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1 / 2)

公主府庶子 小小知了 19380 字 10個月前

因為昨日的事, 崔茂懷就此存了名叫周辭淵的淡淡陰影。

想不出原因究竟, 日子還得照常過。崔茂懷反被這種無形的危機意識激起了鬥誌, 滿心滿眼都是賺錢兩字。至少有了錢, 以後真有什麼事,他也有通融傍身的資本不是?

而香飄十裡趕在此時開張的初衷,本意就是要借中秋節的東風。

正是賺錢的好機會!

崔茂懷這些日子因人手不足和錯誤預估忙的暈頭轉向,中秋節的事根本沒顧上。可常伯常媽媽知曉他的計劃,也不知兩人哪裡來的時間、精力和手段,竟將要製作月餅的材料, 諸如糖霜、蜂蜜、果仁、豆沙, 該買的買, 該做的抽空做,基本都備下了。

如今崔大, 崔二兩家人漸漸熟悉了鋪子裡現幾樣點心的製作過程。用常媽媽私下的話說,辦了身契他們就徹底是公子的人了,尤其像他們這種情況, 身份敏感,世代不能放良,“公子倒儘可以將手藝秘方告訴他們, 他們輕易是不敢透露出去背叛公子的……”

崔茂懷這才有些醒悟,為什麼在他說留人後,常伯、常媽媽以住不下為原由當晚沒有留人, 卻又說第二天到西市交易。

崔茂懷當時還疑惑, 難道明天家裡就有地方住這麼些人了?

現在想來, 當日公開做戲是一方麵。金來年的一月之期還有三四日,常伯常媽媽卻趕第二天辦手續,能讓家中立刻有幫手之外,西市交易當場就能過契約文書,之後再領他們回家,無疑也為自家的秘方上了一道保險。

隱隱的,崔茂懷感覺到了來自智商情商的雙層碾壓……

常媽媽還提醒他,“手藝秘方是一家門鋪存活的根基,公子今後不管在哪兒,誰問起,您都不能隨便說給旁人聽啊。”

崔茂懷頓時又有種被常媽媽看穿本性的感覺。

他此前的確沒把這些製作方法看的多重要,畢竟後世想吃隨時都有,潛意識裡真重視不起來。可被常媽媽這麼正經一說,崔茂懷立刻重視緊張了幾分。

同時,他也再次確認,似乎就是從買回康金兩家人的那晚之後,常伯和常媽媽對他的態度要求就莫名有些不同起來。似乎……

提點講解的更多,關注操心的地方也更多了。

不是說常伯常媽媽此前就不關心提點他。隻是若在之前,常伯、常媽媽不著痕跡的處理了康金兩家人的身份,又解決了工藝泄露的隱患。卻不必有剛才那一番分析講給他聽。

畢竟,那些話裡,顯示出的不僅僅是常媽媽為他著想的部分,也將常媽媽的算計防備暴露無疑……

至於常伯那邊……

康金兩家人改姓之後,崔茂懷若接著喊什麼崔大伯,崔二伯就不合適了。

姓氏宗源,後麵再加個伯,家仆反倒成了崔家長輩?崔茂懷縱使沒感覺,然古代禮法擺在這,真觸了雷被人揪住小辮子也不是小事。

尤其他們新來,尚算觀察期。崔茂懷都不知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反正一覺醒來,就聽康金兩家人、包括阿秋阿活都稱呼常伯為常管家。常媽媽依舊是常媽媽。

而改了姓後的康金兩家人,年紀最大的康伯成了崔大,金伯成了崔二。下麵崔璨,崔小虎,崔才,崔月亮,全部以名字叫人。導致崔茂懷適應叫法適應了好幾日。畢竟讓個現代年輕人喊一位快七十的老人崔大,多彆扭!

崔茂懷曾私下偷偷問阿秋,你們怎麼突然喊常伯管家了?

阿秋說是常伯說的,如今家裡人越來越多,也該把尊卑上下、稱呼上的規矩立起來。“家裡的主子自然是公子您,常伯可不就是管家嗎?”

“為什麼?”崔茂懷追問。

“我也說不清楚,就覺的除了公子您,下來排第二的就是常伯。感覺……比侯府裡的費大管家還像管家呢!”阿秋這般答道。

崔茂懷也覺得,常伯不光會的東西多,安排處理起事情一樣又快又好。

如今他主動擔起管家的身份,崔茂懷縱使再蠢白,前世跟著爺爺在公司遊蕩過不少時間,也大約感覺的到,這是一種主動擔責的行為表現。

完全沒理由拒絕!

