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期盼秦傳萬世,二世而亡,七廟隳。”
“王莽希望新朝能傳三萬六千年,連年號都定好了,結果一世而亡,九廟焚。”
“若是我的兒孫治天下無能,已脫離了百姓,竟被權臣玩弄於股掌之中,歡迎野心家改朝換代!”
“若是被民間的草莽英雄借民意推翻,那便更妙。”
“人民在再度蒙難時,或許能記起,他們曾決定過一個皇帝的生死,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
“我很期盼,在我朝開民智兩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後,人民能有膽量和見識,大可將我的子孫,按倒在斷頭台之下,或掛於京師華表之上,來一次真正的公審皇帝!”
眾所周知,最大程度繼承你的理想,並推陳出新的,往往不是那些非要和祖宗反著來凸顯存在感,亦或是循規蹈矩遵守祖製的不肖子孫。
而是從本朝軀殼裡成長壯大,趁勢而起,並最終取代他的豪傑。
“就像劉邦之於秦始皇。”
第五倫合上日記,輕聲道:
“又如,第五倫之於王莽!”
……
最先開展公投的,是駐紮在濟陽附近的魏軍主力,他們經曆了一係列大戰,目前在附近休整,等西邊的糧食陸續運過來後,才會和糧車一起行動,入駐已經來獻土的梁郡睢陽等地。
不管哪個部分的魏軍,多少都有一些昔日的豬突豨勇,最早追隨第五倫的八百吏士,早就是旅、營一級的軍官,雖然他們本身的素質已經跟不上統帥的編製了,但忠誠度毋庸置疑。
而營以下,屯一級的軍官,也常有隨第五倫鴻門起兵的那幾萬人中佼佼者擔當,他們的地位沒上司顯赫,但亦算皇帝“嫡係”,積功分到了不少田地,個個都是小地主。
當聽聞皇帝陛下讓三軍一起來決定王莽生死時,這些平素還算穩重的軍官,便一個個跳將起來!
“大好事啊!”
眾人如此高興,原因無他,他們當年多是苦出身,或想起在莽朝治下家人的饑寒交迫,或是在被捕為壯丁後,一路上倒斃的兄弟或親朋鄉黨。
而進入營地後,又被新朝官吏盤剝,過著狗彘不如的生活,若非遇上第五倫,他們很可能就物故於北上新秦中的路上,亦或是喪命征剿綠林、赤眉的戰場了。
造成這一切苦難的,不就是王莽麼!
平日都是讓入營的新兵訴苦,而現今,卻輪到軍官們了,說到動情處,有人已忍不住流淚哭泣。
他們的訴說,也牽出了普通士兵的悲慘回憶。
“我家住在大河邊,聽說大河之所以發水,都是王莽不讓堵。”
“我家過去是獵戶,王莽的六筦一來,就沒活路了。”
“我家在縣裡做點小買賣,就是販夫販婦,王莽的貨幣幾年內換了四五次,生意也沒法做了!”
哪怕是半路加入魏軍的投機派,諸如冀州兵中的豪強子弟們,也想起王莽在位時,限製豪強的種種“弊政”來,頓時義憤填膺。
豪貴、商賈、農民、佃戶、工匠、虞獵,王莽的改製當年對各階層的人傷害有多大,他們對他的恨意就有多濃!
甚至連曾經是奴婢的,也能念起因王莽不準奴婢買賣,導致自家父母賣不出弟、妹,導致他們活活餓死的悲劇來。
一時間,魏軍中對王莽的“公投”是一邊倒的,哪怕是當初年紀小,對王莽之惡沒什麼概念的年輕士兵,也隻跟著長官和袍澤一起投。
結果,濟陽附近三萬魏軍,竟投出了百分之百的票來,無人不希望王莽去死!
軍隊效率較高,幾天就完成了公投,結果送入濟陽宮中。
王莽也住在裡麵,第五倫給王莽提供的待遇也頗好,相當於軟禁,給他吃和自己一樣的食物,還說什麼:“王翁在民間數年,該吃的苦都受過了,臨了還是應體麵些。”
甚至還給王莽書看,聽說王莽隨赤眉軍轉戰各地,每到一處,就搜尋赤眉不感興趣的儒經典籍翻閱。
而第五倫隨身帶的多是長安少府印製的輕便紙書,王莽讀書不倦,仿佛忘了自己的安危,一副“朝聞道,夕死可”的架勢。
但他的好心情,卻被第五倫給破壞了,第五倫故意將軍隊公投的結果,拿來給王莽看,還說道:
“王翁,這或許就是莊子所說的‘人人得而誅之’吧?”
王莽沒有搭理第五倫,他依然覺得,第五倫是存著勝利者的得意,如狸貓戲鼠般,拿自己消遣呢!隻冷笑道:“汝之士卒,當然是尊汝號令行事,若不如此,豈不怪哉?”
看來王莽還是不服氣,第五倫遂笑道:“赤眉俘虜那邊也快了,王翁與彼輩的羈絆,可不淺啊。”
王莽翻書的手停住了,赤眉軍,確實是老頭子如今最在乎的人,畢竟這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到群眾中”去的經曆啊。
赤眉軍會念著“田翁”良善之舉,而忘了“王莽”作過的惡麼?
第五倫似乎就想將王莽的理想和期許,一個個掐破,站起身,臨走前卻又回頭道:
“王翁,你我來賭一賭,看樊崇會如何選?”
“樊巨人是王巨君汝死,還是望汝活?”
……
ps:第二章在半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