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 176 章(1 / 2)

公主府庶子 小小知了 5802 字 10個月前

崔茂懷臉上錯愕,實則心裡明白,這人該就是他一直想知道的——

抓他的理由。

老人家表現的很激動,認崔茂懷為主後就抹著眼淚說什麼“天可憐見!上蒼庇佑我大沛封氏!”,絮絮叨叨半響,又關心了崔茂懷的腿傷,最後終於拉著崔茂懷的手說起“舊事”。

“……叛軍攻破盛安,陛下不得不西去,倉惶中有些人沒能跟上,有些在路上被叛軍斬殺衝散。後來流散的宗室陸續回到西蜀……唉!”

自我介紹叫高俊義的高公公深深歎息,“若早知後事,何必辛苦都去了蜀地。那年靖賊派重兵進犯我西蜀,相持大半年始終攻不破關隘。靖賊供給損耗嚴重便使計勸降,陛下幾經考慮,念及死傷的軍士和西蜀百姓,最終決定降靖。不想靖賊言而無信,開城之日儘屠我後沛皇室宗親……”

“咦,不是說詐降嗎?”

因為和聽到的版本完全相反,崔茂懷忍不住開口,“後沛假意投誠,實際城中早已設下埋伏,為的就是引軍入城,一舉殲滅,所以靖軍才大開殺戒。”

“無恥!靖賊安敢如此汙蔑!”

高公公氣的拍石而起,目眥欲裂,“陛下當時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見奏報上守軍將士傷亡遞增,城中百姓亦無多少存糧。最終在病榻上傳召眾宗室、大臣,決議投降。”

“陛下當時說,他病重正可為亡國之君。將來不管是引頸就戮,或被靖朝皇帝幽閉□□,於他總是有限的。之前一直吵嚷著要選宗室子為太子,如今未立倒是好事。大沛社稷由他背負罪名而止,莫再多搭一個了……”

“此後,陛下又下詔,凡是從西蜀之地征召的宮婢,不論是否到了放出的年限,儘皆放出歸家。以免靖軍入宮遭遇欺淩……”

“陛下何等仁厚,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卻萬萬沒料到……”

高俊義眼眶泛紅,滿目悲愴,緊攥著崔茂懷的手,“小主子,您萬不可被靖賊蠱惑欺騙了!”

崔茂懷:“……”

崔茂懷有點混亂。

聽高俊義所說,這後沛末帝當時確有投降之心,城中埋伏什麼的毫無意義。而且也有些仁心義舉,倒不像那個任用斧鉞軍日夜監察宗親大臣,動不動就連坐殺頭的殘暴昏庸皇帝。

不過對於“曆史”,崔茂懷向來是抱著點懷疑的!

就像靖軍屠殺後沛宗室這件事,算起來西蜀小朝廷滅亡到現在也就二十年,可對於當年的真相雙方已各執一詞,記錄官方,真假難辨!

崔茂懷聽高公公訴說了這麼半天背景,他知道,“主菜”該到了。

“……西蜀之地無望,我們想起當年從盛安出逃衝散,最終卻沒能回西蜀的宗室後裔。幾經輾轉才找到一點線索,排除冒充和已經故去的,最後好容易查到岐王世子的一位庶妃。”

“岐王父子當年在亂軍中被殺,家眷也受到波及。獨這位庶妃因是欽州李氏之女,李家曾襄助過周儒化,女兒又是不受寵的小小庶妃,所以才能把女兒接回家中。之後李家還在府中修了座家廟以供女兒殘生。但經我們詳查,李庶妃被接回去的時候至少已有三月身孕,並在六個月後於家廟誕下一男嬰……”

欽州,倒跟典州緊挨著……

“那孩子是泰初元年生人,李家怕事不敢留此子在家。恰逢我們派出尋找宗室後裔的一支正找到李庶妃,順利得了孩子。但不久他們也被官府發現,危急時卻在客棧偶然聽得一件奇事。盛安城尚了長公主的鎮平侯竟派府中管事婆子去典州要接回他的私生子。經打聽方知長公主之子早前去北地沒了,這個孩子的生母也難產而死,所以才能被接回去……”

“他們立刻覺察這是保全小殿下的好機會。於是幾人分工,一麵引走官府注意,一麵尾隨,伺機掉包了兩個嬰孩……”

高公公說到這兒,殷殷望著崔茂懷。崔茂懷同樣望著對方,心裡的想法卻半點不敢露出來。

故事至此已經很明白,謎底揭曉:他是後沛皇族的漏網之魚,若認祖歸宗當叫封茂懷。所以這些人才費心費力的尋他、抓他。

可是啊……

這故事前頭都沒問題。崔茂懷相信確有岐王,有岐王世子,還有一個被欽州李家接回去的小庶妃,庶妃懷孕怕也是真的。

但到了關鍵地方,這些人怎麼掉包的兩個嬰孩卻一句帶過。

崔茂懷看著麵前這位高公公,他、他們當然了解過他。知道鎮平侯怎麼有的他,知道張玉巧被送去典州最後難產而亡,知道接他的人隻帶了莊子上一大一小兩人回盛安。

可他們不知道那個唯一從典州一路護他回盛安的女人,既不是從莊子上隨便找的,也非一般奶娘保姆之流。張金翠於崔茂懷而言雖非生母,卻勝親母。

一個進產房親手將他接生,一個把自己的兒子交給旁人帶,她則抱著過世姊妹的兒子日夜照料不撒手的女人,不論在哪個環節孩子被掉包了她會認不出來?!

“公子一時不信也能理解。當年找到您的那些人之後陸續落入官府,消息傳遞也就生了波折。不想多年過去,倒被曲公公和黑當家的獲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