所以此刻,崔茂懷就騎著他的烏騅,由家裡新出爐的常管家陪伴,一起往南城去找有可能為他打造出酒器的胡鐵匠。

不過他們此行的目的,卻不是為了打造酒器,而是為了烘烤月餅的吊蓋平鍋。

崔茂懷自製定出循序漸進、月月推新的經營方式,雖然烘烤類的酥皮點心和西點都是未來的計劃,但月餅總歸需要烤製的。

古代沒有烤箱,崔茂懷有心實驗造窯,時間又不允許。還是常媽媽想出的辦法,上下加熱讓鍋中達到烘烤的環境溫度。之前也用這樣的方法做出一鍋月餅來。

隻是現在的鍋子,都是大圓肚那種。且主要烹飪方式是蒸煮,一般人家用的鍋薄厚不一,肯定不適合做烘烤之物。

於是就想出了類似後世的平底大鍋。

上麵的鍋蓋也是平的,加一圈翹起邊沿,利於放柴火木炭。鍋蓋邊打幾個孔,用鐵鉤勾著連接到上麵的橫木。橫木又兩邊套繩索連到廚房橫梁上。如此利用杠杆原理,不管鍋蓋多燙多重多大,都能輕易抬起轉移,傾倒灰燼添柴加炭都不是問題了。

“公子其實不必親自跑一趟,南城不比北麵,臟亂的很,萬一熏到公子……”

常伯始終不讚成崔茂懷親自到這邊來。隻崔茂懷來古代已有數月,之前侯府不算。好容易出了深宅,又一直繞著鋪子打轉。彆說一覽古代風景,至今連盛安城都沒逛多少地方。有機會出來自然要四處看看。

何況烏騅在家裡的小馬廄裡窩了這麼些天,也該出來透透氣了。

崔茂懷便笑著說無礙,繼續騎在馬上四處張望。倒也明顯看得出,越往南走,裡坊內的房屋就越是簡陋,靠近裡坊門口的都多是土胚茅草搭建起來的房屋。而且空氣中的味道,也的確越來越大……

然後就見許多人從一個裡坊提著木桶或是抱著木盆出來,往相鄰的裡坊去。坊門一條大街上隊伍排的老長。

“咦,這個裡坊發東西嗎?怎麼都往那邊去?”崔茂懷好奇。

常伯轉頭望了一眼,搖頭對崔茂懷道,“他們是去打水的。”

“打水?自家裡坊沒有公用井嗎?”延善坊十字街中央就有一口公用井,崔茂懷聽說每個裡坊都有公用井的。

“南三坊有的就沒有,都是相鄰兩坊共用一口井。每天排隊打水的隊伍從天亮到天黑不間斷,比咱們鋪子前排隊買點心的人還多呢。”常伯說道。

崔茂懷也是第一次聽說所謂的南三坊,中三坊,北三坊。以及上三坊。

這是盛安城百姓對城內108個裡坊的民間稱呼。沿宮城靖安門以北的三道大坊就是人們口中的上三坊。距離宮城近,裡麵住的都是皇親國戚,勳貴高官。比如鎮平候府所在的永仁坊,興陽長公主歸德坊內的公主府。

然後靖安門往南算,每三道裡坊一劃,就是所謂的北、中、南三道。

北三坊包括東市、西市,平樂坊在內,住的多是富貴人家。崔茂懷居住的延善坊,就算北三坊。之後是中三坊,才是盛安城中真正的百姓之家。算是中產小康階層聚集區。

至於南三坊,便如崔茂懷眼前所見的景象。

任何城市都有棚戶貧民區,盛安城也不例外。且盛安城的汙水係統是從北往南排的,時有堵塞情況,所以靠近南邊城牆、汙水出口的兩個裡坊,據說除了一些乞丐二流子不法之人,根本沒有人居住。

