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6112 字 9個月前

繁陽縣位於魏郡南部,以在繁水之陽得名,雖然和王莽老家元城同郡,卻能逃過毒手,沒有被新朝皇帝腦子一熱改名“繁陰”,也算幸運。

縣城附近有一個裡,過去叫馮裡,如今則名為“萬石裡”,因為馮家祖墳冒青煙,在漢朝宣、元、成時期,一口氣出了九位二千石的官兒。但自從王莽上台後,大概是魏郡氣運隻夠一個家族興旺的緣故,繁陽馮家就走了下坡路,子孫失官。

如今萬石裡多半是馮氏子嗣,分為八大支係,年輕一輩中,獨以馮勤最為孝順出名。

這天正午,馮勤一如往常,在陪著四十多歲的母親。他身高八尺三寸,將近一米九,但在馮母麵前,卻如幼孺子一般乖順,同案而食,母親往他碗裡夾的菜,再不喜歡也笑著吃下去。

停箸時,馮母卻顰起眉來,似有些心事,對馮勤道:“偉伯吾兒,郡大尹派遣門下掾盛情來辟除,欲讓你去郡城做官,斷然拒絕當真好麼?”

做母親的怎會不知道兒子的才乾?馮勤從小就是神童,尤其善於算術,八歲便能計算如飛,他父親早夭,十多歲就接過家裡財權,仆從絕不敢隱瞞,二十不到,又曾出仕,替代理過縣功曹職位,頗受讚譽。

正因這履曆,第五倫才會直接辟除馮勤為上計掾,希望他來協助管管一郡量入為出之事。

但馮勤在縣裡的官沒做多久,趕在李焉蓄謀造反前,就十分敏銳地辭職回家了,如今第五倫的征辟,亦是婉拒。

麵對母親的擔憂,馮勤隻笑道:“本朝十多年間,魏地換了好幾個大尹,做得最長的李焉甚至蓄意謀反,倘若他得了手,朝廷大軍鎮壓,郡縣從官恐怕都要被牽連。”

“而如今這位第五公,又能做多久呢?”

馮勤對第五倫的赴任,是一點都不看好,他身在魏地,沒怎麼聽說過第五倫的事跡,隻聽聞他比自己還年輕,乃是皇帝新寵,能駕馭得了魏地複雜的局麵麼?

在馮勤看來,東方泰山賊越來越強,而王師暴虐所過放縱,比賊還狠。雖然李焉舉事失敗,但這大新內外交困,遲早是要亡的,恐怕隻在三五年間了。

魏地形勢並不樂觀,西方的太行山麓,南方的黃澤大河,都聚集了活不下去的人為盜賊,郡中大姓把持地方,心思各異,名為十八縣,實為十八國。一個外來的空降大尹,如何能理順千頭萬緒?

這時候接受征辟,跟著他一起得罪郡中實力派,何必呢?指不定沒幾個月第五倫就調走了,到時候人家是拍拍屁股就跑了,可馮家搬得走麼?還不如好好在老家聚族自保,以觀形勢成敗。

“若是郡尹動怒,為難你,如何是好?”

馮勤笑道:“若如此,那他本性也就暴露,就更不會有人投奔了。”

都什麼年頭了,還以為一枚二千石印綬就能在地方令行禁止?馮勤絲毫不怕,他知道這些大尹,都愛惜名聲,自己以奉養母親、豢養親族為名辭絕,挑不出毛病來。

但馮勤還是對第五倫了解不夠,這位才是辭讓界的高手,對付同一路數的人,自然也有一套辦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五倫知道再度強辟沒有用,而像一些征辟隱士不得的官吏惱羞成怒打擊報複,隻會讓全郡人離心離德,躲你遠遠的。

在馮勤拒絕征辟數日後,第五大尹又派門下小吏來了,大張旗鼓,代表郡裡賜下旌彪,表彰他母親為貞婦順女!

從秦朝開始就有推崇節婦的傳統,漢時更盛,劉歆與其父所撰的《列女傳》流傳後更成了風尚。但還比較金貴,沒到爛大街的程度,一裡能得個牌坊,也算榮耀之事。不過表彰重點不同,有時是彰顯貞烈,有的是讚賞教子有方,馮母主要是後者。

這種事馮家就不好拒絕了,馮勤總不能辭讓說:“我的母親不配。”

這還沒完,到了次日,門下小吏前腳才走,又來了一位門下循行,帶著幾根鳩杖,連帶許多布帛,卻是來賜予萬石裡幾位七旬老人的。

對此馮家亦隻能千恩萬謝。

這算完了吧?還沒有,接著第三日,果有門下議員抵達,卻是第五倫專門送給馮勤一本書,乃是他在朝中時,靠著太中大夫身份,進入石渠閣抄錄的九章算術副本,對愛好數術者來說,也算珍貴之物,馮勤一麵愛不釋手,一麵又覺得這禮物好燙手。

因為第五倫顯然不想低調送禮,每次派人,都要在繁陽縣城裡宣揚一番,然後讓縣宰、縣丞帶路抵達萬石裡,搞得馮家每次都要鄭重出迎。

三顧是要讓本人感激,第五倫知道這很難,便用了另一招:你不是想以這時代的道德來辭讓麼?那就用道德來綁架你!

第四日、第五日亦有門下吏抵達,分彆贈了馮勤馬車一乘、華蓋一頂,這意思是很明顯:馮偉伯,你說要贍養母親,我表彰她為貞婦,你說要照顧族中父老,我賜他們鳩杖,你說讀書不多,我贈汝九章,如今車馬都給你備好,什麼時候上路?

不愧是第五倫,這五輪禮物一送,繁陽縣輿論反轉,人人都盛讚新來的大尹愛才,對馮勤實在太好。隻讓馮勤似是被架在火上,拒了不是,應也不是。

“這是當年嚴仲子對付聶政的手段啊!”

他咬牙切齒,覺得第五倫一心要賺自己去鄴城,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事到如今若是再拒,他恐怕會被郡縣中人視為不識好歹、忘恩負義之輩,這年頭什麼最重要?名聲,士人名聲若毀,一生基本也就廢了。

馮母也勸他道:“大尹隻是讓你做上計掾,算算財貨錢糧,又不要你像聶政一般赴死,且先去看看無妨,大不了,以後再辭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