他才拄著杖一瘸一拐過來,朝第五倫拱手。

“昨日得了伯魚相救,又在桓君山和我弟子公輔麵前,給老朽留了一點顏麵。我家貧,除了空空的酒壇就再無他物,實在是無以為報。”

揚雄抬起頭,態度真誠:“老朽七十有一,此生祿祿,若說還有什麼自得之處的話,那便是學問廣博。”

“伯魚若是像王隆一般,想要學老夫的一門學識,我一定儘心教授,分文不收。”

第五倫卻沒太大熱情:“小子來自陋鄉鄙野,孤陋寡聞,除了辭賦,還真不知大夫都會什麼?莫非是五經?”

揚雄搖頭道:“我少而好學,但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對五經不太擅長。”

他和桓譚,都不是典型儒生,反感在五經章句裡耗儘一輩子的俗儒,認為讀了原文理解聖人之言即可,而將時間用在試圖蹚出一條新路上。

揚雄著迷老莊玄學,桓譚則對無神論十分篤信,隻是這一路荊棘,殊為不易。

而揚雄確實是位高產的大才子:“我好古而樂道,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

“以為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

“傳莫大於《論語》,作《法言》。”

“史篇莫善於《倉頡》,作《訓纂》。”

“箴(zhēn)莫善於《虞箴》,作《十二州箴》。”

“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而傳頌甚多。”

“至於其他篇章,則有《蜀王本紀》《趙充國頌》等。”

說了這麼多,揚雄卻絲毫沒提《劇秦美新》,那才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吧,都變成朝廷宣傳教材了。

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作們,老揚雄也恢複了一點自信,笑道:“不知伯魚想學哪一種?”

但第五倫拒絕得很乾脆。

“不,我不想。”

……

PS:求推薦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