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入關(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6052 字 8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新書最新章節!

任光加入第五倫麾下的第一個建言,在他們沿著舟船搭建的浮橋過河後便起了作用。

這師尉大尹田況當真是鐵麵無情,讓蒲阪關的官吏嚴格按照《津關令》來檢點第五倫攜帶的士卒人數。這法令本是前漢初年的,當時是,中央僅有獨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內史凡十五郡,除此之外全是諸侯國,從劉邦、呂後時代起,出了關,儼如敵國。

而關中對待關東來客也是盤查嚴格,不過這法令在漢武帝真正實現大一統後,漸漸鬆弛,可如今關東赤眉綠林複叛,遂又被重新拎了出來。尤其是這蒲阪關,在田況控製下,倘若沒有符節和詔令,河東那邊休想有人過來,商業和人員往來幾乎已經中斷,一切以軍事為先。

萬脩低聲對第五倫道:“故而去年吾等欲借道此地前往東方,遂被田況阻撓,不得不從更難渡的上郡走。”

更彆提,這田況當時還直接向朝廷告了第五倫一狀,認為他與更始將軍幕僚勾結,更改舊部行軍路線,心懷叵測,若非恰逢成昌大敗消息傳來,王莽不得不倚重第五倫,在朝中五威司命配合下,這刁狀恐怕就成了。

所以今日過著關,切勿心存僥幸,為耍小聰明而壞了大事,第五倫很喜歡報隔夜仇。

在盤點清楚第五倫還真真隻帶了八百人後,關吏也無話可說,隻能放行。隻不知日後第五倫若以今日十倍、百倍的數量渡過津關,這些田況的親信又會是何種表情?

第五倫是在臨晉城見到田況本人的,師尉大尹府其實在常安,郡城則在櫟陽,但為了提防東方,田況遂移至此地。

田況年紀大概是第五倫的兩倍,年近五旬,但眉毛卻很奇怪地白了,胡子則是黑的,這奇怪的麵相讓第五倫印象深刻。

他置酒與第五倫相見,一照麵先是感慨道:“維新公真是年輕啊,果如人言,為官者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喝了幾口酒後又似開玩笑地說道:“君命召,不俟駕行矣,但維新公卻好大的架子,陛下久召而不至,居然還要帶兵入關。”

第五倫不以為忤,也不想得罪人,隻道:“隻是為了方便率軍平亂罷了,一切都是為了掃清賊寇。”

田況卻不打算放過第五倫,又追問他打算如何平定叛亂,第五倫皆以機密為由拒絕回答,惹得田況很不高興:“趙括至少還能高談闊論,莫非維新公胸中實無破敵韜略?”

這份敵意莫名其妙,但田況確實是有能力卻不太會做人,否則怎麼會在青州乾得好好的被“升官”回來了呢?

也難怪田況心中不平衡,對比二人經曆,簡直不要太像。

我練兵,你也練兵。

我打赤眉,你也打赤眉。

我使得賊寇不敢入青州,你使得流寇繞魏郡而走。

我跨州連郡,你也跨州連郡。

唯一的區彆就是,第五倫勝利以後拚命藏拙,恨不得王莽注意不到;而田況小勝一場後,居然主動上書請朝廷不要派將軍東征,說王師隻會搗亂,不如將青徐兩州全交給他,準保恢複安寧。

這也導致二人境遇大相徑庭,田況為新室官吏十多年,還隻是個“探湯侯”,入朝為官,名為升遷,實則是收權。而第五倫先為州牧,又得封上公,如今更被王莽寄予厚望召入京師,即將統領大軍。

田況想破頭都想不通,相似的功勳,隻差了短短兩年,為何際遇差彆如此之大?

第五倫遂笑道:“善飲者無赫赫之言,吾用兵如何,不出數月,探湯侯自能知曉!”

……

經過這場不太愉快的小宴,讓第五倫看清了田況此人,收回了那些打算“離間”王莽和田況的話語——他能告一次狀,就能告第二次。

堂堂封疆大吏,曾阻赤眉不敢入青州,若不願西行,家眷也不在常安,直接反了,王莽都奈何不得他。然朝廷一封詔令,田況就孤身一人入朝,這份毫不遲疑,這份至今不悔,這份還想爭著為朝廷效力,看來眼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新忠良啊!

而宴席上陪坐一旁的王隆亦告訴第五倫:“探湯侯是在嫉恨伯魚啊,聽說皇帝亦曾召見過他,倘若伯魚不來,這南征偏師之帥,非田況莫屬!”

第五倫頓時了然,於是接下來穿行於師尉郡的路上,第五倫遂用心觀察其田況的轄區。

師尉郡和第五倫的老家列尉郡,合在一起,就是漢朝的“左馮翊”,各轄十縣,而師尉郡前臨沙苑,後枕滸岡,密邇河中,常為孔道,有洛水穿行,是戰國時秦、魏爭了上百年打出狗腦子的“河西”之地,也是從關中東去冀州的必經之路。

雖然田況情商極低下,但他昔日能力阻赤眉卻絕非僥幸,不得不說,師尉郡在其治下確實被管得井井有條,近年來關中盜賊頻發,獨師尉安定。是因為田況給豪強大姓放了權,使其自練鄉兵,又多派督郵親信巡視郡中,管得服服帖帖。

“田況治師尉一年有餘,他雖是外籍客吏,卻頗得本地人望,豪強擁護,振臂一呼,可聚萬人。”

這田況,儼然是自己回程時的一大絆腳石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