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太平縣城外就有許多商販腳夫等著軍士開門,他們坐在門下說閒話,間或穿過兩個做吃食的。等到五更鼓響,把門的軍士打開城門,見到城門兩邊的百姓,揮手便讓他們趕緊過,並未像往日一樣盤詰。
挑著鹽擔的小販進了城門,看見許多仆役抬著桌案往城門走,不禁停下腳步張望。
“這麼大的陣仗,是哪家大戶送親嗎?”
“送親?”賣花糕的笑道,“瞧見那個舉傘的沒?那穿戴一看就是衙門裡的番役,連他們都出來乾力氣活,怎麼可能是哪家大戶送親?”
鹽販定睛一看,果然是吏帽官靴,“難道是縣城裡要來什麼大人物?”
賣花糕的沒有回答,估計是因為他也不清楚,鹽販看了看轉頭離開了城門,隻有遊手好閒的市井無賴伸頭瞅。
辰時未到,秦老爺到了就到了十裡亭,正看見華蓋下縣令,連忙上前作揖問候。
縣令和善的擺手阻止,“你跟我還用這虛禮?今日迎柳老相國致仕歸鄉,還多虧秦兄幫忙。”
秦老爺連聲道:“不敢不敢,隻是家中有些薄產出了桌案而已。”
“秦兄這樣說是自謙了。”縣令說完這句笑了笑,又問道,“令郎來了嗎?”
秦老爺道:“來了,現與縣學生員一處候著。”
縣令望了一眼遠處的人群,對身邊的孫師爺吩咐道:“生員們站得太遠了,顯得我縣不重教化,你去同教諭說,讓他挑幾個做代表,跟鄉賢們一起。”
孫師爺點頭離開,秦老爺更加殷勤。
夏日炎炎,太縣內所有的名流士紳都汗流浹背的恭候柳相國的車馬,浮躁的人心在“肅靜”牌子下格外有耐心。等到案上擺的酒水重添了三重,報信的快腳出現在眼前。縣令吩咐完樂班鳴鑼,邁步走出有蔭的亭子,率眾人站在最前方。
數駕馬車卷塵土而至,童顏鶴發的老人拄著拐杖下來,縣令連忙上前見禮。寒暄片刻之後,縣令躬身說道:“老大人一路上舟車勞頓,很是辛苦,下官預備了些薄酒為老大人接風洗塵,還請老大人賞光。”
柳老相國捋著白須說道:“老夫正該與鄉人多親近,明府準備周到。”
話音落地,候在一邊的仆役立即過來,恭請老大人上轎。
前麵衙役鳴鑼開道,十幾頂小轎魚貫進城門,夾道的鄉賢學子跟在後麵,這陣仗比縣令當年赴任有過之而無不及。
縣東秦府,張燈結彩,好不熱鬨。得知縣尊大人將給柳老相國的接風宴安排在自家,連端盤子的婢子都與有榮焉。廚房上下準備了好些時日,連柴火都比往日買得貴,據說連罐子裡的鹽都是新的。
滿桌山珍海味,都是能拿得出手的佳肴,放在京城也不寒酸。
秦老爺坐的地方很不錯,與柳老相國隻隔了縣丞和教諭兩人,這兩人都是有官身的,怎麼也會在他前麵。酒過三巡之後,他舉杯與柳老相國敬酒。
柳相國喝了酒,笑著問道:“秦知節是你父親?”
秦老爺恭敬的說道:“正是家父。”
柳相國道:“他靠著幾畝祖田創下了這麼大一份家業,若是能好生讀書,沒準能造福一方,可惜。”
秦老爺連忙道:“家父晚年也常常提到此事,隻恨當年家道中落,不得已才棄儒從商。”
柳相國聞言歎了口氣,放下酒杯說道:“我與知節在縣學時一同讀過書,記得那時他做文章很不錯,後來漸漸沒了消息。唉,現在你家中可有子弟進學讀書?”
“犬子在縣學讀書。”秦老爺跟忙碌這麼久,等得正是這句話,他說完便讓仆從去請少爺。
秦元封得到消息,在書房整理了下衣裳就連忙過來拜見。
柳相國看了秦元封一眼,對秦老爺說道:“我那孫子也在讀書,如今跟著回來了,不認識什麼人,明日令郎若有空閒,不妨來我府上小坐片刻。”
秦老爺聞言喜不自勝,連忙說道:“明日犬子定當上門拜會柳公子。”
柳相國點點頭,轉頭與來敬酒的鄉紳談話,秦老爺見此也拿起酒杯,同身邊的教諭攀談起來。
月上中天,絲竹管弦聲暫歇,縣令見柳老相國醺然耳熱,便沒讓婢子添酒,對秦老爺道:“馬車備好了嗎?”
秦老爺放下筷子,回道:“縣尊放心,門上的馬車都一直備著。”
座上的人聽聞這話便知宴席到了散的時候,紛紛與東道主秦老爺告辭。兩個婢子攙起酒醉乏力的老相國上了竹涼轎,縣令一路送到秦府門口的馬車上。
馬車無視宵禁走在長街上,不多時便到了同在縣東的柳府。
柳家是太平縣本籍,人丁稀少,隨著老相國一路高升,便攜家帶口的去了京城,老宅裡隻留了幾個仆役。老相國決定致仕,年初在京城的時候就派人回來打掃整修,如今門庭清整正好能住。
馬車停在柳宅,早候著的仆人迎上來,車夫看見麵色酡紅的老相國進了宅門才安心離開。
然而車夫不知道在關門的那刻,滿身酒氣的老相國頓時精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