崔茂懷在了解了一翻真實的盛安城後,才捂著鼻子見到了在家聞名已久的胡鐵匠。

初一照麵,崔茂懷腦中就閃出“神雕大俠”四個金亮字。

同樣空蕩蕩的右臂,一臉一頭散亂的胡發,渾身充滿唏噓滄桑的氣息……

崔茂懷知道這麼想不太禮貌,可眼前的人,有著不輸給影視中人的氣質。而且以崔茂懷多年路人視角欣賞人的眼光判斷,這人亂發雜須掩蓋下的臉,絕對值得一觀。

更彆提這會兒光著膀子單臂掄錘的模樣。

斜綁的衣袖中間,黝亮的胸肌跟著一鼓一動,隱約可見腹肌的輪廓。揮臂的肩頸線條,流暢有力,崔茂懷瞟過一眼,忍不住又再偷瞄一眼。然後,就被一雙閃光的眸子盯住了……

沒出息的崔茂懷立刻犯慫,急忙就要轉移視線。不想那人卻先一步偏轉過頭,將鐵錘擊打過的鐵塊又扔進爐膛,這才接了常伯遞過去的稿紙,掃了一眼上麵那頁,隨即慢慢看起下一頁。

崔茂懷知道上麵那頁畫的是平鍋,下麵的是酒器。

果然和常伯話裡透出的意思一致,胡鐵匠製作平鍋肯定沒問題,真正的難點還在於酒器的密封性……

“最快三天,價錢翻倍。”

這是胡鐵匠最後給出的平鍋製作時間,酒器的活兒也接了,可沒提具體交貨時間。

“常伯,這胡鐵匠是什麼人啊?看著年紀也不很大,怎麼有點崔璨的模樣?”

一出通化坊,崔茂懷就問常伯,有心探探胡鐵匠的身家背景。年紀是大了點,但自己也同樣是一顆蒼老的靈魂啊!

卻聽常伯歎道:“他也是個可憐人。家人被抓要挾他,他自斷手臂也沒能救回妻女。女兒才兩歲,妻子懷孕六個月,就慘死在他麵前……”

“……”

崔茂懷坐在馬上的背脊不由挺的更直了些,臉上、連帶心裡的玩鬨念頭瞬間全消,然後就聽常伯又道:“這些,都是我過去聽人說的。”

崔茂懷:“。。。。。= =”

但不論胡鐵匠的身世真假,簡易版烤爐敲定。製作大小月餅的木製模子和刀叉也找了之前修展櫃的老木匠幫忙做。包括外包裝麥稈編製的籃子也從西市一家鋪子定製了。

另一方麵,崔茂懷還買了一遝兒高檔紙。

讓常伯用蘿卜刻了他們香飄十裡的商標,又一根蘿卜雕了花型文字,崔茂懷和崔才齊做工,硬是用了半天時間,在蘿卜變形乾癟之前,依照月餅模子大小,印出了幾百張大大小小的彩頁。

其實最好的宣傳辦法,該是在月餅背麵用燙紅的刻成香飄十裡商標的銅鐵章敲個戳兒。

可崔茂懷設計的商標漂亮是漂亮,獨特也獨特,可想要把這麼漂亮獨特的花紋製成清晰的銅鐵印章,就太難了。

好在,家裡現在能幫手的人多,本來蘿卜拓印這事胖冬瓜,崔小虎都能做。可小孩子聽說紙張貴,怕浪費反倒縮手縮腳,弄的顏料水糊成一團。

其他人還要顧外麵鋪子的生意,崔茂懷就叫崔才和自己一起弄。

彆看崔才腿腳不便,但不過幾天時間,他已經學會了鋪子裡幾種點心的做法。

尤其扯的龍須酥,和常媽媽做的都不相伯仲。崔茂懷自己手殘拉不出均勻細絲,就湊過去研究崔才怎麼扯的。崔才笑道:他常年乾體力活,腿腳使不上勁兒,手上力氣就積累的更大。所以力道穩些,扯糖扯的自然好。

“原來如此!”崔茂懷深覺有理。

一樣的道理,手穩力道均勻的人印起蘿卜花,一戳一個,崔茂懷偶爾還會印的顏色深淺不一,崔才卻能連續幾十張花紋字跡一模一樣,清晰自然的和後世機器印的一般……

前期準備的差不多,下一步自然就該外出宣傳了。

龍麵成了一輪圓月,模糊有桂樹、嫦娥和月兔的影子。依舊是阿活舉著月亮,阿秋敲鑼吆喝:

“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團圓夜,月是故鄉明!香飄十裡特製的團圓月餅,專為闔家團聚訂製,限量發售,僅售三天!預購從速哪……”

這回阿秋聰明不少,喊一輪歇息會兒,身邊背著的竹筒裡有常媽媽給煮的涼茶,所以第一天西市宣傳完,第二天還能去東市那邊接著喊。

香飄十裡有沒有在盛安城打出名頭此時也能看出些端倪了。

團圓月餅宣傳出去的當日,就有人上門來問月餅的為何物?與一般點心有何不同?

