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7986 字 8個月前

“文叔,當真要離寡人而去麼?”

臘月時,自號“徐州牧”的劉秀再度婉拒了廣陵王劉宏戀戀不舍的挽留,廣陵雖然好,但這裡的溫柔舒適他不敢長享。

且說,初冬的時候,剛靠著狐假虎威,從臨淮太守侯霸手中得到兵權的劉秀絲毫不敢停歇,立刻響應了末代廣陵王的求救。他帶臨淮兵擊江中賊,救得廣陵城,幫廣陵王恢複了四縣,又令麾下的馮異擔任廣陵都尉,守備此地。

靠著臨淮、廣陵兩處富庶之地,理論上,劉秀控製地盤的人口也已有百萬,但他並不滿足於此。

廣陵太小了,隻是一個跳板,他真正的目標,還是鄧禹在與他問對定策時,瞄準的會稽郡!

“臨淮豪強尚未完全歸心,北方的彭城、東海尚有赤眉彆部及梁王、董憲混戰,以吾等現在的實力,不可與之爭也,而西方有自稱‘淮南王’的李憲,亦是兵多船眾,虧得他被更始遣將討伐,無暇東顧。吾等就要趁此良機,先取吳、會。”

世事急迫,劉秀眼看經過月餘時間,廣陵局勢差不多安定下來了,又讓能文能武的王霸帶著銚期、祭遵留在臨淮,自己則帶著朱祐、鄧禹等班底,從廣陵郡江都城渡江南下,前往會稽。

“未來大江,不信其大也。”

劉秀也算走南闖北見識頗多,自詡幾個有名的大瀆如淮、濟、漢、河都曾遊曆,可如今才知道。

“其餘諸瀆,加起來都不如大江寬闊!”

乖乖,這還算冬天水小的時候,便望之無際,船要行駛半個時辰才能抵達南岸的丹徒縣,真叫劉秀歎為觀止。

也隻有這樣的天險,能夠攔住北方盜寇和覬覦者吧?

但會稽的情況,比起亂哄哄的北方其實也好不到哪去。王莽時,這裡有個大盜叫瓜田儀,比綠林、赤眉舉事還要早,攪得揚州不得安寧。隻是後來瓜大盜死去,部眾分散,一部分投降了廬江的大尹李憲,另一部分則轉移到了西麵的丹陽郡,會稽本地隻剩下些雜寇。

劉秀此番南來,因為船隻有限,僅帶了三千兵卒,但收拾些許小盜足矣,沒廢多少功夫,就從會稽最北麵的丹徒縣,打到了一度被王莽改名“有錫”的無錫城。

和長江邊草澤蘆葦、鶴唳陣陣,充滿了荒蕪和野蠻的氣息不同,無錫等地已經十分繁榮,到處都是空空如也的水田,平原沃野,裡閭密集,堪稱魚米之鄉。

也未見到斷發文身的山越人,經過楚、漢幾百年開發,會稽也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郡了。本地發式服飾與中原早已無異,儒學也傳播得不錯,曾誕生莊助、朱買臣等漢武時的大臣。

要說不一樣的地方……無非言語拗口難懂了些,當地水網交錯,吳人以舟為馬,就連出門都駕駛一艘竹筏。

再往前,廣袤的震澤(太湖)就在眼前,煙波縹緲,劉秀看愣了,想起自己的老朋友來。

“莊(嚴)子陵說過,他離開太學後,要效漁父,來此隱居。”

那些披著羊裘在澤中垂釣的人,會不會是自己的老舍友呢?

但劉秀顧不上多想,一路進抵會稽首府:吳縣城下。

抬頭仰望,劉秀驚覺,這城居然修得趕得上宛城了。

光是它的北牆,就足有六七裡,整個城池周長近四十裡,且北麵還嵌套一座小城,亦周長十餘裡……

“本以為廣陵作為荊吳之都,就是南方最大的城,不曾想,隻有吳縣一半大小啊。”傅俊等人過去還瞧不起江東吳越,以為蠻荒之所,豈料這吳縣竟如此氣派。

作為軍師,鄧禹臉上一副“我沒說錯罷”的得意勁,說道:

“春秋時,吳王闔廬已敗楚,大霸江淮,乃委計於伍子胥,使之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築小城周十裡,後吳王夫差又在小城之外加築大城,周四十裡。”

“十年後,越王勾踐滅吳,亦以姑蘇為都城,為越國南都。到了楚春申君時,又經營此地十數年,如今的吳縣雖隻是一郡之都,卻堪稱東南一都會,光是城門,就有八座。”

會稽郡十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這座城裡,他們沒有去據說吊過伍子胥眼珠的南門,而在北邊的“望齊門”駐軍,打著漢旗,劉秀讓人大喊。

“吾乃大漢更始陛下揚州牧劉秀,奉詔徇行江東……”

好家夥,他在江北還是徐州牧,到江東就變揚州牧了!

吳郡雖然早就拔了新朝旗幟,也知道王莽敗亡的消息,但因為李憲、赤眉、江盜阻隔,更始遲遲沒有派人來傳檄,今日見此情形,麵麵相覷,上頭白發蒼蒼的老太守隻讓人傳話……

“自入秋後起,本郡已經來過三位揚州牧、五任會稽太守了……皆乃盜寇渠帥冒充,入城後奸淫擄掠,為吳地諸姓所驅,如何證明汝等為真!”

劉秀一愣,和鄧禹等人麵麵相覷,啞然失笑,感情還有人比他們更早來騙啊!

他的任狀、印綬都是在廣陵時偽造的,且讓廣陵王的弟弟幫忙喊話,告訴會稽人劉秀助他們破江上盜賊,保得廣陵平安之事,但城中依然不信,隻吊了籮筐下來,讓劉秀派人去詳談。

兩個人同時出列:“明公,讓我去!”

卻是鄧禹和朱祐,說完後看了對方一眼,鄧禹拊掌笑道:“妙啊,若是仲先與我同去,可事半功倍!”

“汝等都是文士……”傅俊有些著急,萬一這會稽太守心存不良要加害如何是好?總得有個能護得他們殺出來的。

劉秀卻讓鄧禹說說緣由。

“來之前,臣等沒少打聽這位會稽太守。”

鄧禹說起太守魯伯的事跡,如數家珍。

“此人乃是琅琊人也,乃是《易》經施氏之學的傳人,與哀帝時的丞相張禹是師兄弟。”

曾經在太學當過講師高弟,差點就能混進經學核心圈子的朱祐捋須道:“魯伯如今年已七旬,興致都在這吳會之地傳播儒學上。”

他看著鄧禹笑了:“我雖然不才,也做過太學高弟,算是半個五經先生,而仲華更是年少高才,精通五經,對易也頗有研習。”

鄧禹頷首:“吾等入城,雖不持一兵,隻要投其所好,談談五經,曉之以利害,準保這魯太守開城相迎!”

攻城略地有時候要靠兵丁強攻,比如對付丹徒的江盜;有時得靠劉秀賣身拉關係展現個人魅力來騙,諸如臨淮;偶爾還得他抬出漢家皇族身份,譬如廣陵。

而這吳縣如此堅固,強攻不可取,裡麵的人也吃一塹長一智不信任何印信了,隻能以口舌五經說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