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將軍麾下能有兩校尉,這是不是意味著自己能擴軍萬人了?這劇本怎麼跟做夢似的?
王颯看出二人詫異,解釋道:“陛下憂心胡虜未平,蠻夷猾夏,而四方盜賊多發,複欲厭之,遂下一書,決定建華蓋,立鬥獻,稽前人故事,效仿昔日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時的兵製。”
“遂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
第五倫和竇融是真的驚呆了,等等,一千多號?你家這將軍,是市場上的菜,論顆賣的麼?
王颯繼續道:“其下又有校尉萬二千五百人,司馬三萬七千五百人,軍候十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百二十二萬五千人,士吏四十五萬人……”
“照此類推,合計全國,當有士卒一千三百五十萬人!”
第五倫一直為自己的表情控製自豪,可眼下嘴巴卻合不上了。
他前世經常見網上有人嘲笑古代“百萬大軍”不切實際。
萬萬沒想到,王莽能給你整出個千萬大軍來!這是把全國丁壯都算進去了啊。
雖然知道隻是號稱,實際連十分之一都征不到,但也足夠第五倫震撼一整年。
王莽啊王莽,不愧是你,永遠不按套路出牌!
王颯又道:“於是陛下置前後左右中大司馬之位,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
難怪這次將軍拜得這麼大方,原來是水漲船高,連個小縣宰都做校尉了,他們豈能不升?
第五倫頓時高興不起來了,王莽此舉,儼然是要將全**事化,文武合體,搞戰時政治了,大概是受了韓威喪師的刺激吧。隻不知道,他來這麼一出,假想的敵人是誰,是要繼續頭鐵攘外,還是醒悟過來,要開始安內了呢?
更關鍵的問題是,竇融和第五倫都成了裨將軍,平級,爵位也一樣,那這新秦中,究竟是鳩兒說了算,還是鵲兒說了算?
一山不容二虎,竇融招攬第五倫做下屬的計劃落空,而第五倫也在心裡磨刀霍霍,痛擊友軍他很熟練,可要對竇融這給他們送過溫暖的“友軍”下手,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卻聽王颯言:“竇將軍,且將軍中事務放下,速速回朝中去。”
一意想留在邊塞避禍的竇融暗呼大事不妙,心裡苦澀,卻得裝作滿臉高興謝恩。
第五倫心中頓時大喜,暗道:“竇融走了,那豈不是……”
“第五將軍亦然!”
一抬頭,王颯笑容滿麵:“且與竇將軍一樣,將防務轉交予我,速速回常安去。”
他湊近幾步,給竇融和第五倫透底:“天子極其激賞二位,歸朝後要親自召見,另有重用!”
……
陪同王颯渡河,在黃河邊登船時,第五倫和竇融對視一眼,簡直是同病相憐。
“恭喜周公。”第五倫唯心恭賀。
“也恭喜伯魚了。”竇融笑裡帶著歎息。
然後各自登舟後,竇融負手舟中,欲哭無淚,心中千回百轉。
第五倫也無語望蒼天,久久不發一言。
為什麼會這樣?封了伯爵,又升了官,還得聖眷召見,本該是三倍的快樂,可為何他們高興不起來呢?
第五倫腦子裡仍是一團漿糊,沒搞明白王莽這一通王八拳的目的。
按照常理,匈奴威脅在側,兩國還在戰時狀態,不是該由他或竇融留守最穩妥麼?怎麼忽然空降了一個王颯來收走二人兵權。
思路慢慢清晰:“王颯這主和派駐紮邊塞掌兵,意味著朝廷對外政策,可能要有一個巨大轉向。”
“怕是要從安內必先攘外,變成攘外必先安內,當然,也可能是內外同攘。”
第五倫隻揣測,王莽不止是受了韓威喪師的刺激吧,國中大概出了很大很大的變故,隻可惜相隔太遠消息滯後,不能及時得知。
但不論如何,竇融也好,第五倫也罷,這段時日費儘心思,或拉幫結夥,或欲三顧招攬賢才,想在新秦中落腳紮根以待時變的打算,都成了一場空。
大半年苦心經營就要放棄麼?第五倫滿腹惆悵。
舟至河中,四下是水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從第五倫心中閃過:“我現在要是直接跳反兵變……會如何?”
……
PS:第二章在13:00。,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