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1 / 2)

公主府庶子 小小知了 5791 字 10個月前

崔茂懷其實有個考慮的人選, 此人名叫曹壘, 乃是早年隨父母一起來的窪鐮莊。曆經阿秋的爹和李祥當管事的時期, 現今四十歲的人了, 一半年月都在這莊子上生活, 對莊上,附近村裡,乃至縣城,都是極熟悉的。

而且經崔茂懷這些日子觀察下來, 這人也不像渾噩度日的人, 心裡還是有些成算的。為人處世也不錯, 還識字,卻不知為何一家人被丟到這莊子上後就乾著雜事,毫不受重用?

崔茂懷便讓息風替他查了這人, 另有幾個覺得可用的, 包括附近幾個村的村長、裡正他都去做了了解。

趁著這邊人員信息查詢的時候,崔茂懷又傳書回盛安, 讓家裡把常伯早先炮製好的竹子扇骨運送過來做第一批扇子模板。

另外,做扇子的同時, 崔茂懷琢磨著將扇柄扇骨裁切下來的剩料連同竹膜二次利用, 再搗鼓個造紙作坊。詳細工藝他是不大懂,但大體過程他陪爺爺出去旅遊看非遺傳承總是知道的。

崔茂懷知道現下製紙工藝大都是豪門士族把持的,他也沒想去跟這些敢跟皇帝硬拚的巨頭分蛋糕。不過是接著試驗階段,順便自給自足。反正不論製出來的紙質好壞,憑他現在的幾處攤子, 都能自給自足消化了。

當然,最好還是求精求上品的,哪怕產量小,卻能做扇麵,也能用到禮盒和山莊裡,於他作用更大。也少了每月購紙張的大筆開支,若是他造的紙再特殊些,那就是天然防偽了!

崔茂懷當日有此計劃,也是靈機一動。後來越想越覺得這想法可行,可真要達成他的標準,專業人員肯定少不了。憑他的圈子,這樣的人上哪兒找去?

崔茂懷首先想到的無疑就是周辭淵,他就是手邊沒有現成的,隻要他說他肯定也能立刻給自己尋來。

可是……

聽說盛安那邊朝堂上如今更加緊張。本是皇帝和門閥子弟授官的矛盾,卻因那些個皇子被下麵的人慫恿攛掇的直接升級成立儲之爭!彼此攻訐暗害,皇帝簡直成了專門處理家務的,氣的在朝堂上發了好大脾氣,還罷免了一批官員。

周辭淵作為欽禦司都督,皇帝親信,被派的活兒肯定也不會少。否則之前兩三天一封催他回去的信也不會變成如今五六天的頻率!

於是崔茂懷果斷拋棄了周辭淵,顛顛又跑去找韓縣令了。

大體說了自己的計劃,順便戴“高帽子”給韓縣令說他走南闖北、在許多地方當過父母官,對當地自然熟悉,認識的能人也多,“有沒有可以介紹給我的?”

崔茂懷大太陽底下揚著笑臉,跟在韓縣令後麵看完好幾塊田地裡麥子的長勢。韓呈才回頭瞧了他一眼,多餘的字一個都沒有,直接揮手讓他“回去等消息。”

“好嘞!~\\(≧▽≦)/~”

崔茂懷笑的歡暢,立馬用袖子抹著汗跑回莊子喝他的綠豆爽去了。當然,韓縣令那份兒也不能拉下。

崔茂懷之前看周辭淵給他的韓呈資料,就驚詫於這位縣令真是南北西東都走遍了。所以他之前一說吊腳樓韓縣令就大體知道是什麼,現在崔茂懷請其推薦會造紙和竹製工藝的師傅。韓呈動作也快,不過半月餘,就先後來了兩位會竹藝的師傅和一位懂些造紙的老人家。

兩位懂竹子的,一人來自西南,一人來自蜀地,皆是竹林茂密之地。不但一聽崔茂懷要做什麼就知道竹子的厚度硬度韌度大致該達到什麼程度,兩人還當著崔茂懷的麵,直接用竹子為他造了一棟竹屋,屋中桌椅案幾,床榻擺件,一應俱全。又大概給他說了竹子習性和一年四季什麼時候的竹子砍下來可以直接造家具,什麼時候卻是要細心炮製才能用的更久……

崔茂懷徹底放心。扇子工坊開始運作的時候,崔茂懷又和齊老匠開始各展所知,試驗造紙。

不得不說,崔茂懷記憶裡的流程和齊老匠半輩子在人家造紙坊裡做工都沒白瞎,第一回全套流水下來,翻黃的紙還真被他們做成了。

雖然……紙質是厚了點,糙了點,試著寫字也不大好著墨。但要是用來應付三急,其實也是好的。

這最後的想法崔茂懷肯定沒傻的當著大家說出來,否則肯定會被大大批判。

不過有了好的開始,齊老匠似乎也信心大增,尤其是聽過崔茂懷的合同、待遇後,老人家明顯更放心。直接帶著孫子住在了作坊裡研究工藝……

崔茂懷眼瞧著兩個小作坊相繼有了樣子。麵向周邊的招工也弄的如火如荼。

待遇好,管飯食,一年幾套衣裳,另有福利若乾。這消息一出,跑來應征的自然不少。但崔茂懷親自去見了各村的村長裡正,直接表明態度,他這作坊雖小,但裡麵的工藝卻是獨家。之所以不直接買了家仆來做,也是想給周圍鄉鄰家中多些進項的機會。

隻是一旦確定到工坊做活,卻需要村長裡正和官府做個見證,簽訂若乾年的用工合同和保密協議,一旦違背,那可就等同於賣身契了。

這消息再出來,想當然又立刻嚇退了好一撥人。崔茂懷的合同也的確嚴苛,可這也是當下最有效的約束方法。

好在經崔茂懷解釋過,韓縣令和各村裡正村長也表示了理解,倒是對他提及‘若有可能,先用家中貧困者’表示出極大好感。以崔茂懷開出的工資待遇,一人若得選中進了工坊,按現今的糧價,家裡老幼兩三口便是買糧吃也總能養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