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8291 字 8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新書最新章節!

ps:上一章略有改動,冀州刺史為黃長,邳彤做了魏成尹。

……

周朝春秋的時候,非但爵位世代傳承,連在國中的職務也是代代相傳的。最典型者如晉國,趙氏是卿,那幾代宗主都是卿。六卿瓜分了三軍六個將、佐職務,論資排輩,前一個人死了或告老,才能輪到後人上位。

這是卿族自己定的規矩,身為君主的晉侯想打算安插親信摻沙子?若真做了,恐怕就就要被六卿群起攻之,廢黜換一個國君了,這就叫世卿世職。

直到戰國之際,才有了“循功勞,視次第”的任官新製度,各國雖變法程度不同,但都基本遵循“見功而與爵,因能而授官”的原則。

在執行最嚴格的秦朝,爵位是有一份功進一層爵,死死板板,連滅了幾個國的老將王翦都抱怨說秦始皇帝的徹侯好難當上哦。

職務則不然,隻要君主認為你有這能力,連跳幾級後來居上是尋常事。多有外國客卿、布衣士人一躍而佩相印者。而當君王不需要你時,管你做過多大貢獻,說下課就下課,勿有半句怨言。

經過幾百年中央集權,到了第五倫這裡,若是想給大臣們調個位置都辦不到,那還爭什麼天下,趁早上吊算了。

是故才有景丹卸任禦史大夫,奔赴幽州做刺史的情況。

“看似左遷,但孫卿又有前將軍身份在,幽州十郡軍政一把抓。畢竟大多數郡隻是名義歸附,實際仍控製在半獨立的太守手中,邊境還有匈奴、烏桓、高句麗作亂,所以幽州權力需要集中。”

這是對景丹極大的信任,而在冀州則略為不同,第五倫要讓權力稍有所劃分。

邳彤調到北京鄴城做魏成尹,升了半級,可以發揮他的治郡之能,又不用因為信都大族的身份,過度偏袒河北豪強鄉黨。

左丞相、後將軍耿純雖然也是軍民兩手抓,好讓這個滿目瘡痍的州早日恢複,但監察權則落到了冀州刺史頭上。

寒門出身的黃長高升,在程序上完全說得過去,非要論資排輩,黃長是最早投靠魏王的魏地士人。他助馬援破河內,也有小功,如今也混上了伯爵。擔任丞相司直以來,情報監察工作乾得妥妥帖帖,與刺史本職相近,唯一的不足就是……

“矮!”

漢朝時做朝官除了能耐出身,還要看容貌,罷癃者不能任事,黃長高才六尺出頭,也算三等殘廢了。

但第五倫卻偏偏做了這項任命,因為他需要黃長替自己乾一件大事!

回到鄴城後,第五倫就招來黃長問對。

“昔日漢武置刺史,秩祿少而權力大,此為大小相宜,但本朝有所不同,天下板蕩,尤其是並、幽、冀三州,郡國二千石多為起義、投誠,歸附未久,刺史若非位高權重,是壓不住的。”

第五倫道:“卿當知身為刺史,需要監察何事?”

黃長對魏王提拔自己感激涕零,這麼多年勞苦總算沒有白費,應道:“刺史有六條問事!”

“其一,二千石及以下官吏不奉詔,背公問私,侵漁百姓,聚斂為奸者,查問之!”

這條針對的是直接利用手中的權力去侵吞百姓財富,搜刮民脂民膏之人。冀州這種初歸附之地,法度缺失,作惡往往是明著來,得殺下去。

“其二,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者,查問之!”

冀州初定,很容易鬨民變,酷吏們得稍稍收斂點。

“其三,選署不平,阿附所愛,敝賢寵玩。其四,子弟恃怙榮勢,請任所監,查問之!”

這兩條針對任人唯親,但在冀州,忠於魏王的官吏不足,根本管不了那麼細,頂多遇上子弟仗勢欺人,為害鄉裡太過分時加以遏製。

“其五,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查問之!”

官府和豪強勾結,往往會出現“寧負二千石,勿負豪大家”的情況,冀州大姓雖然在戰爭中受損不少,但仍盤根錯節。第五倫不相信耿純、邳彤這兩個出身大族的人能下得去狠手,所以需要黃長替君分憂。

“除了監察官吏五條外,還有一條,便是提防強宗豪右。”

說到這,第五倫反問:“過去兩百年,冀州最大的豪右是誰?田宅逾製,以強淩弱,以眾暴寡者又是誰?”

黃長一個激靈,知道魏王的意思了。

他抬起頭,言語中帶著興奮和殺意:“諸劉!”

……

數日後,冀州刺史的第一道政令從鄴城發往各郡,令駐軍和二千石們立刻執行!

“《尚書·畢命》有言,毖殷頑民,遷於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

“周公東征,惟殷頑民不服,恐其叛亂,故徙於東都,密近王室,用化其教也。”

“去歲,銅馬寇亂冀土,以至元元肝腦塗地,死亡無數。幸有魏王聖德靈威,攘除禍亂,誅滅無道,河北大定。”

“劉子輿、劉楊、劉林,譬如三監之亂,河北諸劉,猶殷頑民,故餘痛定思痛,欲使劉氏八族,遷於並州,置於郡縣。”

所謂八個宗族,便是冀州曾經建立的八個王國:趙國、中山國、常山國、真定國、河間國、廣川國、平乾國、廣平國。而它們之下又有許多子孫支係,分封了王子侯國足足三十五個,如今總共分出五十餘家,涉及到數萬人口。看來魏王是打算將王莽都沒做的事完成,將他們連根拔起啊!

光看字麵含義,就是向周朝遷殷頑民看齊,有理有據。

但這隻是第一層,有看到第二層的“聰明人”嘀咕開了:“魏王恐怕是在報當初劉邦遷田氏子孫的故仇啊!“

兩百年前,劉邦為了提防齊地諸田,將田橫家的宗族悉數遷走,遂有了長陵的第一到第八氏。

如今第五倫也將河北諸劉分成八家搬遷,怎麼看都是在肆意報複啊!

某個學過公羊春秋的儒生興奮地算了算:“從漢高到劉子輿,剛好第九世,這不是應了孔子那句話?”

“九世之仇猶可報乎?孔子曰:王道複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王道、攘夷、報仇,句句符合魏王的做派,這種說法遂廣為流傳,儘管也有人認為魏王小心眼,但百姓卻以讚許居多。

第五倫在鄴城得知後,不怒反喜。

“果然如此,就是要讓人覺得,餘是在搞族姓複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