崔茂懷大致講解一番,然後說八月十二樣品上市,大中小三款,歡迎大家來觀賞試吃。同時接受預定。八月十三到八月十五正式售賣。

團圓月餅應節僅售三天,八月十五晚下架。再想買就要請諸位靜待來年中秋了!

崔茂懷這番節日特定營銷阿秋自然也會吆喝到,同時也寫在了外麵畫成月亮形狀的布簾上,長杆斜插在香飄十裡二樓窗外,迎風招搖著……

然後到了八月十二早上。

延善坊坊門打開,東西市開市鼓尚未響起。香飄十裡門外已經排出長長兩行隊伍。

一行是買龍須酥一類點心的,另一路則是來圍觀團圓月餅為何物的!

待到西市鼓響,門板揭下。先是一陣更濃鬱的香甜味道飄散出來。香飄十裡開門前,裡麵的展示櫃都會用點心擺滿,人們一走進來,便見滿眼精致吃食,香氣撲鼻。

用顧客玩笑話說,就是買不起,不買不吃,每天趕早瞅這麼一眼、聞一鼻子香味也是享受!

而今天,鋪子最南邊的展示櫃上,放著三個木架。後麵用隔板托著,分彆豎放著三個遞增的細編籃子。上麵點綴紅色小花朵,細看才發現竟是和籃子編在一起的。兩邊帶提手,上纏絲絛花結。

籃子打開,先是一張折紙彩箋。上印香飄十裡的畫章。

打開來,一麵寫著“香飄十裡,獨一無二”八個大字;一麵是一支彩色淡印花朵,花下小字錯列兩行:月從今夜明。謹祝闔家團圓。

彩箋之下,才是用鮮荷葉包著的團圓月餅。厚約有三指,形狀正圓、周邊做成了花形,月餅上麵也帶著菱形紋路,中間卻同樣印著團圓月三字。

月餅按照家中人數多寡。分成五人以下小號,十人左右中號,二十人以上大號。還附有帶鋸齒的慶團圓分享木刀,刀柄上係著紅色的明月結。團圓共享叉若乾把……

來瞧團圓月餅到底是什麼餅的,先將這一套瞧下來,已不知在心裡給中間那塊月餅升值多少。

等崔茂懷親自淨手當著眾人將團圓月餅擺放到木製托盤中,用係著紅色明月結的團圓分享刀姿勢優雅的劃開月餅。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

十六再切割成小塊請大家免費品嘗,所有人就隻覺得香甜味美,回味無限……

當然,好吃也是肯定的。

崔茂懷早先還想做豆沙、五仁兩種餡料的月餅。豆沙好說,到五仁的時候,崔茂懷才發現,靖朝此時沒有瓜子,沒有花生,五仁先少了兩仁,他還做什麼五仁月餅?!

乾脆二合一,既有豆沙的香甜,又有細碎果仁提香增加口感。

所以,崔茂懷在古代做出的第一批月餅是混合餡兒的!

而當日,崔茂懷就預定出去了幾十隻團圓月餅。賣的最多的,反倒是價格最貴最大號的月餅。可見盛安城中勳貴有錢人家還是很多的。

家裡有錢自然妻妾子女多,子女再加上下一代,中秋坐一起過節,可不得買最大號,要不怎麼分?

到十三日月餅上架,看到實物 高逼格包裝,當場買的人就更多。崔茂懷敏銳的發現,其中近半數購買的顧客是和官家有關,還多是買來送禮的。

人家也不避諱,直言說送彆的,輕了拿不出手,重了又有受賄之嫌。以往中秋多是送同僚上司一些瓜果應景之物。今年香飄十裡出了團圓月餅,一來新鮮,二來價值合適。包裝精美,彩箋大氣值得賞玩,月餅味道也好,正是送禮的不二選擇!

崔茂懷聽了稱讚自家產品的話自然高興。接著就聽崔小虎嘟著嘴小聲道:“這人也算清官啦,貪官哪裡隻送這個……哎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