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他答話,昨日剛從王莽處搶來的劍、璽被奪,那劍和斬蛇劍一樣光彩照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俗物。
再解開帛袋,露出了黃色的綬帶,拎起來一看,好精美的玉章,螭紐,六麵,玉色晶瑩剔透,讓人眼中發亮!隻可惜寶玉微瑕,一個角被砸出缺口,隻以黃金補之。
公孫恢想起了什麼,立刻翻過來一看,因是秦時蟲鳥篆文,還是反的,一時沒認出是什麼字,直到哈了口氣,往手背上一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是,秦漢傳國玉璽!
公孫恢頓時大喜過望,不枉他們在這風餐露宿守株待兔啊,此物可比王莽的頭還有用。
“天意,這是天意啊。”
“押上此人。”
公孫恢歡天喜地:“回蜀中,我要將這寶貝,獻給兄長!”
……
在新朝,能做到“跨州連郡”的地方二千石,一個田況,一個第五倫,還有一人便是導江(蜀郡)卒正公孫述。
公孫述在蜀地十餘年,將轄區治理得井井有條,與周邊因南征句町而凋敝的郡對比鮮明,又招賢納士,當年第五倫扶老師的棺槨入蜀,公孫述還去哭了一頓,又征辟了第五倫的師兄,為揚雄守墓的侯芭為官,多攬士人之心。
隻是他素來低調,比第五倫還不露聲色,雖然慢慢積蓄的賢能大名已播於益州,但表麵上,還是縮在自己的轄區內,治所在臨邛。
此地也是秦時古城,店肆林立,僅次成都,且臨近鐵山,公孫述操持鐵官,可沒少積攢甲兵,他也看出新朝命不久矣,一直在暗暗做著準備。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當公孫述收到弟弟公孫恢上月就派人啟程送來的急報,說關中大亂,第五倫已取常安,王莽出奔時,一時感慨良多,且喜且憂,但不妨礙他立刻抖擻精神,第一時間便令人準備車駕。
“吾要去一趟成都,‘拜謁’益州牧!”
“明公,帶多少人?”
“三千……不,五千!”
成都是益州的中心,是西南第一大城,也是公孫述誌在必得的目標。
對未來局勢,公孫述已經有了清晰的判斷,車駕出門,扶著車輿,看向肥沃益土,公孫述意氣風發。
“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雖然彭寵敗退鄭縣,但也頂在第五倫勢力最東邊,亦最早獲知了潁川戰況,遣人回報第五倫。
“不愧是秀兒,昆陽,還是你贏了啊!”
詳情尚不知曉,此事於第五倫有利也有弊,利是大司空自身難保,這一敗後,勤王之師大概是回不來了,田況手下的兵卒也將士氣大減。
弊端則是,關東投降綠林的郡縣會更多,而急劇膨脹的更始政權,或許會生出入關的野心。
“立刻封鎖消息,能拖幾日是幾日。”
第五倫要為持斬蛇劍西去擁立孺子嬰的馮衍,爭取幾天時間,否則隴右得知真相,又要反覆了。
現在是六月初八日,在大軍進入常安才第九天的時候,第五倫已調整了戰略,西邊與隴右和談,假意答應劉歆提出的關隴合流,而對東邊的田況,派去的使者竟被其殺害,則隻有武力翦滅一途!
而且要快,半個月內,第五倫必須奪取師尉!如此一來,他將主力轉移到渭北,以戰國時河西地為跳板征伐河東,將地盤連成一片的計劃才能實現!
然而,就在第五倫調動兵力,勒軍準備東征田況之際,卻驚聞城中有變。
新朝的寧始將軍,差點就做了老王莽嶽父的史諶匆匆前來稟報,告訴了第五倫一個啼笑皆非的消息。
“故立國將軍趙閎遣人邀我密談,說既然大司空王邑大敗綠林,挾大勝之威,以數十萬大軍回師勤王,關中必不能守,第五必敗,約我背叛將軍!”
立國將軍趙閎,新朝四將之一,就是開城迎第五倫,滿口奉承的家夥,而此人以其作為證明:不管來的是誰,虛無縹緲的勤王之師也罷,隴右、綠林也好,他都會立刻開門請降!
倒是史諶比較明白,一來王邑大勝之事存疑,二來就算王莽回歸,也不會饒過任何背叛者,尤其是他這親家。
第五倫讓人傳“王邑大勝”的消息,本是為了欺騙隴右,不料先上當的,居然是“自己人”!
王師都覆滅了,你還擱這“喜迎王師”?
提前將這些不穩定因素炸出來,倒也是好事。第五倫立刻讓人去處置這“叛徒”,心中則啞然暗笑:
“戰忽局的同誌,立大功了啊!”
……
PS:第二章在13:00。(會晚一個小時左右)
第三章在18:00。,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