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第五倫給任光的使命:“聽說劉秀好發錦囊手詔,指揮前線將軍作戰,予則不然,城攻不攻,地爭不爭,軍擊不擊,皆由將軍相擊判斷。予能做的,隻是作為將軍後背靠山,送去源源不斷支援,好讓將士全力作戰!”
“卿到前線後,告訴岑彭,勿要憂慮後方,放開手去打!”
“劉秀輸不起,但予輸得起!”
……
任光的南下走的仍是水路,岑彭為了支持荊襄之戰,去年南陽萬物凋敝時,就疏通了漢水各條支流,尤其是從宛城直通樊城的淯水航道,雖然冬、春枯水季難行大船,但現在是夏水暴漲之際,隻要天氣好,舟船南下暢通無阻。
在這條道路上,並無想象中敵人的襲擊,岑彭對後方保護做得確實不錯,當然,這是在舍棄南陽東、西許多縣的前提下,方能集中兵力保護糧道。
隻要這條生命線不被掐斷,岑彭就依然能從容作戰。
任光帶著一萬援軍和三萬石糧食抵達時,發現鄧縣已經被攻下,畢竟鄧奉拉走了主力,隻剩下一群老弱病殘。而樊城依然控製在魏軍手中,聽說月初時,馮異忽然奇襲了樊城,差點得手,但仍被魏軍擊退。
但也有個壞消息:襄陽還沒攻下來!
任光乘船過去時,遙見襄陽城位於峴山之北,此山猶如巨大城池,封死了襄陽南方。而其東、北一帶皆緣城為堤,以防潰決,謂之大堤。東麵有點空地,然而多是灘塗蘆葦,夏日漢水暴漲,將旱地變成了沼澤,大軍根本難以立腳。
唯一能進攻的,就是襄陽城牆,然而此處又為阿頭山所夾,地形狹窄,大兵團難以展開。
於是乎,襄陽區區一個小縣城,在得到了山河之固加持後,卻儼然有了雄關的架勢,也難怪岑彭啃了一個月都未能攻下。
登岸後,任光在大營見到了岑彭,岑將軍親自監督攻城,幾乎被太陽曬脫了一層皮,以至於在人堆裡乍一看,連任光這個老朋友都快不認得他了。
岑彭平日在屬下麵前看似胸有成竹,其實也背負了巨大的壓力,聽說第五倫將謗書悉數留中,不準人在作戰期間對岑彭再發難,他頗為感激,向北拱手作揖:“幸有聖天子英明,如此信任,能放手容岑彭如此胡來。”
“然而。”任光對第五倫讚不絕口:“若非陛下以身為盾,擋下了無窮謗言,你我身上,早已插滿毒箭,不死於敵手,卻敗於彈劾了。”
然而聽到任光口述第五倫“予輸得起”的原話後,岑彭卻赫然起身,隻覺對不住第五倫。
“岑彭無能,未能令陛下在洛陽垂拱坐享勝利,奔波至南方坐鎮,為我維持南陽安定,更出此言,若此役真不能勝,岑彭也無顏再叩於闕下了!”
可不是麼,任光也覺得,第五倫此言一出,以岑彭這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性格,勢必要求自己隻準勝,不準敗!
“我知道,沒人比君然更想贏。”任光遂以老朋友身份,對岑彭說了點體己的話。
魏軍麵對的主要敵人,是漢軍,雖然換了一個皇帝,但一筆寫不出兩個漢,劉秀的部隊中,舂陵、綠林色彩依然濃厚。
而岑彭一生無法抹去的恥辱,就是曾降綠林,這次南征,他孜孜以求一勝。
在任光心中,這同樣是“南陽係”的立身之戰,若是輸了或者半途而廢,不但誤了國事,任光、岑彭可得坐一輩子末席,在五陵士人麵前再抬不起頭了。
“快了。”
岑彭指著襄陽西城給任光看:“穴攻等皆不奏效,水攻東大堤,亦不能破,但靠著投石機日夜轟擊,西城牆已破一角,城內也多有欲降者夜間射書而出,少則三日,多則五天,襄陽必破!”
這個承諾無疑讓任光精神大振,拿下襄陽,這是第五倫的底線。
“此役唯一的變數,便是……”
岑彭話音剛落,外頭就有斥候來稟報。
展開前線送回的軍情後,岑彭眉頭先是一皺,旋即卻又鬆弛大笑,順手將條子遞給了任光。
“變數來了,漢軍圍攻宜城不下,見襄陽難以久持,終於在留兵看住張魚等輩後,揮師北上,要與我決戰於城下了!”
任光大驚,他是保守的,傾向於此戰得了襄陽,頂多南進到宜城便滿足,至於殲滅漢軍,在這地形複雜的江漢之濱可不太容易實現。
“終於來了。”
然而岑彭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此戰我打得不算好,令三賊擾後,南陽遭亂,代價比預料中大。”
“但誘來的獵物,也比設想中多。”
他的手確實在抖,卻不是因為害怕,而是亢奮。
“不但有馮異,還多送了一個鄧禹。”:,,.,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