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詔令已經頗為嚴肅了,現在的情況與第五倫整體籌劃不符,他不是要讓小耿長驅直入將劉秀逼在淮南不敢出來,而是要小耿作為“蛇首”,在靈璧那邊的“蛇尾”誘敵成功遭到劉秀攻擊時,能夠迅速迂回。
而正當此時,留守靈璧的右丞相竇融也派人送來急報:
“吳軍數部已離淮北上,現於靈璧東南兩百裡外!”
……
即便是軍情驛騎速度飛快,換馬不換人的情況下,可日行兩三百裡,但軍爭如水,變化無常,第五倫那邊剛收到竇融急報,靈璧這邊的形勢,已再度生變。
“右丞相,吳軍前鋒已進至睢水畔符離,距靈璧隻有百餘裡了!”
“何其速也。”竇融一驚,根據斥候所報,這支吳軍數量“或”有兩三萬人,然而速度極快,他們明明缺少騎兵,又逆著河流而行,卻能做到日行百裡,這莫非是傳說中劉秀麾下最精銳的“丹陽兵”?
他們所打的,也確實是大漢皇帝劉秀的旗號,跟回報的斥候再三確實這個消息後,竇融頓感且憂且喜。
憂的是,來的是其他將校還好,就算將馮異也調到淮北戰場,竇融都有興趣與之一較高下!他這邊除了明麵上的一萬守卒外,第五倫已將汝南的橫野將軍鄭統調到淮北,也歸竇融支配,敵若敢襲擊靈璧魏軍糧倉,竇融必將其有來無歸!
然而若是劉秀親來,竇融腦海中,總會不可避免地想到,自己跟隨新朝大司空王邑,在昆陽麵對的那陣疾風驟雨……
劉秀以三千人衝三十萬的場景,非要在古代尋找戰例的話,也就項羽與劉秀彭城大戰、三萬破五十六萬可相提並論,而做到這種以寡破眾的將軍,稱一聲“當世名將”亦不過分。
麵對這樣的敵人,竇融心中總難以找到自信,他可是能在風陵渡小陰溝裡,被鄧奉反擊翻船的人……
竇融最終隻能如此安慰自己:“我肯定不敵劉秀,但王對王,將對將,陛下用兵,不敢說遠勝劉秀,至少是勢均力敵,而廟算料敵更是出神入化,劉秀拍馬不及了!”
昆陽之戰,劉秀的事跡固然可謂英勇豪邁,但第五倫在寫給竇融信上,對那顆隕石的預測,則可稱之為“神跡”了!
這也是當初竇融在降漢、歸魏上,毫不猶豫做出選擇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劉文叔已是人中龍鳳英傑,那第五倫身上,則更有一種神秘的“天命”在隱隱發光,讓他能以“鄉裡之士”一躍成了九五之尊,並在大爭之世裡,幾乎穩操勝券。
竇融一邊令人再將最新情況稟報第五倫,同時預測,兩到三天後,劉秀便將抵達靈璧,但等待他們的,不是毫無防備的鬆懈糧倉,而是枕戈待旦的戰士!
“更何況,陛下早已算好了一切,一旦劉秀心存僥幸,來擊靈璧欲解彭城之困,其側後方,便將遭到彭城、下邳兩路魏軍襲擊!”
在大局觀上,竇融比耿弇至少要高出十個蓋延來,他很清楚第五倫在這場徐淮之戰中,究竟想打出怎樣的結果。
這場戰爭不在於攻城略地多快,而在於能否殲敵有生力量!
岑彭已在荊襄打掉了劉秀將近兩萬人,若這一次能再消滅三四萬,那劉秀便徹底沒了與第五倫爭天下的可能,剩下的仗,閉著眼打都行,不論彭城還是淮北淮南,皆如俯身拾芥那般簡單!
“若運氣再好些,重演垓下之困也有可能。”
想著這些,接下來兩日,竇融一麵勒令靈璧魏軍外鬆內緊,讓信得過的將校做好禦敵準備,同時也緊張地關注著敵軍的進展。
然而令人納悶的是,前幾日還能“日行百裡”的漢軍,卻停在睢水之畔的符離,不肯走了。
時間仿佛變得極慢,竇融在焦慮中開始胡思亂想,甚至覺得,是否是自己斥候派遣太過頻繁,驚擾到了敵人,讓他們意識到靈璧是個陷阱,故而停滯不前了?
而短短一日後,當身在戲馬台下,觀望魏軍進行總攻的第五倫收到這個消息時,短暫的詫異後,魏國皇帝忽然恍然大笑起來。
“劉文叔,好膽魄!”
“竇融所見的符離敵軍,和這戲馬台一樣,皆是拖延予的疑兵。”
“彼所襲者恐怕並非靈璧。”
第五倫用手背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情緒也不知是妙計再次白出懊惱,還是棋逢對手的興奮。
“而是下相,打蛇先打頭,直奔小耿將軍而去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