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目光,與地上的“王莽頭”空洞洞的眼眶交彙,胃中一時翻騰,竟忍不住跑到水溝旁吐了起來。
巨毋霸的大手掌輕輕拍著老瘋子的背,王莽喘過氣來後,隻暗暗道:
“天生德於予,故予受儘背叛與磨難而未死。“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予之不死,必是天將降大任於予!”
王莽的心一度死了,如今再度複蘇,但他必須找到老天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諸如做一項崇高偉大的事業,好讓自我感動勝過自我懷疑。
那他折騰了這麼多年,甚至不惜將墮落的子孫四殺五殺,為的究竟是什麼?
王莽想起自己年輕時,便是王家的另類,被五侯冷落,過過一段孤貧的日子,因而折節為恭儉,在貧窮怨憤中看儘了漢末黑暗,他是想改變這天下的!
他師事大儒勤身博學,貫通五經,但主攻的是還是《禮經》,裡麵的《禮運篇》對他影響極大。
孔子說,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這六位聖賢,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
然而那個時代,也隻能稱之為“小康”,天子、諸侯的寶座,父傳於子,兄傳於弟,家天下而私之。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勾心鬥角、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即便有聖賢輩出,遲早也會走向禮崩樂壞。
但孔聖又說了,在這“小康”之前,還有一段時光,那是大道尚存的年代。
大道不止是先王之道,也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在唐虞時代,君主是禪讓的,百官是選賢與能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男女異途,各安其份;百姓沒有私心,助人為樂。那時候沒有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都用不上;大家都沒有私心,自然就不會去偷盜,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的時代,就叫“大同”!
在孔子的時代,已經禮崩樂壞,很難回到唐虞的大同了,所以他就隻能先求其次,一心想著恢複周禮,先回到小康。
王莽一度也想如此打算,但他想要踐行的大道,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天下人,第五倫、劉姓這些野心家的私心所摧毀了。
過去王莽還以為是自己要求太高,如今看來……
是他要求太低了!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既然如此,倒不如一口氣再邁一步,直接回到“大同”!
在王莽看來,赤眉不但戰力驚人,作為“三皇五帝之民”,是有這種潛質的。
赤眉有幸遇上樊崇這樣的領袖,心存均貧富的夢想,所以起兵數年來,內部依然沒有分化太明顯,不用官號,隻稱三老從事,戰士間互稱巨人——相信赤眉軍中人人平等的,除了樊崇,又多了一個王莽。
因為一直是流亡狀態,自然也難有貧富分化,在赤眉中,當真會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
就比如王莽在溝邊嘔吐時看到的一幕:
一個赤眉戰士,正費力扛著一袋糧食,將其送入一個因為年邁,無法離開宛城逃走的老人門戶中。赤眉滿臉笑容,朝老人行禮,臨走時還摸了一下他家的孩子,而王莽讓人去打聽後,才知道,他們並非其父、子。
又問是否有隱情,那戶人家連忙搖頭,都說是赤眉戰士主動給糧。
這讓王莽頗為感動:“不僅孝順自己的雙親,不僅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哪怕是鰥、寡、孤、獨、殘者、病者都可以得到照料供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大同之世,便是如此啊!”
這個孤例讓王莽信心倍增,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幫樊崇找到大道,帶著赤眉抵達到大同。然後將這世上與大同之道不符的野心家們,統統摧毀,不論漢魏!、
“這一次,予將徹底拋棄私心!隻為天下!”
然而在王莽聽不到看不到的地方,那“無私撫養他人孤寡“的赤眉戰士等王莽等人離開後,才鬆了口氣,暗道好險,大罵田翁多管閒事,也慶幸苦主識相。
他眼睛瞥向那戶人家,窗扉中還有一個人的身影,女人隻默默穿著衣裳,為往後的命運哭哭啼啼,卻又有點暗自慶幸,畢竟王師是倒貼,綠林是白搶,赤眉還給點糧。
袍澤們圍過來則打趣道:“巨人,這女閭之娼要一鬥糧食才給睡一次,究竟長什麼模樣?”
另一人熟門熟路地笑道:“不如城外野女,一鬥糧能換十次。”
赤眉戰士呸了一口:“一鬥糧買下了!彼輩若是敢反悔、告狀,我就將她老父扔出城喂狗,再殺了她兒!”
“不是不讓蓄奴婢麼?”
“胡言亂語,這哪是買奴婢。”
赤眉戰士哈哈大笑:“這是親若姊妹的‘家婦’啊!”
……
而另一頭,得知樊崇已經同意“均田”之議,謝祿頓時暴跳如雷。
“樊公是越來越糊塗了!”
他們的本意,是尊樊崇做皇帝,然而樊崇不願,其餘人就沒資格。
那就退一步,扶持一個劉姓皇帝,那樣眾人就能像綠林一般,封王拜將,各有封邑,帶著手下人去奴役南陽人,過好日子。
可樊崇聽了田翁的話,搞了什麼鬼共和,廢奴他們還能換個名字搪塞,但均田卻讓徐宣等人頗為失望。
這田翁,非但耽誤了他們諸侯的之名,連占田的豪貴之實也不肯給啊!
諸公和三老、從事們跟著樊崇造反,轉戰千裡,曆經千辛萬苦,就是為了來南陽分到一百畝地?騙傻子呢!
彆說他們不樂意,赤眉戰士也絕不可能接受這個結果!和南陽人同貧富?憑什麼?刀子一橫,地也好,人也好,不就全是他們的麼?
謝祿已經起了殺心:“老叟擋路,不能留,得想辦法除掉他!”
倒是徐宣陷入了思索。
“廢奴、均田……這些舉措,我怎覺得這般熟悉,對了!”
徐宣一摸頭頂的委貌冠,是了,很多年前,東海郡確實頒布過來自常安的詔令,王莽老兒還真搞過這兩件事,隻是下頭沒人當真,不等推行就忘了,隻堆積在無數來自朝廷,卻從沒實行的政令中發黴。
徐宣頓時疑心大起。
“這田翁,莫非是莽朝某位定策的大臣?他害完新室覆滅,又要來害我赤眉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