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原生家庭(1 / 2)

朱誌敏就是這樣的性子,李香蘭才剛說完朱珠的想法,她自個兒就腦補出了‘長女要放棄學業替父頂起門庭養家糊口的重擔’來。

李香蘭哭笑不得,忙解釋道:“大姐,不是這樣的,珠珠沒有要放棄複讀的想法。

你剛說珠珠隨了誌勇,這話沒錯,她從小就有主意。

這次她想趁著中秋節做月餅出來賣,還是先去跟我弟鬆柏談的。”

朱誌敏這回總算是耐著性子聽李香蘭講起了經過,也沒著急插話,直到李香蘭說她也想試一試能不能做的時候,才開口了。

“你和珠珠都是好的,我弟有福氣。

你們想做那就做,需要本錢什麼的,你要不趁手,我回家裡拿......”

李香蘭忙攔著說不用。

“誌勇沒把家底都掏空了,給我們娘兒幾個都留著生活費呢,大姐你彆擔心。”

朱珠過來的時候,在廚房門口聽到了大姑和自己媽說的話了。

她心裡覺得挺溫暖的。

自己其實還是挺幸運的,穿越到這樣的家庭裡。

除了朱永強那些隔房的堂叔伯兄弟不說,原主基本家庭成員都沒有什麼極品屬性的,這在年代文裡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罕見的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

大姑朱誌敏這樣大方無私,朱珠日後但凡有什麼掙錢的門路也不會撇了她自己吃獨食。

她走進廚房來,幫著朱誌敏把炒好的兩盤青菜端到外麵桌子上,回來後也沒磨嘰,直接對朱誌敏說:

“大姑,等我和我媽把月餅搗鼓出來了,您跟我們一起做吧。”

朱誌敏她乾彆的活特彆利索,家裡的家務,田地裡的農活,她都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其實這也跟朱家的原生家庭有關係。

說起來,朱奶奶生有二女二子,長子朱誌國、長女朱誌敏,次女朱誌慧、還有次子朱誌勇。

朱誌國也就是朱珠剛穿越的時候,朱奶奶對她提到過的大伯。

朱珠不知道的是,她大伯朱誌國十七歲的時候跟人出去跑船,結果一去就沒再回來。

大家都說朱誌國有可能是掉海裡去了,朱奶奶差點兒沒把眼睛給哭瞎。

朱誌慧這個二姑是個早產兒,朱奶奶在田埂乾活時發動的,生下來就跟隻小貓兒似的,接生婆都說先天不足不好養活。

果然,朱誌慧小時候經常生病,趕上那會兒又是饑寒年月,營養跟不上,在七歲那年就早夭了。

朱誌勇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就比較受寵,長得也是兄弟姐妹中顏值最好的那一個。

因為腦袋瓜聰明,打小就會讀書,家裡都指著他能靠讀書來謀個出路,將來能跳出農門,有個不一樣的人生,農活家務,一貫是不讓他沾手的。

這樣一來,病弱的朱誌慧乾不了活,要上學的朱誌勇也下不了地,家裡要掙公分多分糧食,朱誌敏就得頂上去了。

打豬草、喂豬、挑大糞、插秧、割稻穀、做飯、洗衣、挑水,年紀輕輕的朱誌敏可以頂個壯勞力。

然而,做慣了這些重活粗活的朱誌敏,卻做不來繡花、裁衣裳、做麵點這些這個時代婦女們幾乎都會的細致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