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滿河的壯觀屍山雖然看不到了,但馬兒在水畔刨土時,時不時就能踢到幾根死人骨頭,巡邏的士卒,也經常能拾取到式樣古樸、鏽跡斑斑的戈頭矛尖。
冬日的大河頗有些蕭瑟,抵達古戰場附近後,第五倫與竇融駐馬,他揮鞭指著周邊道:“當年予再揚子雲門下為弟子,借讀《太史公書》,看到漢高本紀時,有一事頗為不解。”
“彭城之戰,漢軍自西而來,為何戰敗後避楚軍鋒芒,卻偏往南跑?”
竇融連忙應道:“臣也迷惑。”皇帝對某件事表示不解時,千萬彆趕著當大聰明,你也得裝裝傻。
除非……皇帝非要逼問。
果然,第五倫笑道:“那周公今日可知緣由了?”
竇融應諾:“知矣,陛下令人繪製關東山川地圖,但見從梁地到彭城,若走東西直線,會被芒碭山阻隔。最方便的路,還是先沿睢水抵達靈璧,再往北直撲彭城之郊。”
他指著衛士背後的角弓做比喻:“若將睢陽和彭城連成一條直線,是為弓弦,那陛下的進軍路線,恰如彎曲的弓身。”
末了竇融又立刻道:“然孟子曾言,山坡間的小徑,常會被茅草堵塞,得有人持刀斧再走,才能重新劈斬出一條路。陛下便是為臣劈開茅塞之人啊!”
第五倫搖頭:“非也,為吾等頓開茅塞者,應是兩百年前初走此路的劉邦。”
“正因為靈璧是進攻彭城必經之地,也最方便轉運兵糧,劉邦最初襲擊彭城大勝,收得家眷後,便與糧秣一同放在靈璧,這才有了後來輕車逃命時,幾次將漢惠帝及魯元公主踹下車之事。”
第五倫樂嗬嗬地提起老劉家的窩囊事,旋即收斂笑容道:“但亦足見靈璧之重。此地西翼梁、宋,北控邳、徐,東限淮、泗,實乃舟車要會,戰守所資也。”
“既然海岱、魯地已無後患,予不日將帶十萬大軍進攻彭城,與耿伯昭彙合,右丞相則在後替予守好靈璧,不容有失。”
竇融應諾,類似的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老竇融雖然許多年沒衝鋒陷陣了,但守後路卻頗為穩當。
然而縱然穩如竇融,聽到第五倫隻肯給他留一萬人時,也頗為驚愕,連忙請命道:“陛下,既然靈璧為我糧秣舟車集中之處,理當多留人馬守備,至少也得有兩萬方可無虞,如今兵少人寡,若劉秀冒險渡淮來襲……”
“靈璧隻放一萬兵卒,絕不多留,淮水以北各縣鄉皆已望風降魏,期間三四百裡旱地,水流也是自西北往東南流,吳軍又無騎兵,舟船則逆行,難道還能飛過來不成?”
第五倫卻固執己見,哪怕回到靈璧大本營,任憑其他謀臣、將校怎麼苦勸,說輕視糧倉守備是兵家大忌,他都執意如此。
“優勢在我,無妨。”
隻在下達完調兵遣將的命令後,第五倫才讓憂心忡忡竇融留下,對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才讓竇周公茅塞頓開:
“周公勿慮,此誘敵之計也。”
“予不怕吳軍奇襲靈璧,此乃彼輩扭轉戰局唯一辦法。”
“怕的,是守卒太多,劉秀不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