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軍走東路,占清河,欲北上信都,包抄劉子輿側翼!”
東路是由馬援所帶的萬餘兵卒,經營清河數月,開始向北麵的河間、信都推進。
邳彤不愧是在亂世中保全郡國數年的得力二千石,對河北頗為熟悉,一通分析,將第五倫的方略猜得**不離十。
邳彤也沒辦法,魏王朝中位置基本都定了,作為新近來投者,他再不努力表現,恐怕混得還不如從前。
這番分析沒有白費,讓邳彤在第五倫心中的評價高了一級,按照桓譚的五品標準,從第三品的”州郡之士”,躍升到了第四的“公輔之士”。
三路大軍加上第五倫的後勤輜重民夫,總數已近十萬,這是第五倫調集整個司隸資源,才湊出來的極限兵力。
第五倫道:“偉君欲往信都(河北衡水),莫非是認為,此戰關鍵在此?“
“然也。”邳彤說起家鄉的地利,更是頭頭是道。
“信都據河北之中,川原饒衍,控帶燕齊,稱為都會。東近瀛海,資儲可充,南臨河濟,折衝易達……臣就這樣打個比方罷。”
“西路軍,如一把匕首,抵敵之右肋,但太行道窄,常山骨鯁也硬,恐怕很難重複淮陰侯的大勝,隻能讓敵稍稍出點血,分點心。”
“中路軍,本就不是為了進攻,襄國以北丘陵叢生,攻之不易,守卻方便,依山憑險,形勝之國,中路軍若盾牌當其正麵,拖住其主力南下即可。”
“唯有東路軍,可若長劍擊其左肋,能否重創敵軍,切斷銅馬與其老巢渤海聯絡,就看此處!”
邳彤主動請命:”臣本就是信都人,與偽漢留守信都的丞相李忠亦有交情,不若讓臣去加以規勸,或有奇效。”
以私心來說,邳彤的家眷還被扣在信都呢!
第五倫答應了他的請求,在“巨鹿太守”之外,又賜旌節。
軍情緊急,等邳彤拜謝而去後,第五倫看著他遠去的背影,隻暗道:“也算不俗了,四路裡,邳彤竟猜對了三路。”
但能否完成第五倫“將銅馬殲滅於冀州”的大目標,除了西、中、東三路外……
“決定這場戰爭要打多久的,還是北路奇兵!”
……
劉子輿沒有長留於真定,還真的如諾將此地還給了劉楊,他則在趕走邳彤後,以下曲陽城為行在,在此發號施令,指揮“百萬銅馬”與真定兵配合,擋住第魏軍的冬季攻勢。
然而這位假皇帝騙術一流,膽子也大,唯獨打仗這種事,可不是讀了幾本兵書就能補上的……
真定、銅馬兩股勢力強行捏合在一起的弊端開始顯現,整個十月份,劉子輿就光聽劉楊派來的將軍和銅馬渠帥們罵成一團,為究竟該如何打仗吵得不可開交。
最後決定各打各的,銅馬三個王,也將大軍分成了三路:西路軍為河間王上淮況帶三萬人支援井陘關,協助真定王劉楊守住險塞。
中路軍是渤海王東山荒禿,帶著七八成分駁雜的主力,一股腦往南突,想從大陸澤西部突破魏軍防線,打到襄國甚至是趙地去。
東路軍則是巨鹿王孫登,帶著三萬人回援信都,最近北漢丞相李忠頻頻求援,馬援的攻勢迅猛,地方豪強厭惡銅馬,也被馬文淵爭取過去,他已經快撐不住了。
劉子輿雖然沒意識到信都是對方決勝一擊,在東線卻也有布置。
“朕已遣人封青州平原郡城頭子路為王,濟北王!”
連續賭博誆騙成功,劉子輿也自信起來了,對自己這個布置頗為得意:“城頭子路乃遲昭平殘部,與第五倫、馬援等有仇,麾下亦有數萬之眾,若能渡過大河,與巨鹿王、李丞相合擊馬援部,勝負,應該能在東路最先決出吧!”
劉子輿道:“第五倫起家,多賴其丈人行馬文淵征戰各方,河北渠帥們最懼者也是此人,若能首戰將其擊敗,便相當於折了第五倫的脊梁!”
……
PS:明天起恢複兩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