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謙遜後,劉秀終究還是坐到了正位上,這一場景讓鄧禹、馮異頗為振奮,交換了一下眼神,看來靠著劉秀的善於結交、謙遜好義,“臨淮郡究竟誰做主”的問題,在他們抵達近月後,終於有了定論!
倒是侯霸的舊僚們麵麵相覷,都有些不太甘心,他們中不少人覺得,劉秀等人是來鳩占鵲巢的!
然後侯霸卻很清楚自己的能耐,他乃是河南郡人,王莽在位初年,被五威司命陳崇舉薦,做了縣宰。侯霸既然出身五威司命,自然通曉典章製度,也頗顯循吏風格,案誅豪猾,分捕山賊,縣中清靜,有了成績後步步高升,最終來到這東南之地為封疆大吏。
他做事頗為膽識與決斷,十年來,將政務料理得順順當當,王莽敗亡時,也能糾集兵民,保郡自守,讓淮陰之地維持了安寧。
但侯霸很清楚,在大爭之世,他自保有餘,但想做更多事,卻有心無力。
“臨淮雖有人口百萬,但豈敢違抗於漢帝?不論是大江之上的盜匪北來,還是赤眉數十萬人南下一衝,吾等皆為亡鬼也。”
他聽說舉主陳崇被占據關中的第五倫視為“民賊”殘忍處死,也心生懼怕,作為新朝殘餘官吏,侯霸思來想去,投靠綠漢求得庇護是最穩妥的,隻恨赤眉阻擋、淮南李憲割據,消息斷絕,無法往來。
如今昆陽的英雄劉秀帶著更始帝的詔令、節杖抵達,侯霸自然畢恭畢敬。
但最初也頗為防備,沒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朋友就放鬆警惕。直到觀察逾月,數次同臥相談,發現劉秀雖然看上去質樸,卻仁智明遠,多權略,樂施愛人。又見其麾下鄧禹、馮異等,要麼是大家子弟,要麼是英俊豪傑,加上劉秀昆陽大戰之威名,或許能補上自己最缺的軍爭之事呢?
侯霸這才下定了決心。
“這亂世裡,我沒有爭鼎的器量,也不敢有此野心,倒不如讓劉秀來做臨淮的主,而我退為其輔翼,這才是長久之道。”
於是他假意表示:“我乃是新莽亂賊之臣,如今漢室複興,理應獻出官印,自己去牢獄中待更始天子降罪處置,徐州牧乃乃帝室之青,還請另聘他人為郡守。”
侯霸還沒拜下去,就被劉秀給扶住了:”侯公何出此言?你德廣才高,力抗南北盜寇,若非侯公,臨淮幾乎不保,吾等更不會有落腳之地。今秀剛剛上任,德行淺薄,不知所措,侯公就要忍心棄我而去麼?天下將以秀為無義人矣!“
這一番讓底下兩撥人數次站起來差點劍拔弩張的推讓後,二人終於達成共識:劉秀為徐州牧,掌軍事,而侯霸依然為臨淮郡守,管政務和民生,劉秀這假冒的徐州牧還拍著胸脯表示,一定要寫奏疏力陳侯霸之功,讓更始寬赦並封他為侯!
今日之事塵埃落定後,劉秀的“徐州牧”幕府也正式開張,在屏退他人隻剩下親信時,傅俊忍不住道:“這侯霸,終於肯將兵權交給明公了,也不枉吾等忍了這麼久,算他識相,否則……”
否則,他們幾個急性子的家夥,就要火並侯霸,強行為劉秀奪位了!
雖然民政還歸侯霸管,而軍隊裡也有侯霸舊部不服,但劉秀相信,稍用手段,自己和麾下從屬很快就能掌握臨淮數千郡兵。
他笑著讓眾人按捺住激動,看向鄧禹:“仲華,臨淮已相當於為我所有,你且說說,接下來該如何?”
鄧禹來此旬月,沒少借著”遊覽“的由頭去勘察地貌,心中已有韜略,此刻侃侃而談:“此郡沃野有開殖之資,邗溝淮泗有運漕之利。阻淮憑海,控製徐州。春秋時,夫差欲通中原,道出江淮,即從事於此,其後南北有事,皆倚為重鎮。淮陰侯韓信生於此地,而項羽叔侄亦以此為基。”
他分析道:“如今北方的彭城有梁王、赤眉阻礙,乃是強敵,西邊則是新朝廬江大尹李憲割據,欲占有淮南,也坐擁上萬之兵。臨淮郡兵剛剛依附於明公,不可用於同強敵交戰。依我之見,不如先向南,取廣陵(今揚州)練練兵!”
“廣陵。”劉秀頷首,他是個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已經知道了鄧禹的計劃,意味深長地說道:“那兒是吳王劉濞的都城啊。”
“聽說如今廣陵末代王劉宏,被江上盜寇圍困,已經向臨淮數次求援,但侯霸出於謹慎未救……”
“諸夏親戚,不可棄也。”鄧禹道:“若明公能救廣陵王,取得此郡,必然在東南名聲大躁,不亞於齊桓公存邢救衛!他日以廣陵為港,遣將渡江南下,收取丹陽、會稽,便再無阻礙!”
“吳王劉濞得廣陵等三郡五十三城,遂為南方一霸;項羽以江東子弟八千北征,橫行天下。”
鄧禹下拜:“明公若能取全吳之地,何愁王業不興?”
……
十月底的蜀、吳之地尚還隻有點涼意,但魏王倫所在的關中卻已十分寒冷。
第五倫披上了厚厚的熊皮裘,正與眾將校站在碩大的關中地圖前,一根根地往上麵紮釘子。
“霸陵王遵、杜陵諸姓、還有盩厔、武功……”
每一顆釘子,都代表了渭南一戶負隅頑抗,還期盼西漢來救,或綠漢重入關中的豪強,隨著渭北三十多家著姓被第五倫無情地打掉,他們對魏已不抱希望。
隨著渭北內部問題解決,第五倫的兵鋒,也要向南進發了。
最後,第五倫將最大的一根釘子,重重按在了藍田山上:“還有嶢關的劉伯升殘部!”
聽到這個地名,商顏侯鄭統已經不再羞愧低頭,而是昂首戰意十足!
第五倫轉過身,對岑彭、萬脩等人,指著這些密密麻麻的釘子道:“諸君,一月之內,餘要這地圖上的釘子,一根不剩……”
“通通拔掉!”
……
ps:第二章在23:00。
小姿勢,劉秀喜愛與人共眠:
(鄧禹)常宿止於中,(劉秀)與定計議。
因共偃臥,光(嚴子陵)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禦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